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数据采集
admin
2023-10-19 10:01:55
0

一.物联网基本架构和数据

物联网产品的基本组成架构“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应用”。典型架构组成形态有如下几种:

物(采集)—>联—>网—>人(应用)

物(采集)—>联—>网—>联—>物(应用)

人(采集)—>网—>联—>物(应用,物作为数据应用端,数据采集端是人联网)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前文《一个比特的旅行(序)》。在此,作者臆想物联网产品采集的数据定义为“非人为主观产生的数据”,暨“物产生的数据”①。而数据应用的数据,可能是面向人或者物的。

数据的应用,面向人的方法可以参考互联网产品。面向物的数据应用,因主要是“人造场景”所以数据形态和技术手段也较成熟。本文不展开讨论。

数据采集方面,产生数据的物分为“人造物和自然物”②,“人造物”的数据形态和技术手段也较成熟,本文不展开讨论。

二.基本物理量

本文关注“自然物”的数据采集方法分析。在分析“物数据”之前,需要请出牛顿、安培、开尔文等大师,为大家普及七个基本物理量的知识(可以同时存在,不能相互推导)



(网图侵删)


长度(米/m)

质量(千克/kg)

时间(秒/s) ——力学

电流(安培/A) ——电学

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

物质的量(摩尔/mol) ——热学

发光强度(坎德拉/cd) ——光学



(网图,侵删)

篇幅有限,本文不对这七个物理概念展开。感兴趣的同学请自行查阅。

三.形态各异的物联网产品

我们依照七个基本物理量,分析各类物联网产品数据采集。

现象产品:抄表(时间、物质的量)



(网图侵删)

抄表产品,在24小时之内检测水电气的使用量(物质的量),到设定时间(时间),将数据传输上网。

爆品产品:门磁(长度)

(网图侵删)

抄表产品,在24小时之内检测水电气的使用量(物质的量),到设定时间(时间),将数据传输上网。

爆品产品:门磁(长度)



(网图侵删)

门磁产品,在24小时之内任意时间检测门开合(长度),当门口打开后将数据传输上网。

小众产品:邮筒(时间、质量、光强度、长度)



(网图侵删,主要功能由红框圈出)


邮筒产品,在24小时之内任意时间检测是否有信件投入(物质的量/长度),到设定时间(时间),将数据传输上网。或者到设定时间(时间)检测是否有信件在箱体内(物质的量/质量/光强度),并将数据传输上网。

四.主要数据采集技术

1.时间:RTC(计时器)

2.物质的量:滚轮+计数器(量变带动滚轮转动,有计数器记录变化量)

3.长度:霍尔传感器(距离影响磁场感应变化)、测距仪

4.质量:电子秤

5.光强度:光电感应器(一维空间、光强度)、摄像头(二维空间光强度)

由上面的描述可见,同一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涉及多个基本物理量,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和技术要求进行具体方案设计。前文《物联网与采样率》从时间维度分析过不同场景下对于采样率的要求,影响产品设计,请诸位同学查阅指正。后面作者将针对上面所提到的产品,详细分析数据采集系统的分析方法,敬请期待下期文章《基于场景的物联网降功耗设计法》。


注释:

①鼠标获得操作数据——>人主观产生的数据;手环或者脉搏数据——>物产生的数据。

②路灯开关状态——>人造物数据;路灯下是否有行人——>自然数据。

原文可见《物联网数据采集》

欢迎大家[扫码]↑↑↑关注公众号LPIoT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