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调查:AI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职业
admin
2023-10-18 01:21:55
0


图源:http://researchgate.net
研究者分析了800个工作中约2000项活动,并且把这些活动分成几大类:管理、专业技能、沟通、不可预测的体力劳动、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可预测的体力劳动。
他们发现: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可预测的体力劳动是最容易被自动化的活动。管理、专业技能、沟通则是最难被AI取代的活动。
研究者还发现:AI不会抢走我们所有工作,能被100%自动化的工作只占到了职业的5%。

不易被AI取代的岗位及相关专业
健身教练
近些年,各种各样的“人工智能减肥顾问”层出不穷。
机器人作为减肥顾问,能够比人类更加客观具体的看待问题,而且机器的算法全面精准,可以制定出更好的减肥计划。
但无论如何,健身也是一项需要极大情感投入的活动,人工智能再为详细的方案都比不上看见一个真正练出了八块腹肌的教练有激励效果,而且人工智能机器人也无法像健身教练一样陪你一起锻炼。
相关专业:体育学、运动医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与健康

建筑设计师
近年来,已经有各种各样的所谓“”人工智能建筑师”被开发出来,但这些系统能完成的工作仅仅是画图纸而已。而建筑师真正赖以立足的创意、审美、空间感、建筑理念和抽象的判断都是机器难以模仿的。
所以说,画图纸不难,难的是对空间的抽象理解,这是人工智能力所不能及的。
相关专业:建筑学,土木工程,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

公关人员
就连人类自己,也很难去模仿那些人情练达者的社交能力,更何况不具备情感反射的机器人。曾经,国内的一家公关公司宣称他们开始使用一种 “ 公关机器人 ”,但它的实际功能只是为客户撰写公关稿而已。写公关稿是机器人能胜任的,但人工智能不懂如何巧妙地平衡舆论。
相关专业:公共关系学、传播学、新闻学等

心理学人员
机器无法理解人类的情绪,但依然可以学会用某些方法来处理与情绪有关的问题,就好像不理解“什么是诗”的机器依然可以写出不错的诗来。
从这个角度来说,机器确实可以胜任心理咨询的工作,因为心理咨询原本就建立在这样一种信念之上:人类的情绪可以被有效地处理。
然而,有些时候急于处理问题恰恰是造成问题的原因。机器无法处理这样的悖论,而习惯了机器思维的人类同样无法处理。
同时,心理治疗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倾听,这一点人工智能也是难以很好的完成的,而且需要心理治疗的人目前也难以接受向一个没有生命的物体倾诉。
目前人工智能对情绪和心理的理解依旧在初级阶段,短时间内很难有显著的突破。
相关专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等

教师
人类独有的、被视为最后堡垒的能力,都恰恰是机器所无法传道授业的。
虽然现在的科学技术已能将海量知识汇集在一个芯片之中,但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更重要的是与学生的相处和交流,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这恰恰是目前的人工智能难以达到的。
相关专业:教育学、心理学、数学(师范类)、英语(师范类)等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