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答疑|为什么说ERP已死,中台已凉,低代码称王?
admin
2023-10-20 05:41:11
0

ERP已死,“中台”已凉,“低代码”称王,是真的吗?谢邀,拱火你们是有一套的。

我前公司当年上ERP、搞中台的时候我都亲身经历过,这篇来聊聊我自己的看法,个人见解,有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企业数字化领域从来都不缺新概念:

  • 制造资源计划到中台,企业MRP报表数字还没对齐,就要忙着“去烟囱”化
  • 中台到低代码,企业“数据孤岛”还没打通,又要忙着“赋能数字化能力”给业务人员

一来二去,企业被这些新概念搞得团团转,有一种“被耍着玩儿”的感觉。便也对零代码、低代码这类新概念产生了一定的抵触。

所以这篇内容就来说说,ERP、中台、低代码这三者到底都是什么东西,他们有啥区别,对于企业来都是非要不可的吗?




追根溯源——ERP、中台、低代码都是咋出现的?

首先,这三种本质上都属于企业管理类软件。企业购买某种软件,一般有两种诉求:

  • 其一,购买该软件的技术,帮助解决单独业务问题
  • 其二,购买该软件的治理方法论,帮助解决企业运作问题

而企业想要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必须着眼于后者,否则excel表格就完全够了,要说灵活的话,哪个软件比excel更灵活?

这也正是“ERP已死,‘中台’已凉,‘低代码’称王“的演进逻辑——

企业治理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01 ERP解决的是企业大规模生产的问题

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以来,手工业作坊迅速向工厂生产的方向发展,出现了制造业。几乎所有的企业所追求的基本运营目标都是要以最少的资金投入而获得最大的利润

追求这一目标的结果,则使制造业产生了很多问题——

如何确定产品所需的原材料数量? 如何根据销售情况,制订原材料的订购计划? 如何形成完整紧密的产、供、销供应链路? 企业中“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和“大批量生产”两种情况并存,如何区分规划? ......

针对这些问题,1965年APICS协会提出了MRP(物料需求计划)的概念,这就是ERP的前身——

MRP包含生产计划”,“物料清单”和“库存信息”三大块: 依据生产计划,回答"生产什么?" 利用物料清单,回答“需要什么?” 再依据库存信息,回答“现有什么原料” 最终通过MRP计算出“还缺少多少原料,需要何时供应到位,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解决了产、供、销的问题之后,企业又发现了新的问题——

“企业完成生产后到底是赚钱了还是赔钱了?到底达没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

于是又在MRP上进一步增加了经营计划、销售与运作计划,发展出了MRP II——

它将管理重心放宽,转移到所有制造相关的资源上,从而解决了企业经营目标的问题。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经济的井喷发展,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企业财富从哪里来? 产品如何赢得竞争? 如何在市场上保持一贯优势?

从消费者来说,比的是企业的产品和技术,然而更深层次的,是企业管理理念及工具的较劲。

而在引入ERP之前,企业内这些信息的交流大多通过纸张进行传递,缓慢而低效。

趁着互联网的东风,ERP(企业资源计划)出现了颠覆变革了这些传递流程及流转方式:

ERP在管理上,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强化和细分——仓库管理、财务管理、销售与分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管理、决策支持管理、政策法法规文件管理等。



总结一下:ERP解决的是企业大规模生产管理的问题。




02 中台解决的是企业快速创新和重复造轮子的问题

2015年的时候,阿里巴巴提出了“大中台,小前台”的概念,将中台分为两大部分——

  • 业务中台:解决的是重复造轮子、跟不上市场节奏的问题
  • 数据中台:解决的是公司数据孤岛以及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先说说业务中台是怎么产生的——

因为互联网的普及,一开始很多公司想要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提高自己公司运行的效率,就把业务搬到了线上,比如大家熟悉的阿里巴巴、淘宝、天猫,这个叫业务在线化。

但是随着产品线的增多,重复造轮子的问题就出现了——

阿里的基因是电商,产品属性都大同小异,每开一个产品线都要新增一波研发、产品、运营团队重新撸一遍之前做过的类似的东西,比如用户的注册、支付、发优惠券......几乎任何互联网产品都会用到。

