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几个知名公司的管理制度,浅析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
admin
2023-10-17 10:20:32
0

导读:管理理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近年来许多公司开始把管理重点转向开发员工的内在潜能。并且开始尝试员工的自我管理,有些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今天为大家介绍几家知名公司的管理理念,以及对未来管理趋势的几点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时代巨变的今天,市场变幻瞬息,企业该何去何从?


面对人工智能的急速升级、传统行业的转型、企业经营中的重重考验、二代接班的决策压力、技术团队和管理团队之间的磨合、执行团队落地难等各种实际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看完本文,也许会找到答案。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 “无为而治 ” 。所谓 “无为而治 ”并不是指管理者什么都不管 ,将企业的一切抛到脑后 ;而是指管理者在管理企业时 ,不需要每日奔波劳累 ,能够自动地 、轻松地让公司在正轨上运行 。


很多大企业 ,虽然领导者经常不在公司工作 ,出去喝喝茶 、打打高尔夫球 ,但这些大企业都运作得非常成功 ,每年的盈利一直在增长 。相比之下 ,一些企业的管理者每天在公司加班熬夜地工作 ,但企业的运作就是不见起色 ,这样的企业管理者其实还不懂什么叫真正的管理 。


1、小米:组织扁平化


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小米能够进入全球手机产量前三名,我认为主要得益于他们对于互联网时代特征的把握,以及在此之下的一系列创新实践。在管理方面,雷军和他的团队也有很多颠覆性的理念和实践。


小米认为,互联网时代要贴近客户、走进客户的心里,企业就必须缩短跟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跟消费者融合到一起。如此才能把消费者变为小米的“员工”,让消费者参与小米的产品设计研发,传播和推动小米产品。而要实现这些,组织就要尽量扁平、简约。


小米的组织完全是扁平化的。七个合伙人各管一摊,组织架构基本上就是三级:核心创始人—部门领导—员工,任何决策都是“一竿子插到底”式的执行,能有效保障效率。为了避免团队臃肿,团队一旦达到一定的规模就必须拆分开,变成项目制的独立团队。


小米的做法反映出互联网时代组织架构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理念:简约、速度、极致。


管理要简单,要少制造管理行为,才能把事情做到极致才能快。在小米,除了七个创始人有职位,其他人全部没有职位,都是工程师。


因为没有层级、没有职位外,大家也都不用去考虑怎么样才能得到晋升这样的“杂事”,可以专注于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雷军说,小米从来没有打卡制度,没有考核制度,就是强调员工自我驱动,强调要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强调责任感。大家是在产品信仰下、在责任感驱使下去做事,而不是靠管理产生效率。


从这一点上来讲,小米内部完全是激活的,一切围绕市场、围绕客户价值,大家进行自动协同,然后承担各自的任务和责任。


靠价值观凝聚人、牵引人,一切围绕客户价值,组织扁平化、管理简单化,这是从小米的实践中看到的互联网时代管理的创新。


2、腾讯:管理极简化


腾讯这几年也一直在做组织变革,变革的方向基本也是组织扁平化。腾讯提出,企业大了以后最大的问题是消除内部的敌人,要破除大企业病,保持小企业的灵活性和创新精神。


2012年开始,腾讯就在进行组织结构调整,不再以业务模块为中心或者以合伙人为中心,而是强调必须以客户为中心建立事业体。


现在,腾讯已形成了七大事业群,各个事业群围绕客户来整合各种资源,真正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事业体。事业群里面也不再搞金字塔式的管理,而是基于客户群体形成大项目里套小项目的项目合作制,一个事业群里面有无数个项目组在合作。


腾讯的这种组织变革其实是希望抓住互联网聚焦、快速、灵活的优势,在事业群里面充分发挥民营小公司的灵活性和创新精神。


3、海尔:自主经营体和员工创客化


张瑞敏认为,海尔要实现转型升级就必须砸碎旧组织,要用互联网思维来做产品和服务,用互联网思维做管理。


2013年,海尔提倡进行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的“三化”改革。企业平台化就是总部不再是管控机构,而是一个平台化的资源配置与专业服务组织。


并且提出管理无边界、去中心化,后端要实现模块化、专业化,前端强调个性化、创客化。


海尔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要充分发掘和发挥员工的创造力。小人物也可以创造大价值,只要给资源、给政策、给支持,普通员工或许就能做成功一个项目或者一个企业。这种做法延续下去,将来海尔有可能变成一个创业集合体,一个企业平台。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海尔有很多新型的公司就都是员工创业的成果。


“去中心化”,就是企业不再强调“以某某某为核心”,员工只是任务执行者,现在是强调“人人都是CEO”,人人都成为自主经营体,员工也可以去做CEO做的事情。管理者则要从发号施令者转变为资源的提供者和员工的服务者。


海尔提出,企业与员工是利益共同体,共创价值,共享利益。员工只要超越了应为公司创造的价值,就可以分享超值的利益。


4、观点:人力资本将优先发展


从以上几个案例来看,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在组织变革和人力资源管理上总体表现出两个大的发展趋势。


1、组织变革方面。大组织做小、划小经营核算单位;管理去中心化,激发活力,从中央集权变成小作战单位,这是一个发展趋势。


不管是海尔的自主经营体,还是华为的“班长的战争”,都是在把大企业做小,激发经营活力,提高各个经营体的自主经营能力。相应地,组织管理出现去中心化,以激发组织活力。


2、组织将越来越扁平化、管理层级越来越少,组织变得更简约。同时,该集中的集中,实现总部平台化、集约化,以此提高总部对市场一线的支持服务能力;而一线则是要提高综合作战能力,对市场和客户作出快速反应。这是未来组织变革的趋势。


员工和客户的界限日渐模糊化,员工是客户,客户是员工。客户会成为企业的品牌推广者、产品服务设计者、生产参与者。同时,员工也是企业的客户,要用服务客户的思维管理员工。


是价值创造将可衡量,通过价值衡量激发价值创造能力。与组织划小经营单位相对应,价值创造的核算也会落实到每个人。用会计核算体系去核算组织中每个人所创造的价值,从而进行人力资源价值管理,即真正通过一种机制设计、制度设计去提升每个人的价值创造能力。


要激发所有员工的创新创业精神。海尔的自主经营体和员工创客化就是一种尝试,员工的一个点子、一个创意、一项能力,在企业的扶持下,就可能会变成一个产品,再从产品变成一个公司,企业内部就激发了创新创业的活力,企业也就有了永不枯竭的持续创新动力源泉。


通过上面几个公司的制度我们可以发现,自组织、自管理、自运行成为企业管理的主流,未来的趋势是更加重视员工的自我管理与内在潜能,激发员工的创新力与凝聚力。而这,正是戴天宇老师的《自运行机制》中所提倡的理念。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