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的目的是:确定行动方案。而制定方案会从10个方面去考量:范围、进度、成本、质量、资源、沟通、相关方、采购、风险、整合。
- 项目计划并非一蹴而就,随着掌握更多的项目信息,项目管理计划也需要迭代更新,体现出“渐进明细”的特点。
- 初始规划工作完成时,经批准的项目管理计划就被视为基准。在整个项目期间,监控过程将把项目绩效与基准进行比较。
规划过程组
接下来我们将分10个知识领域,讲述项目规划的关键步骤。首先我们会介绍相关方管理、沟通管理和风险管理,因为这3方面的问题应该在项目早期尽早考虑,然后从范围管理开始依次介绍其他知识领域。
1.相关方管理
如果说项目管理只关注一个要素,那应该是相关方管理。毕竟,项目归根到底是在满足相关方的需求。在规划阶段,应该输出相关方参与计划,以下为参与计划可参考的内容:
- 期望相关方参与项目的程度
- 有效吸引相关方参与项目的策略
- 与相关方的沟通策略
- 记录相关方需求的方法
- 相关方在项目不同阶段的信息需求
2.沟通管理
沟通管理,管理的是项目的信息流。不同的相关方在项目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信息,我们如何给相关方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传递刚刚好的信息,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项目经理花在沟通上的时间会占到80%以上,沟通管理的好坏会影响到相关方的期望,从而影响整个项目的成败。沟通管理计划是规划阶段的重要输出,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 相关方需要什么信息
- 相关方什么时候需要信息
- 相关方期望以什么格式接收信息
- 定义沟通信息的权限
- 问题上报的流程
- 管理层要求的汇报形式
- 项目涉及的专有名词解释
3.风险管理
在PMP的知识体系中将风险分为了机会和威胁。因此,项目管理的目标不仅是降低威胁,也要提高机会,从而提高项目的成功机率。在规划阶段,关于风险需要做5件事情:
- 规划风险管理:定义如何对风险进行管理,输出风险管理计划
- 识别风险:识别风险的来源和特征,输出风险登记册
- 实施定性风险分析:对风险进行排序,关注高优先级风险
- 实施定量风险分析:对高优先级风险,适时采用定量分析,以量化整体项目风险敞口
- 规划风险应对:制定应风险的适当方法,重点掌握风险应对策略
3.1风险管理计划
风险管理计划作为规划风险管理的主要输出,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 方法论: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工具及数据来源。
- 角色与职责:风险管理活动的领导者、支持者和团队成员,并明确他们的职责。
- 资金:开展风险管理活动所需的资金,并制定应急储备和管理储备的使用方案。
- 时间安排:实施项目风险管理过程的时间和频率,将风险管理活动纳入项目进度。
- 风险类别:对项目风险进行分类。
- 风险概率和影响定义:对风险的概率和影响进行标准化定义。
- 报告形式:风险报告的内容和形式。
- 跟踪矩阵:如何对风险过程进行记录和审计。
概率与影响定义(示例)
3.2风险应对策略
面对威胁和机会,PMP分别提供了5种应对策略:
- 威胁:上报、规避、转移、减轻、接受。当某个威胁超出了项目经理的权限范围时,项目经理应该将此威胁上报给合适的管理者;如果可以彻底消除某种风险,则称之为规避;将风险通过保险等方式转嫁给第三方,称之为转移;降低威胁发生的概率或者影响,称之为减轻。接受是指:在威胁发生前不做任何行动,待威胁出现后,按照风险应对计划执行风险应对,或不做任何行动接收威胁的影响。
- 机会:上报、开拓、分享、提高、接受。当某个机会超出了项目经理的权限范围时,项目经理应该将此机会上报给合适的管理者;如果可以确保机会必然 出现,则称之为开拓;分享:将机会与第三方分享,互惠互利;增加机会发生的概率或者影响,称之为提高。接受是指:在机会发生前不做任何行动,待机会出现后,按照风险应对计划执行风险应对,或不做任何行动接收机会的影响。
4.范围管理
项目范围是项目管理的基础,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资源等要素都在范围管理的基础上完成。范围管理需要定义项目的边界,明确那些是项目该做的,哪些是项目不该做的。在规划阶段,通过以下4个步骤确认项目范围:
- 规划范围管理:为如何管理范围提供指南和方向,输出范围管理计划和需求管理计划。
- 收集需求:详细收集项目相关方需求,并将其文档化,需要输出需求跟踪矩阵。
- 定义范围:描述项目的边界和验收标准,输出明确的项目范围说明书。
