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春节习俗里蕴含着的那些中医文化守护健康的大智慧
admin
2023-10-22 08:20:31
0

迎除夕,过佳节,千百年来成为独具中华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习俗。除夕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阖家团聚、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而贯穿于春节始终的中医养生保健意识,既蕴含着中医文化,更展现出中华文明守护健康的智慧,同时也是这个传统佳节具有永恒生命力的重要原因哦!

春节习俗中蕴含的中医文化

一、全面除尘,美化环境卫生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图源网络


每逢春节来临,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这种全面洒扫除尘,大搞卫生,布置美化居室环境的全民性大扫除,医学旨意是在春天万物复苏到来之前彻底清除有害生物的生存空间及环境,让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病邪无处藏身,人们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中迎接生机盎然的春天。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二、调整饮食,增强抗病能力

蒸年糕

年糕是家家必备的春节食品。年糕的口味、样式虽然因地而异,但是制作所用的主要原料几乎南北相同,都是江米、黄粘米、粳米、糯米等制成。

这些谷物或甘平或甘温,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功能,再配以大枣、赤小豆及紫苏叶等蒸制而成,即能有效的提供冬季所需的较高热量,还能够有利于补益人体的气血以应冬藏时令,还可以有效地保护脾胃及肠道的功能。

医学旨意是让人体在冬天寒冷气候里及时补充体内热能的消耗,增强耐寒能力,免受寒邪的侵袭。




△图源网络

吃饺子

饺子是新春佳节必不可少的佳肴,民间还有“好吃不过饺子”的说法;且中国人吃饺子的历史悠久,从类似“馄饨”的吃法到大约唐代,几经演变而成为现在的饺子。

据《黄帝内经》指出,饮食应当“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即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应当谷、肉、果、菜搭配合理,营养均衡。这样,就能够充分地补益人体精气,从而给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需求。而饺子恰好是谷、肉、果、菜的完美结合,更是荤素搭配合理,营养丰富的养生食品。

如今,注入了中医养生保健精髓的饺子在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亦已经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图源网络

“五辛盘”里的中医药

孙思邈在《食忌》中道:“正月之节,食无辛以辟疠气。”五辛,是将大蒜、小蒜、韭菜、芸苔、胡荽等五种辛香之物拼在一起吃。元旦之际,正是容易患感冒的时候,五辛可以预防流感等疾病,寄托了人们对健康的追求。



△图源网络

从打扫环境,到蒸年糕、吃饺子等,春节期间的各种习俗让人们能够在过节的欢乐气氛中主动而适时、自然而然地调整饮食结构,保证了营养,增进了健康,并将其形成习俗,世代相传——这就是中国古人守护健康的养生大智慧吧!

而中国饮食文化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其重要原因在于其中注入了中医养生保健的精髓。因为“藏于精者,春不病温”(《素问·金匮真言论》),所以,人们在冬末春初之时注意补充营养,使体质强壮,抗病能力增强,在春季到来时,就能够保持健康状态,不易生病。


而同样跟中医文化甚有渊源的还有

战国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图源网络


这里的“荼”是指古代的茶,大意是说,在上古时代,传说中的炎帝,亲口尝百草,以发现为人类治病的植物,竟然一天之内多次中毒;但由于服用茶叶而得救。

这虽然是传说,带有明显的夸张成份,但也可从中得知,人类利用茶叶,可能是从药用开始的;也说明了中医之先有茶后有药的历史,后世多以茶饮治疗百病。

而每逢佳节期间,餐桌上总是满满当当的,尤其是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过年的菜肴也愈发丰富。很多人也觉得过年期间的食物太过油腻,7天长假吃撑了咋办?这时候“茶”就能大显神通了。


春节期间为什么要喝茶?


顿顿大鱼大肉,高油高脂,从早到晚高热量、高糖分零食不断,“吃”是春节期间永恒的主题,大吃一个假期,想不影响体重都难。



△图源网络



酒是过年不可少的,辞旧迎新年夜饭,阖家团圆小聚餐,都免不了喝一杯。天天喝,酒精一点点积累,损肝伤身的痛与谁说。




△图源网络



亲人朋友,吃喝不停还要聊天谈心,偶尔还打牌娱乐,每天休息基本上都到了下半夜。明明是放假,很多人作息紊乱、睡眠时间严重减少,整个假期不是黑眼圈就是痘痘冒不停。




△图源网络




春节期间正值寒冬时节,人体容易手脚冰凉。此时若能来一杯温暖的好茶,一定是春节里的享受。乌龙茶茶性温和,口感温润醇滑,一杯入口不仅暖心暖胃,驱散严冬带来的寒意,还能为佳节增添一抹甘醇,为团聚时刻增添更多温馨。



△图源网络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中医认为,茶叶上可清头目,中可消食滞,下可利小便,是天然的保健饮品。

家家户户有茶必备,有客人来的时候首先要上茶,以茶待客已经形成了中国的一种待客之道,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承。同样作为传统中医药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并流传至今的,还有“药食同源”。


药食同源——古代人民的养生智慧


民以食为天,自古即有“医食同根、药食同源”之学说,“药食同源”是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

“药食同源”思想即是食物保健思想的反映,包含着中医药学中的食疗、养生保健和药膳等内容,它是我国古代人民在食物和药物发现中总结的智慧,很早就为国人运用;因能“食借药之力,药助食之功”,二者相辅相成,突出体现了“药食同源”在中医养生保健中的独特优势。

根据我国卫生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对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做出具体规定。




其中的金银花、菊花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消炎防肿痛、平肝明目之效,而酸枣仁又有养心补肝、宁心安神的特点,很适合在佳节忙着吃喝玩乐、容易上火及熬夜失眠的朋友,另外鲜白茅根、甘草、白芷、葛根等均具有不同的养生保健功效,再加上乌龙茶中富含茶多酚、茶氨酸、茶色素等多种功效成份,在发挥解毒、排毒作用的同时还能活脑、健胃、强肝、益肾,对机体新陈代谢功能具有整体调节和促进作用。





春节聚餐,菜品必然丰盛。常言道“每逢佳节胖三斤”,实际上,在春节期间饮食油腻的情况下,喝茶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消化,缓解肠道压力,是最符合养生理念的行为。




一年才过一次春节,健康也只此一份。欢度春节不必放纵,来一壶天然养生茶,轻轻松松也可享受欢乐中国年。

值此除夕团圆之际,专意唯携全体员工祝福您,新春愉快,阖家幸福!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