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谈谈我对能量块与能量债券的关系的理解。
在自然界,生物获取能量块的方式是—-靠近—-捕获——吸收。
当然了,这里面的靠近不一定是主动的,也包括被靠近。
只有人类发明了能量债券,因为人类智力的发展导致了获得能量块的能力强,产生了能量块富余,于是产生了交换需要。
发明能量债券的根本目的是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交易中的能量消耗。
能量债券有多个层级,有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每一层建立在前一层之上,但是不会过度,不会弄个八十层。因为能量债券的层级越复杂,交易这种复层能量债券所耗费的额外能量越多,当得不偿失的时候,复层能量债券的信用将坍塌,也可说堆得太高的积木里熵走向混乱将不可避免。
例如欧债危机,将底层的积木抽去,整体会塌。但假如不把底层积木抽走,任由积木往上堆砌一层又一层,所产生的额外能量消耗也会指数级扩大,最终耗尽维系积木不倒的能量。
人类社会中,能量债券的总量,在理想状态中,应该对应商品流通中的能量块的流,而不是对应能量块总量。例如一个价值一元钱的能量块一天倒手一次,这一天就应该有一块钱的能量债券存在,如果它一天倒手五次,那这一天有五块钱的能量债券存在在市面上也很合理。
人类总有超发能量债券的冲动。
多少次经济危机都伴随着通货膨胀,近年又有“次级债危机”这个词热起来。
如果能量债券总能对应市面上的能量块流该多好。
不多发也不少发。
问题是,做得到吗?
世界上的能量块总量具有不可确知性。
能量块和能量债券之间的界线也不是泾渭分明的。
例如,有一个传言,说美国监狱里,方便面成了一种代替货币功能的东西。不管是真是假,我们不可否认,在极端情况下,方便面代替货币功能是可能的。
一包方便面,在被用来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时候,就既是能量块也是能量债券。
在公元前某年,地中海东岸的A国攻击了B国,掠夺的战利品中包括一个女俘,她被卖为奴隶。她作为一个人型能量块,既有劳动能量,也有生殖能量,也有战斗能量,也有智力能量,等等,等她被用来交换其它财货和衡量其它财货的价值,她又被作为能量债券。她被卖进宫,通过步步惊心甄嬛传宫锁心玉式的宫斗大法脱掉了奴隶身份翻身作了妃嫔甚至女王,她又成了其它能量块和能量债券的持有者,其他人型能量块的合作者与竞争者。
再假设一段历史情形。公元1300年,欧洲某地,由于天灾人祸,人口数量降到很低很低,四周的野果野生粮食和野兽却在疯长,这都是野生的能量块,抓一把就能吃,人们没必要互相争抢了,最大的当务之急是团结起来抵御野兽维持生存。然后繁殖繁殖,人型能量块的存量高于物资型能量块的产量和存量了。怎么办?像动物一样你争我抢?太不文明了,不符合社会道德法律规范怎么办?人类有解决办法,创造社会群体概念,把具有一些相同点的人组织在一起去攻伐消灭另一部分人。“正常人”应该活,“女巫”应该死。棕褐色头发的应该活,金色头发的应该死。姓格林的应该活,姓史密斯的应该死。信教的应该活,不信教的应该死。信这个教的应该活,信那个教的应该死。同一教里面信这个教派的应该活,信那个教派的应该死。同一教派的里面曼森这一伙人应该活,海因斯这一伙人应该死。
下回接着说.
上一篇:美丽是气与质是能量的展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