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财富的多少,N年前就决定!
admin
2023-10-21 16:20:36
0

人一生在不同的领域取得的成就,无论是职场打拼,还是业务开拓,或是资产投资,其实都是在某几个关键节点处理的好,或者说是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最后,事业有成,财富增加,改变了人生轨迹,或者改变命运。

                        1


周日傍晚陪孩子在小区玩,遇见了一段时间没见的德国老兄:穿着短裤,挺着一个有弧度的肚子,在遛狗。

我前面文章也提到过他,这哥们好像自己在深圳开厂,专门为一些德国品牌大厂的设备做配件。

同时还担任欧盟驻华商会一个不小的干部,经常和国内的相关zf部门开会协调,混的应该还不错。

有次在小区门口,也看到他开着一部豪车,很拉风地驶入地下车库,看来他已经完全融入中国生活,也是一个老司机了。

去年疫情期间有次和他唠嗑,这哥们情绪有些激动,说话时两眼也睁的很大。

除了提到他好几年没有回老家德国过年(圣诞),自己业务也影响很大。包括工程师不能出差到东南亚市场安装设备,还有国外的同事因为天价机票和入境隔离,也不能正常出差来深圳等,都可能影响他的业务。

现在疫情过去,也开年了,这次见面我自然也以鼓励的方式去问候:疫情过后,生意好些了吧?有没有出差...?

这哥们精神还是有了好转,讲了几点:


1这段时间,欧盟那边不少行业,都频繁派人来华咨询,规划和洽谈在华的业务,业务逐渐忙起来。

2 他上周去了一趟上海,感觉到处都是人,机场人流也恢复很快,机舱乘客几乎都是爆满。

但是,外国客人不多,只有3-2个。

这说明国家的经济,疫情过后还是逐渐在恢复。当然,也需要时间。毕竟3年疫情加上市场经济被“强行隔断”,对经济影响很大。

他也提到去了趟香港,并不停摇着头对我介绍.....从其神态看出,感觉那边受到的冲击还是很大,和以前有很大区别。

但有趣的是,这哥们上周去香港的目的,原来是去办理他永居香港身份证的事。

在我接触的大多数办理香港身份证的人群,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大部分都是为了孩子读书,毕竟换了个华侨身份,无论是参加国内高考,还是参加香港会考,赛道人少,难度系数是几何级降低。甚至不少人反馈,几乎是“躺着”进国内,香港或者欧美排名都很高的大学

为了子女教育,或者自己出入更自由这些因素,我知道不少人,通过优才,或者读研究生的方式,办理香港身份。包括爱子心切的我太太,也未能免俗。

因为我太太在香港研究生的课程也已经开学,后期也会面临IANG的续签,所以也和他交换了在香港转永居身份的经验和方法。

他的香港身份,其实拿的也很简单。早期在德国被公司派驻到香港,开发中国业务,工作原因就拿了香港身份。

几年后自己辞职创业,由于他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在深圳,他也没有选择住香港,也就平时周末去那边打个卡,疫情期间,甚至3 年都没踏入香港。

这次顺利转换身份,他反馈居住时间要求并不高,看来香港还是很缺人。

当然,对他的个人经历安排,我却有自己更深的思考:

**作为一个德国老外,论他自己本身的国籍护照,去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方便有效,比香港身份可能更好用;
**如果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德国的作为世界顶级工业强国,高等教育资源本身就非常丰富,人口不多更谈不上卷,孩子读书也比香港身份占优势;
**如果论医疗体系,还有房价负担,居住环境等因素,即便放眼全球,也不会比任何一个地方差;

即便这样,他还是坚持每周末去香港打个卡,全力以赴争取一个香港身份。

说明什么?肯定对自己工作,或者生活要有利,要方便,才会全力争取。

大家都知道,外国人获取中国的绿卡,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疫情期间,很多在华工作的外籍人士由于不能获取中国的签证,不能正常回来工作。

而这位德国哥们,有了香港居民这个身份,他才能以香港居民身份,可轻松在华工作和生活。关键,可以全力以赴,没有后顾之忧的在这里开展业务。

自己公司的运营,有人看和没人看,结果还真完全不同。

当然,可能还有一些其它福利政策,包括个人或者企业收入的VAT(海外国家大多较高),中国创业的政策红利等。

他的成功节点,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无心插柳,选择去香港工作,选择了香港身份,然后极大的帮助他后来在华创业成功,否则还是一个打工人。

