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刷抖音、头条、西瓜等平台都能看到巨量引擎的推荐视频,总之潜意识就在说一句话,跟我合作你能赚钱。实际情况是有人赚得盆满钵满,有人亏得底裤都没有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觉得主要是因为几个原因。
一、平台存在的问题。
①夸大宣传效果。
现在信息流广告公司的销售主要以电话销售为主。电话销售,大家都懂得,就是骚扰电话。只要一个销售导向型公司都会夸大宣传,要不然没有客户上钩。
很多公司的专属销售顾问,你打钱后的几天就消失了。为什么他会消失,是因为后端的专属设计团队、视频、脚本、编剧、投手,这几个岗位的人员严重不足。说白了他们是一个销售导向型公司。不可能把太多的精力放到后端,销售部门就是生命线。
大多商家在合作之前都能感受到销售之敬业、贴心、专业,都是因为这是销售导向型公司,他们的重心都在专业销售的培养上。
一旦跟他们合作,你会发现设计团队是实习生,视频素材制作很慢,最重要的投手竟然是小白,拿你的账号练手的。
这是很多商家切实体会到的问题。为什么运营端会出现这样严重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平台机制问题。
②自上而下的机制就是以“钱数”为导向展开的。
销售专员签单子的时候会说,你的账号数据好了,转化率高了,你才能续费,续费我们的后端运营才能拿到提成。但是他没说这些问题。
互联网平台的广告业务一般分直营分公司和授权渠道商。
授权渠道商是要拿互联网公司的返点的。比如我是一家某某信息流广告的授权渠道商。
我的一返是充值额的8%,二返是充值额的15%,三返是充值额的30% 。
也就是说授权渠道商想赚到更多的钱,就必须拿到三返。要不然整个公司庞大的运营成本,肯对得亏损。
授权渠道商为了拿到三返,他们的政策是把客户分类,然后区别对待,主要客户类型有:
渠道客户,给高返点,但是不需要运营团队,对方渠道商那边有自己的运营团队,这种客户不求赚钱,主要是为了完成任务的;
白金、KA客户,给适当返点,同时配备比较完善的运营团队。这部分客户是比较赚钱的,返点比较适中,做好效果以后能持续续费,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本地一般户,不给返点,配备小白运营团队,这种客户只适合顺其自然,效果好了是运气,效果不好真的是正常现象。
直营分公司的团队也是这种模式,为什么,我摸着良心说一句话,不这样干,公司肯定亏损。
③信息流广告平台,不是所有产品在上面投放的。
我是从大搜开始做起的,2015年底从大搜转的头条,可以说巨量引擎的账户每一次升级,我都是第一批知道规则,了解算法的。我现在投放的客咨成本在40-80元就属于正常现象。咱们就以50元一个客咨为例,4个客咨成交一个订单,那咱们的真实成本应该200元左右,那如果80元一个客咨呢?真实的成本就是320元左右,这还是4个客咨带来一个真实成交的前提下的模型。
那作为商家是不是得核算一下自己的成本、毛利以及商业模式。如果你看到对方的短视频广告,对接一下销售专员,就盲目入场,那面临的就是被割韭菜了。
我个人认为比较适合做信息流广告的行业主要有教育培训、婚纱摄影、招商加盟、信用卡逾期协商解决方案、防水补漏、装修公司、本地口腔门诊、医美。给你一个行业自测逻辑,两个关键点:
超高利润额,或者较高利润额的情况下有强复购。
二、商家自身的问题。
①产品不行。
每个企业主肯定是认可自己家的产品。但是自己家的产品从产品力、品牌力、供应链三个角度来跟竞品对比,都没有太强的优势。还没有强复购属性。不管你做信息流广告、做电商、做大搜广告都是做不起来的。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是老板自己不认为自己的产品不行。他认为香得很。
这还不是最悲哀的。最悲哀的是手里有个几十万,听创业导师讲了讲课,要搞新赛道。产品没用户,需要培养用户。这就不是做产品了,这是做互联网品牌。需要有内容输出,起步投内容,应该在300万左右。但是企业主把大部分钱放到了产品端,做好以后信心满满,感觉是空白市场,肯定有钱赚,但是进场以后发现消费者不是那么好忽悠的。只有自己被创业导师忽悠了。一般这种企业主年龄都在30-35岁,对三十而立有比较强的认同感,进场被市场经济吊打一顿再继续出场做打工人。
②商家对信息流广告平台认识不足。
同样是广告,搜索引擎广告和信息流广告差距还是很大的。
搜索引擎广告转化不一定是最高的,但是来的客户意向度高。而且适合的类目更多,各行各业都能投放,而且很多小型企业投放预算低了也有效果。你真的去某度的广告业务授权渠道公司卧底2个月你就发现,签的最多的还是中小型企业,说中型企业都是抬举他,大部分都是小微企业。
信息流广告呢?一个词形容叫“品效结合”,在宣传品牌的同时兼顾效果转化。
通过信息流广告赚钱的大部分都是合适的产品+强大的实力。
以巨量引擎为例,想做好一个账号,要经历冷启动、建模期、放量期、衰退期,很多商家在冷启动期就结束了。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就是销售员没有给商家说明白这里边的利害关系,只说1万开户,没说预存款几天就烧完,而且烧完还没有测出来账户。其次就是商家盲目自信,什么广告都投放,根本不了解每种广告的底层逻辑。小陈总18255151375
③企业主当老板上瘾。
这一点我本来不该说的。但还是想说说,很多企业的决策者根本不适合做老板,因为他没有管理能力。明明是一个技术出身,非要做老板,本身逻辑就是错误的。
三、如何才能提升巨量引擎的转化?
以冷启动为例,我采取的方法主要有:
多建计划、高价抢量、
在冷启动期可以采取多计划策略,高价抢量,同时预算给足,平台方给到的冷启动期是前20个转化,但是我更重视前5个转化。对比前5个转化,哪个计划不行,直接砍掉。客户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关于高价抢量,一定要把控一个度,因为高价抢量的后面还要回归到正常价格,如果前期一味地追求高价格,后期降出价还会出现降曝光量和点击量的问题。我建议上浮15%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