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天文爱好者拍到了中国空间站凌月画面。相机中,距离地面400公里的空间站只是小小的一个点。
实际上,中国空间站的基本构型为三舱T字构型,3个舱段分别为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
这是一张中国空间站三舱地面联试的图片,拍摄地点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天津AIT厂房。这里主要承担着中国空间站等超大型航天器的总装、测试、试验任务。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都在这里完成总装。
如此复杂的工程,少不了装配技术创新。在总台融媒体节目《两会你我他》中,记者走进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津AIT厂房,用AR眼镜体验了总装空间站的“黑科技”。
电缆铺设是空间站总装过程中难度最大的工作之一,AR眼镜能降低装配工程师的工作难度。工程师戴上AR眼镜后,就能看到景象“虚实融合”。眼前,天和核心舱的电缆线路一一呈现。
工作时,装配工程师按照“虚拟电缆”的位置,将实体电缆安装到位即可。原来的“闭卷考试”变成了“开卷考试”。
中国空间站结构复杂,光是天和核心舱就有1000多根电缆、近500根管路,总装难度前所未有。然而,完成这样艰巨的总装任务的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1.4岁,90%的团队成员是“90后”。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副主任工程师王鹏飞介绍,天和核心舱最长的电缆所有分支加在一起有近百米。当时,他每天都在想该如何总装,以至于在睡觉时都会梦到。
正是像王鹏飞这样一个个团队成员的协同攻关,最终实现了中国空间站的顺利总装。
谈起对未来的期待,王鹏飞说,他的梦想是“看着中国的空间站和月球的空间站共同在太空中稳定运行”。
来源/央视新闻,航天科技集团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