换句话说,多一个选择,多了一个机会,成就了自己,也改变了自己人生轨迹。


                      2


上周六上午,我陪做医生的同学去大鹏南澳。他在那边买了一层农民房,有些手续要需要办理。

因为名下购房名额已满,只能购买无产权的农民房。名字虽说是农民房,但环境不比任何地方的别墅差:依山看海,鸟语花香,空气清新,走路几分钟就到海边。

每次周末来到这里度假,就不想回去。

沟通的地点是在海边的一栋名宿,房东是一位女士,引荐人是她的表叔。

一般来说,全国各地,农民房的业主,都是本地人村民,只有这样才有资格分享宅基地,才能有资格建房。

但他们都不是。他们都是跟随父辈,在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从潮汕那边移居过来。所以,他们的粤语还是夹带着浓郁潮汕口语,与本地粤语有明显不同。

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初期,深圳这个神奇的渔村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追梦青年,寻求机会,改变人生。

早期南下闯深圳的潮汕人,大多都是去了罗湖,或者福田,在华强北,地产业,餐饮业这些行业,成就了大量亿万富翁。

很少人跑到当时偏远的大鹏区去揾食,毕竟那里经济不活跃,机会不多。

由于潮汕地区地少人多,种地无法养活人,所以自古以来他们就有外出做生意的传统。当然,结果就是即便在世界各地,他们也都捞的风生水起。

人的潜力其实都是被逼出来的。

这不,眼前这二位潮汕人民,在大鹏区域,也不小心也变成了千万富翁。

为什么这样说?

由于父辈很早就带他们来此谋生,落地生根,长大以后,当地人结婚生子,也分到了村里的土地,盖了楼房。

早期土地管理不严格,也不值钱,很多人都会自己开地种菜,多年下来,这些菜地不小心又变成自己的土地。

后来海边流行民宿,他们就把自己住的房装修出租,然后再把先前的菜地推平建房自住,不小心有又多了一栋农民房。

由于大鹏那边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不少地产开发商去那边征地建房,这位民宿的房东大姐,自己住的农民房被征收,赔了480平方米的房子,手上还拿着一栋民宿收钱,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

她的表叔,更是厉害。

由于他长期浸泡在这个区域,又有做生意的头脑和传统,自己建楼同时也帮助别人建,有时看到别人急钱要卖地,他还慢慢低价收购这些宅基地。

这里一点,那里一点,多年下来,也积攒了不少土地,建的房子要不做民宿,要不租给别人做厂房或者做餐厅收租。

不但财富自由,在那一带也成为一个有头有脸的实力人物。

如果当年家族前辈因为惰性依旧选择留在老家,可能因为环境,因为机会,因为人脉,纵使自己在怎么努力,在怎么优秀,可能也很难成就他们今天的财富。

人到中年,看到很多人成功的故事,也有遗憾的结局,其实这些人无论是学历,智商,性格,其实都差别不大,但结局却又完全不同。

当然,是否上了大学?选择了什么专业?去哪座城市工作,选择了什么工作?然后是否在这座城市买房和生活?这几个关键节点的选择,都会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甚至一步踏错,步步踏错,与财富和幸运擦肩而过。

比如选择去哪座城市,就会决定你工作的机会,接触人的能量高低,财富积累的渠道和数量,还有个人的眼界和认知。

更为重要的是,自己的选择,某种程度来说不但关联自己,也是间接,甚至是直接影响你下一代的未来,家族的未来。

当然,这些人生关键节点,并不是一成不变,你必须要在自己整个人生,不断比较,不断思考,不断精进

然后还要脚踏实地,持续优化,人到中年,命运和财富就会截然不同。


                     3 结语


毫无疑问,人生关键节点多一个选择,必定会多一个机会

但“选择”的权利不是免费的,需要自己持续的努力,特别是“思考”的付出。

这样,自己才有机会和资格拥有"选择大于努力”的权利。

这样拼,才会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