- 创建WBS:将项目分解成较小的便于管理的可交付成果。
4.1项目范围说明书
项目范围说明书是规划阶段范围管理的重要输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要素:产品范围描述、验收标准、可交付成果、除外责任。
项目范围说明书必须获得相关方的认可和批准,如果相关方对项目范围说明书没有达成一致,那其他的项目要素也就不可能达成一致的。批准后的范围说明书、WBS工作分解结构、WBS词典,三者构成了项目的范围基准。
4.2 WBS工作分解结构
WBS工作分解结构,体现了渐进明细的管理思想,其目的是为了便于管理,而非越细致约好。一般而言,当WBS分解到如下标准时,就无需再继续分解了:
- 工作包可由一个人负责。
- 可以准确的估算出时间和成本。
- 一般在40H-80H内可以完成。
- 工作可以外包。
5.进度管理
进度是所有项目工作实施的主线,进度管理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项目工作的实施和交付。一直以来,确保按时完工都是一项极富挑战的工作。在规划阶段,关于进度需要做5件事情:
- 规划进度管理:制定进度管理计划,为项目进度管理提供指南和方向。
- 定义活动:将WBS中的工作包分解为具体的任务,主要输出为活动清单。
- 排列活动顺序:理清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前后顺序,主要输出为项目进度网络图。
- 估算活动持续时间:综合考虑资源、风险和约束,以估算单个活动的持续时间。
- 制定进度计划:综合考虑活动顺序、持续时间,制定具体的项目进度计划和进度基准。
6.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成本管理不好会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收益。所谓成本,是指项目活动的货币价值。成本管理会针对活动进行成本估算。在规划阶段,关于成本需要做3件事情:
- 规划成本管理:制定成本管理计划,为项目成本管理提供指南和方向。
- 估算成本:对每个活动或工作包的成本进行估算,以确定项目所需的资金。
- 制定预算:将所有活动或工作包的成本进行累加,并制定成本基准。
7.质量管理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力,是项目的底线。质量是规划和制造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预防错误的成本通常远低于纠正错误的成本。做好质量规划,是保证质量的重要环节。在规划阶段,关于质量,只做1件事情:
- 规划质量管理:制定标准,以确定项目可交付成果的质量要求;输出质量管理计划,指导质量管理活动,达到项目质量标准。
8.资源管理
资源分为人力资源和实物资源,是实现项目目标的保障。如何获取资源,并优化资源的使用,是项目管理的重要能力。在规划阶段,关于资源需要做2件事情:
- 规划资源管理:制定资源的管理方面和管理制度,明确资源的识别、估算、获取、使用和释放的办法,输出资源管理计划。
- 估算活动资源:在创建WBS后,估算活动所需要的资源类型和数量,输出资源需求。
9.采购管理
当组织内部无法提供项目资源时,需要考虑通过采购的方式获取外部支持。采购管理围绕合同展开,买卖双方的行为都可能涉及到法律的约束。在规划阶段,关于采购,只做1件事情:
规划采购管理:简单的说,本过程就是招标准备。首先确定是否需要从外部获取资源,如果需要,则明确采购方法,识别潜在卖方。采购管理计划是本阶段的重要输出。
10.整合管理
项目经理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整合,没有整合能力就谈不上项目的成功。在规划阶段,需要制定项目管理计划,对项目的方方面面进行整合规划,追求1+1>2的整合效果。
制定项目管理计划:制定一个综合性的项目文件(项目管理计划),指导项目的执行、监控和收尾。
10.1 项目管理计划
项目管理计划是说明项目执行、监控和收尾方式的一份文件,它整合了所有子管理计划、基准,以及管理项目所需的其他信息,通常包括以下3个部分:
- 子管理计划:包括范围、需求、进度、成本、质量、沟通、资源、风险、采购、相关方,等管理计划。
- 基准:项目管理涉及到四个基准,创建WBS过程输出的范围基准;制定进度计划过程中输出的进度基准;制定预算时输出的成本基准;以及整合以上3大基准后的绩效测量基准。(范围基准:经批准的范围说明书、WBS工作分解结构、WBS词典;进度基准:经批准的进度模型;成本基准:经批准的项目预算)
- 其它组件:变更管理计划,描述整个项目期间如何审批和采纳变更请求;配置管理计划、开发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