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中国移动广西公司接到防城港海事局、钦州海上搜救中心的紧急需求:一名海钓人员失联,手机关机,由于钓鱼艇有往外海漂移的可能,搜救难度较大,需协助查找人员位置。
时间就是生命!中国移动广西公司值班技术人员接到海事局的紧急需求后,立即对失联人员手机关机前的网络覆盖经纬度进行分析比对,为海上救援提供了搜救方向,有效缩小了搜救范围,最后失联人员成功获救,海事局工作人员也对中国移动提供的协助表示感谢。
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海上救援
得益于一张“海上5G精品网”↓↓
广西海岸线绵长,如何让海洋渔业、临海产业、海上旅游等迅速壮大,满足老百姓和各行业对海域数据通信需求?5G来助力!
2022年以来,中国移动广西公司聚焦沿海区域人民群众的信息化需求,大力开展“5G向深海、数智赋海洋”项目,锻造了一张超远距离、连续覆盖的海上5G精品网,将原来的覆盖北部湾40公里海面拓展至50公里。
不仅仅是海上应急救援
5G扬帆“入海”
在海域监管、海上执法、
海洋渔业发展等方面注智赋能
一个个5G“黑科技”应用
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
轮番“亮相”!
海上“巡航警察”
作为沿海沿边的重要口岸城市,广西防城港的边海防情况复杂。中国移动广西公司防城港分公司在码头部署5G网联无人机、自动机场,初步建成基于5G网联无人机的智慧边海防控体系,无人机担当智慧边海防的“巡航警察”,7×24小时全天候自动巡逻,与现场执勤巡逻互补,为高效、智能的边海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海上“5G巡回法庭”
福建闽东海域内岛多、礁多,海域治理环境复杂、难度高,为提升海洋治理精细化,中国移动福建公司打造了智慧海洋的数字治理圈,为福建宁德蕉城区人民法院搭建了全国首个海上“5G巡回法庭”,渔民不用上岸,司法人员不用长途奔波,双方进入“云法庭”,即可高效解决纠纷。
在海上执法方面,中国移动福建公司为宁德海事局打造了“5G海上执法平台”,通过为海事执法船配备5G云台摄像机及单兵执法仪,利用5G网络帮助海事处的工作人员进行水域现场的远程巡查执法,在应急救援现场,单兵执法仪也可以将前端音视频实时回传至后端指挥中心,大幅提升海事监管执法效能。
“电子围栏”
“您已进入衢山-嵊泗通信海缆警戒水域,若正在驾驶船只,请按照指定航道航行,勿在此区域抛锚或进行其他危险作业。”在浙江舟山,这是台风期间一艘渔船靠近警戒区300米时发出的警示提醒,随后,船只在海事局的提醒下第一时间驶离警戒区。
海底光缆是通信中海岛之间、海陆之间的重要传输手段,台风期间,归港的船只增多,各海域锚地存在避风船只拖锚挂断附近海缆、造成相关岛屿通信阻断的风险。中国移动浙江公司舟山分公司与当地应急管理部门、海事部门加强联动,基于“电子围栏”系统建立了重要海缆警戒区域,实时监测周边区域的船只情况,一旦有船只在围栏范围内出现停泊、抛锚、缓慢行驶等情况,系统便会触发警报,并关联船只信息,由海事部门通知处理。
“海洋卫星宽带”
“从前到了海上几乎就是半失联状态,没法跟家里人联系,现在有了它,在海上刷个微信上个网都不成问题。”在普陀舟渔公司码头,船员邵救恩用手轻轻拍了拍船尾刚刚安装完毕的“铁疙瘩”,眉眼舒展。这个直径约60厘米、半球状的白色“铁疙瘩”就是海洋卫星宽带的信号接收器。
在茫茫大海上,为保障渔民和海上作业者的网络畅通,中国移动浙江公司舟山分公司在整合原有卫星宽带服务相关资源的基础上,依托5G技术,开展“海洋卫星宽带”业务,通过在渔船上安装卫星端站和移动通信设备,连通陆地的通信网络,为船上客户提供上网和语音业务服务。
5G+海洋牧场
在山东烟台,中国移动山东公司与山东海洋集团打造了全国首个5G装备休闲型海洋牧场综合体——5G+海洋牧场“耕海1号”。
在以5G为“科技芯”的“耕海1号”加持下,海洋环境数据、鱼类养殖数据等通过5G网络上传至海洋牧场分析平台,实现海洋环境数据监测分析、鱼类病害远程会诊、养殖全过程数据统计分析、自动化饲料投喂等智能化养殖应用场景,让深远海成为“良田”与“粮仓”。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未来,中国移动将
不断拓展“5G+智慧海洋”创新应用
为逐梦“深蓝”
贡献“数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