出于成本考虑,公司高层想到了底层功能的共享以及复用,比如阿里就建立了共性业务事业部。

这个过程就是业务的中台化,也就是现在的业务中台。

业务中台由单独的团队负责,做一些底层的、抽象的功能,以保证由业务中台建设的功能能够快速被各个产品线复用。

不但解决了重复造轮子的问题,如果市场发生变化,需要搭建新的产品线,也可以利用业务中台快速搭建新的产品。



再来说说数据中台的演进逻辑——

前期,阿里的淘宝、天猫、1688都各自为战,分别由不同团队负责,数据也分散在不同部门。

而数据又是非常敏感的东西,是不能随便给外人看的。

于是大家各自捂着自己那一块儿数据,形成了数据孤岛。

举个例子——

你在淘宝买了一台iphone,淘宝的数据系统就会给你打一个标签:偏好苹果公司产品+已买iphone。

接下来淘宝就会向你推荐ipad、apple watch或者mac......这叫数据化运营。

你有一天打开天猫,发现ipad降价了,于是在天猫下单了一台ipad。

这个时候天猫的数据系统就会给你打上标签:偏好苹果公司产品+已买ipad。

但因为天猫和淘宝的数据系统没有打通,淘宝会继续给你推荐ipad,天猫继续给你推iPhone。

这个时候对于用户来说会影响体验,对于企业来说则是丧失了一部分潜在消费。

于是阿里打通了数据中台,无论你在淘宝还是在天猫买iPhone&ipad,都会给你打上同一套标签:你偏好苹果公司产品+已买iphone+已买ipad。

因为有了这个标签,淘宝和天猫就可以同时再向你推荐apple watch或者mac,那么你购买苹果全家桶的概率就会高很多。

这就是数据中台——榨干能收集到的所有数据的价值更好的支撑业务的创新。

总结一下:中台解决的是企业快速创新和重复造轮子的问题。




03“低代码”满足了企业“敏捷能力”的诉求

由于近年来外部环境的变化,对许多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商业模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很多企业采用了线上办公的模式,这个时候就出现了新的问题:

  • 市场环境在高速变化发展,内部系统也需要快速迭代响应,企业的IT需求成倍增加。
  • 开发新的程序需要复杂的技术和高昂的成本,而购买现成的软件又无法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 数字化经济的繁荣和信息化需求的激增,导致了程序员供需失衡。

而低代码的存在让企业非技术员工无需懂代码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搭建应用,为众企业解了燃眉之急。



“低代码”、“零代码”这类产品主打的就是一个“轻量级”。

“轻量级”的标准是什么?——多快好省

  • 多:搭建的业务应用要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 快:搭建业务系统要快,更新迭代速度要快
  • 好:业务人员要能轻松上手,一线员工要能乐意使用
  • 省:性价比要高,续费式购买,服务要能跟上

以零代码工具简道云为例——

https://www.jiandaoyun.com

1多——模板多,可搭建应用多

如果你公司有 30000 家上下游的经销商/供应商,你怎么有序管理他们?

实际中的问题往往比这更复杂,一套固定的系统一劳永逸地解决 n 个流程,不太现实。

这个问题在 OPPO 身上实际发生,他们是怎么做的——用简道云做了 100 多个应用。他们用 100+ 应用,管理 3w 家经销商组成的经销网络,每个影响效率的阻塞场景都得到了提效。



2快——应用落地快、更新迭代快

疫情期间某公司业务转型生产口罩,IT 部门需要多久开发并上线口罩生产线的生产管理系统?

时间紧迫,一切都要加快,早上线一天就多一天的黄金时间。

溢达集团实践之后给出的答案是:1 周。

设计个性化的业务表单、设计个性化的流程,产线工人在微信端就可以使用简道云,并且填报的数据实时能够反馈在报表仪表盘上。

如果没有零代码工具,用最传统的办法,可能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



3好——使用体验好,业务流程顺

建筑工地有 3 个特点:管理半径大从业人员学历不高非结构化数据多

怎么让平均年龄45 岁、小学初中文化的建筑工人愿意录入工地的非结构化数据,成为了关键问题。

中交一公局结合帆软多个产品的优势,强强联合,推出智慧工地解决方案:简道云+BIM+FineReport+硬件:





用简道云搭建8个应用,利用简道云的流程模块实现了个性化流程再造。最后用FineReport的驾驶舱展示数据。

4省——续费模式成本低,节省成本是关键

上汽通用五菱重庆分公司通过简道云实现无纸化办公之后,1年光是纸张节省就达到了15 万。当然企业效率提升之后,还有更多“看不见”的效益。

2018年一年时间内,他们在简道云上开发了23个场景应用,当年度开发率87%。收集了 56 个需求和问题,并及时响应解决了其中 93% 的需求。

几个典型的场景,如采购管理、数据收集、请假审批,都得到了40%-80%的效率提升



这才是企业真正需要低代码产品的原因,而不是媒体鼓吹的所谓“低代码要抢了程序员饭碗”,因为低代码产品出现本身就是因为企业IT人员不够用了!

最后总结一下:

ERP、中台、低代码的本质是企业治理方法论,其演进的底层逻辑就是,企业治理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ERP解决的是企业大规模生产的问题 中台解决的是企业快速创新和重复造轮子的问题 低代码则满足了企业“敏捷能力”的诉求

三者之间并不是谁取代谁,谁淘汰谁的关系。

以上更多内容欢迎关注 @老贱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