微信营销心理学 ——02互惠定律
admin
2023-10-22 19:01:48
0

现在要讲的套路,就是互惠定律,这在生活中很常见。


首先看看百度百科的解释:

“给予就会被给予,剥夺就会被剥夺。信任就会被信任,怀疑就会被怀疑。爱就会被爱,恨就会被恨。”这就是心理学上的互惠关系定律。人是三分理智、七分感情的动物。百度百科

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说,互惠法则是中国俗语中的礼尚往来。只要你是普通人,你给别人好处,别人也会给你好处。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手软嘴短的原因。


当然,你也可能会抬杠,有些人只是不要脸,很自私,只占别人的便宜,从不记得人情。

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必须谈论概率。这样的人肯定有,我也见过。但毕竟符合28定律的人很少。80%的人符合互惠定律,足以支撑这一理论,更不用说80%以上了。


比如那些不断写作输出商业知识和赚钱套路的人,不断写作。如果你觉得自己学到了什么,觉得有价值,你可能会得到奖励。或者,总有一天会有一个知识点可以用,用了之后真的会赚钱。也许你会感激的。


为什么每篇文章都批评微商在朋友圈刷广告?总说他们会被淘汰?原因是他们没有实质性的价值输出,整天发的广告内容不是别人想看到的,对别人来说毫无价值。


当然,也许1000个人中有一个正好需要,也许会考虑购买。但这一概率的成交量就不用再讨论了。


做微信生意的朋友们,我再次提醒大家,真的不要再刷屏发广告了。你不仅做不了生意,还毁了你的朋友圈!如果朋友圈毁了,你还想有多少高质量的朋友?


那么,微商真的做不了了吗?不,恰恰相反。我认为微商是社会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不知道怎么做也没关系。你可以来找我。


回到互惠定律的话题。我想举一个比刷屏微商更烦人的职业例子,一个保险业务员。我的一个同学叫老胡,他是一名保险业务员。现在他在广州担任业务总监。他刚入行时是怎么做到的?


大多数人的印象是看到保险业务员就烦,看到远处躲着走,接到电话就挂了,就像过街老鼠一样。换句话说,保险是一个非常好的必备风险保障产品,但它被大多数无良销售人员打破了。


老胡也遇到了这种情况。他向我抱怨了三四次,一度想放弃。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成功地签署了第一份清单,顾客依旧是一名教授。他去了一所大学参加公开课,每次都认真听讲,经常向教授提问,进行深入讨论。


后来有一天,他下课后去找教授。教授很惊讶。通常,学生很少这么渴望学习,所以他热情而认真地回答了他组织的所有问题,并邀请他去办公室喝茶。最后,教授问了他的职业生涯,他真诚地回答说,他是一名保险业务员。


事实上,这位教授对保险业务员非常反感,他无数次被上门销售或电话销售骚扰。老胡经常听他的课,他非常渴望提出深层次的问题。另一位教授也是对他刮目相待。后来老胡问,以后还会有更多的问题。我能去你家参观吗?


教授答应了他,并给了他自己的地址和电话号码。接下来,他每三天去教授家参观一次,询问整理好的问题。终于有一天,当他觉得时机成熟的时候,他把一份非常适合教授的保险卖给了教授,教授很乐意接受。后来还介绍了其他教授帮他买。


其实这个故事就是互惠定律的典型例子。教授需要什么?为了体现教授的价值,人们需要来上课,认真听讲,也就是说,他们需要满足人性弱点中的虚荣心,换句话说,他们有成就感。


老胡上课的时候,提问正好满足了教授的虚荣心,相当于给了教授相应的价值。既然教授得到了相应的价值,他自然会给他一份礼物,从老胡那里买一份保险。同时,我愿意介绍其他教授从老胡那里购买。


因此,互惠定律的核心在于,如果你先给予他人价值,他人就会回馈相应的价值。


相反,上面提到的刷屏微商,根本不懂互惠定律,只懂得索取,一心想赚别人的钱,却不懂得付出,输出相应的价值。


在西餐厅吃饭,得到好的服务,顾客会给你小费;你经常帮助你的朋友,当你遇到困难时,你的朋友肯定会帮助你。


那如何在商业中应用呢?


引流、实现和品牌推广都可以使用。输入的价值不一定是钱,也不一定是礼物,有钱有钱的做法,没钱有钱的做法。可以送礼物,可以送折扣,也可以输出知识价值。


比如开美容院的人能每天输出和普及美容知识吗?开母婴店的人能每天输出母婴护理知识吗?开中医的人能每天输出中医保健知识吗?修车的人能每天输出汽车护理知识吗?开培训班的人能每天输出专业培训知识吗?


你的价值输出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只要你是一个对别人有价值的人,别人加你微信不正常吗?别人绝对不会删除你!别人肯定会信任你的!那么别人和你交易难吗?


亲爱的朋友们,如果同意我的观点,请不要吝惜点赞哦!创业有疑问,私信我。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