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见识生活中的三大饥饿营销
admin
2023-10-22 10:40:25
0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心观察过生活中的各种商品的营销的方法,是否对饥饿营销有概念呢?你是否也上过饥饿营销的当呢?接下来笔者就来为介绍一下生活中存在的3大饥饿营销的例子。

何为饥饿营销呢?百度百科上是这样解释的:运用于商品或服务的商业推广,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以维护产品形象并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营销策略。

1. 首先我要说的第一个例子,就是时下正火的直播间抢货。在这里我们就以“口红一哥”李佳琦为例。

我们都知道现在种草经济,直播带货正在成为一种新型的网络销售方式了。直播带货火起来的原因很多,从商家的角度角度来说,①直播带货的成本低,不需要高额的门店租金和装修费用,同时又能使消费者拥有与在店铺中接近的对商品的视觉感受;②受众更广,能吸引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用户,直播带货也避免了特殊时期的空间限制,例如这次疫情,疫情期间许多线下商铺都停止营业了,而想要购物的人们大多只能通过网购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③而且展现也更加真实。尤其是对于服装类、美妆类等消费频次较高的产品,主播的试穿、试用体验能够将效果很好地呈现在粉丝面前,从而促成粉丝以最快的速度接受她们推介的产品,产生销售转化。




源自微博

直播间的商品都是有很多优惠的,有些在价格上,有些在赠品上,总之就是各种促销活动和方式,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买它很划算!甚至会给人一种不买就会亏了的感觉。李佳琦直播间每次直播的观看量都是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然而在他直播间能享受优惠的每款产品都是限量的,几万或者几千都有,所以这个时候,你想要购买直播间的商品,就需要“抢”。

对于那些受欢迎的商品,抢到的几率其实并不大,笔者自己也试过,只要犹豫了几秒,想要的商品基本上一下子就被抢光了。我们都知道李佳琦有一句经典名言:“OMG!买它!”说实话,李佳琦很会调动人的购买冲动和紧张的情绪。在介绍产品的时候他会说尽一切产品的好处,告诉你可以自己用,买去送人的话送给什么样的人群,或者买来先在家里囤货.....等等,反正就是抓住消费者一切能够购买的原因。

然而在这最后,他就会告诉你直播间可以抢的数量,提醒你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这种优惠只在他的直播间有,多次强调商品的数量,调起人的购买冲动和抢购的紧张感。“数量有限”“仅限今天”这些词无不刺激着消费者的大脑,不断的暗示,这个东西是供不应求的,而且随着主播激情昂扬的介绍、推荐购买和抢购倒计时,以及对可抢购的剩余商品的倒数,很好的助推了冲动的消费心理,有时候可能你没有打算买这个商品,但是在这种氛围的渲染下以及明显的饥饿营销下,会让消费者害怕自己错失机会。而且人们普遍都有一种越得不到就越想得到的心理,一次没有抢到可能会不甘心,从而可能会抱着一种报复性消费的心理再次去抢购。我身边有朋友在李佳琦的直播间抢到过商品,从她的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她对于自己能从激烈抢购中成功,有一种自己是幸运儿的沾沾自喜的情绪。



总之,这样的饥饿营销方式和快节奏的带货方式就很好的调动人们的购买欲望和消费冲动,同时能让消费者有一种莫名的自己是幸运儿的感觉。

2. 第二个例子我们就不得不提到苹果手机了。

大家都知道,苹果的新款手机在刚刚发售或者是预售的时候,价格都会被炒得很高,而且甚至会常常传出供应量不足的传闻,从而引发人们抢购。当初大热的iPhone4刚刚发售的时候,很多人都在苹果店连夜排队购买,甚至会有人提前一两天就驻扎在店门口,然后带个帐篷直接睡在那里。最近新出的,号称苹果“机皇”的iPhone11ProMax,一经发布,就掀起了波涛巨浪,当时就有人称中国区可能会很难买到,甚至会供不应求,于是手机还在预售的时候就被炒上了天价,一台原价10000+的手机被炒上了70000。实际上所谓的供不应求都是苹果公司刻意营造出来的,再加上一些“黄牛”的推波助澜,很容易就在网络上引起关注和跟风。这样一来,卖方得到了利润,而买方也因为买到了而觉得彰显了自己的地位和身份,极大的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理。




源自百度图库

实际上不只是苹果公司会用这种饥饿营销的手段来吸引客户,许多奢侈品品牌都会出一些限量版的产品,不管那个产品有多畅销多受人们欢迎,品牌方就是不会增产。物以稀为贵,越是少就越是难得,越是特别,他们卖的就不仅仅是产品了,而是一种身份和荣誉;同时他们得到的也不仅仅是钱了,而是品牌的名气和独一无二性。

3. 第三个例子就是我们大家都熟知的,淘宝店铺常有的“库存紧张”。

且不言这个“库存紧张”的真假性,到底是真的库存紧张还是刻意营造的库存紧张,我们在这里姑且将它看作是一种营销手段。不得不承认,对于经常逛淘宝的女孩子而言,当你看到心爱的宝贝处于库存紧张的状态时,心里的某根弦会绷一下的,可能原本想犹豫个几天再下手的,看到库存紧张之后就大大的缩短了这个考虑和犹豫的时间了,助推了人们的冲动消费。甚至还有一种,就是它库存紧张售罄下架后,又上架,然后依然库存不足,这个时候很容易让消费者有一种失而复得的感觉,从而再次给消费欲添上了一把火。



实际上饥饿营销所利用的是人们的非理性行为。一位名为梁小民的作者在《怪诞行为学》的推荐序中讲述了一个关于他自身的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30多年前,他在东北林区工作,有一天当地商店的经理来找他说:“店里的白糖快卖不出去了,眼看快夏天了,再不卖出去就要变质了。你是学经济的,能不能帮忙想个办法?”作者知道当时物资短缺,但是林业局用木材换了不少白糖,然而当地人吃糖并不多,糖并不短缺。他想了一下,告诉他,你在门口贴个告示,写上“本店新进白糖一批,每户限购两斤,凭本购买,欲购从速,过期不候”。告示贴上不久后,白糖就卖完了,甚至还有人求这位商店经理多批几斤。讲凭本限购,人们就会觉得供给有限,即使不需要也会想买。何况凭本购买是一种权力,放弃这种权力是一种损失。这是一个真实发生的事情,实际上这就是一个行为经济学的实验。

我们要承认的一点就是,大部分消费者实际上都是非理性的,当我们身为消费者时,意识到这点能帮助我们逃离某些营销“陷阱”,而当我们作为营销者时,就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些非理性的心理从而达到我们的营销目的。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