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财经大V汤山老王:如何用一双财富之眼看清世界?
admin
2023-10-21 16:02:17
0

汤山老王本名王思远,河南开封人,现居加拿大多伦多。主理的财经自媒体"汤山老王"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全网获得数百万名粉丝。字节跳动独家签约创作者,商业财经领域头部作者。




汤山老王

作为一届凡夫俗子中的一员,在滚滚向前的时代车轮的无情碾压之下,大部分人可能早已失去了对生活的激情,缺乏一双眼睛,缺乏一双财富之眼,缺乏一双经济思维加持的财富慧眼去看清世界,看穿经济社会运行的法则和本质。

本人在软件开发行业"深耕"了十年有余,供职过不少公司的Web前端开发岗,是标准的程序员一枚。俗话说的好,没有耕坏的田,只有累死的牛。在长达10年的职业生涯中,我作为一线开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感受就只有两个字:疲惫,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灵上的。

每当生活感到迷茫,感受到来自这个世界的恶意之时,我便会看看汤山老王的视频,读读汤山老王的新书。汤山老王那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功力,如果有等级的话,那应该是职业九段。有的人天生就有这样的思辨能力,再加上后天专业知识的学习,便习得了一种新技能:一针见血Lv. 9。

汤山老王正是这样一位财经大V,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粉丝和播放量的同时,也让我们这些不太懂经济学的普通人,或者是对财经基础知识的略知一二的小白,能够在未登顶级学府的庙堂之上的前提下,能让读者获得经济学思维的基础认知,并学以致用,实乃不易。

如何培养一双洞察一切的财富之眼?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汤山老王在本书中有着详尽的阐述。

01 财富的定义(可获得财富)

一切社会现象都是经济现象,我们只能赚到自己认知范围内的钱。

首先,他定义了社会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经济现象,认知范围决定了赚钱的多寡。结合自身的情况我认为他说的很对。无时无刻,我们都在利用我们自身有别于他人的认知差赚取财富。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认知范围的大小真的决定了很多事情。就比如在刚参加工作之初,公司里的同事就在上海陆家嘴边上的潍坊新村买了一套12万的老破小,待我十年工作之后回头一看,还得是我那老同事才是大哥。现在他已经卖掉了那套老破小,享受生活去了。

P.S.:大概有个300w吧。

之所以他能赚到房地产行业井喷的黄金时代,还是在于他有充分的认知范围。虽然有些先天优势很难获得(翠湖天地的住宅,你生下来有就有,如果生下来没有,这辈子都不会有了。),但是后天的认知范围的扩充决定了个人的命运。

02 财富分配的原则

经济社会最基本的原则是交换原则:你所能获得的财富用于等于你为社会创造的总价值的一部分;而你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多少,取决于你能否提高自己的"可复制性"

这句话简直神了!如同醍醐灌顶一般,冲击着我的大脑。有时候,真应了那句老古话,懂的自然懂,不懂的教不会。

我尝试用自己一些浅薄的理解,分享一下对这段文字的理解。

其实,资本家永远存在,我们上班打工,灵活就业也好,拿到的从来都是自己创造价值的一部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让渡一些我们所创造的价值,以供养资本家和弱势群体,以及社会体制的正常运转。

其次,后半句话才是精髓,这也更新了我的认知水平。人们都想获得更多的价值,因为价值的一部分等于财富。那么如何提供更高的价值成为了普通人一生的必修课。很多人认为这把钥匙可能是个人能力或者技术能力,或者背靠一个大平台,亦或是结交优质人脉。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直到我读到了汤山老王的后半句箴言:提高自己的”可复制性“。因为个人能力再强,一天也就24小时,平台人脉再优质,范围也是有限的。唯有提高自己所创造价值的可复制性才能突破这一屏障。

用人话说,一定要把自己的价值更方便的传递出去,提高复制率,降低复制成本,给自己创造睡后收入。

这里我再借用一下影视作品作为举例,《狂飙》这部剧爆火,虽然作为文创产品,它是极为成功的。但它却没有生产任何实际的可供消费的产品,为什么它能获得如此好评,甚至让视频平台赚得盆满钵满呢?

原因就藏在汤山老王的论述里,可复制性。影视作品的复制成本极低,复制收益很高,占用了普通人的闲暇时光。

顺带一提,以前有个逻辑鬼才有这样一句话:14亿人,每人给我一块钱,我就有14亿的财富。逻辑正确,实现路径他没有说,但汤山老王说了。

希望大家都能感受到汤山老王的文字,就如同我一般被醍醐灌顶。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