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市场、销量、声量——兼谈所谓渠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admin
2023-10-16 01:22:37
0
本文来自达达视听

线上的吵架其实是从来不会停止的。

“精神股东”的指责也是苍白无力的,这年头谁还没点自己的爱好呢?粉圈大战尚且有几百万之众,技术的爱好者有一点自己倾注了心血、付出了学习成本的领域,多探讨探讨甚至是吵架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其实相比于“精神股东”,更让人生气的其实是——你啥也不懂


大多数技术爱好者并不懂市场。他们探究的是技术的细节和产品本身,但是实际上市场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市场导向。

说白了,市场上消费者还是傻子居多

技术爱好者的失误在于——他们理解技术,但是看不到实际的市场分位图,不了解机型在市场上的真实销量情况。而如果看到了真正的市场分位图,他们会吃惊:原来销量和产品力没多大关系。


关于产业界的新闻,调研公司针对每一个机型的市场占有率梳理。这些数据只对行业用户开放,厂商实际上对于自己的销量数据也讳莫如深。而市场占有率和份额,IDC Gartner也都只是对公众开放一个很简略的Press Release罢了,更详细的数据是无法通过网络公开渠道获得的。


手机也好,笔记本也罢,都是这个情况。

有一些媒体,例如我特别喜欢的 @财新网 ,会给出一些产业性的深度调查报道。我这里给一个财新产业调查的文章:手机逆市鏖战 华为小米OPPO明争暗斗 感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首先需要给大家建立一个基本的概念:

  • 线上数码爱好者探讨圈层是一个很年轻化的群体,以大学生为主

包括微博、知乎莫不如此。其实整个互联网也都是如此。去看看CNNIC的网民年龄结构吧。大学生有大把的空余时间关注这些内容。

  • 线上数码讨论圈层人数并不多

以罗永浩直播为例,首场直播大约1000万人,这也就是大约整个数码圈的人数。至于知乎的数码圈那就更小了,几个文章破万赞的,都是被百度抓取的,通过百度导入的流量。

1000万的人数,且不要说我国人口1%都不到,更不要说我国手机市场年出货量是三亿以上。1000万真的微不足道。


  • 手机线上和线下的的出货量,通常的说法是三七开,线上3,线下7

这个说法三七开实际是一个大致的说法,但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包括线上转单线下

这里我说的话可能很多人会不觉得喜欢——

我们以618为例,618的销售5G手机销售冠军销量也就是45万台而已。而实际上618相当于透支了前后一到两个月的销量。知名数码3C类评论员黄浩就认为,对比一下中国市场的大盘,仔细想想线上销量占比究竟有多高呢?


  • 京东此前宣称其笔记本出货量占比达到了全国51%的份额,但实际依旧有大量线上转单的情况

再说一句绝大多数线上讨论者不喜欢的话

即便是线上的销量,也和线下销量趋势往往大致相仿。换而言之,像“机皇”那样的机器,妥妥的至少百万级别的出货量,而其中可能有几十万是在线上销售完成的。

也如同知名的电商运营专家指南哥所说,电商线上运营也不是玩家思维,而是从纯路人和小白的思路进行的。

当然喽,真机皇销量破千万是妥妥的,还是比较欣慰的。

这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实际上线上讨论者对于线上消费者也是影响甚微。影响不了线下的消费者就算了,线上的也影响不了,这实在是令线上数码圈汗颜。


当然,现在笔记本行业已经出现了转向,不再是走韭菜机收割的路线。线上口碑直接转化为销量。一方面是笔记本作为生产力工具评价体系较为明确,另一方面是大家不可忽视拯救者、小新等等建立的“用户直达”的营销体系,直接QQ群、Z码群就已经覆盖了近十万用户。

其实到了这里,我们基本可以看出了——

借用知名的数码评论员黄浩的话来说就是,“舆论就是个屁”。什么自研、拐点之战、耍猴、沸腾、背刺,都不是决定市场的真正因素。真正的因素,藏在消费心理学,藏在市场的商业逻辑里。

我认同 @楠爷 的说法,华为2019年的销量扩张并不是沸腾,而是疯狂开店,广覆盖+渠道压货挤占市场份额大幅提升,这一点在财新周刊的报道中。

同时,今年上半年的天选加持之下,华硕游戏的市场份额同比翻了三番——当然这和惠普缺位有很大关系;联想拯救者游戏份额逼近50%——那些痛骂背刺最后不还是真香,买买买;二季度惠普甚至出货量拿了个第一,我昨天看贴吧还以为惠普倒闭了呢。


说了这么多,我们的主角还是来说说渠道。


  • 渠道首先的作用是触达作用

在城市中,尤其是小县城中,如果你家附近有一家OPPO体验店,那么你当然非常愿意去试一试,夏天散步去吹个空调凉快凉快,或者说买手机至少会考虑到这家店看一看。

这里的线下渠道起的作用就是覆盖作用。试想一下,小县城里压根没有小米的店,那么如何覆盖和触达这一部分人群呢?


  • 其次,渠道和厂商关系复杂,不是那么简单的

渠道至少会有分级体系,控价体系,分区域防窜货。

如果厂商给某机型预留的利润较低,渠道往往不愿意去卖和推荐这台机器。预留利润高了又会成为所谓的“高价低配”。线下的成本,是肯定比线上高的

产品线足够长的厂商,向来都是“我都要”的——联想有YOGA 14s,也有ideapad 14s(TN屏幕、预留硬盘位方便线下加装收费);华为手机产品线足够长,即使根据不同需求的人群精准定位,有机皇也有真机皇。

笔记本大家臭骂的飞行堡垒,最后也是线下的爆款。这就是现状,无论你怎么骂他就是存在,甚至难以改变。

而渠道和厂商之间的利益输送也是复杂的。除了进价、售价之间的差价,还会有销量达成奖励、样机费、门面费、折旧费、价格保护周期等等一系列的区别。厂商也希望线下帮着清库存等等一系列。

根据财新周刊的那篇报道,OPPO的上半年产品其实就是有渠道控价不稳等等一列问题,所以市场份额波动比较大。


  • 其三,渠道目前还起到了服务的作用

手机数据迁移,贴膜等等细致的服务也是不可或缺的。。你或许说现在一键换机很方便,但是不好意思,还记得我前面说的吗?

消费者傻子居多!

这样的服务,你觉得是智商税,那对于不懂硬件知识的人来说那就是合理的服务费。

之前有人问加个内存收费80贵吗?大多数回答都说,什么拆机复杂收费合理否则不合理。

那我就想反问,现在有个连计算机都不会拆,不知卡扣为何物,拆开来内存和固态都分不清的人,他现在就是想要加内存,不宰他宰谁?

这就是信息不对称,这就是割韭菜,线上讨论者只能干瞪眼,骂两句之外毫无办法。



建立了这种最基本的观念以后。我们看待市场就会平和得多。以上观念或许在崇尚知识的知乎是完全不适用的,还会被人认为是“反智”。

但是现状就是如此,你无力改变

不过我在此要说的是,穿透了这种魔术,我们自己买产品还是京东自营和 @竹白 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