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
admin
2023-10-15 07:22:28
0

01 什么是人工智能?

说到人工智能,你们可能会想到阿尔法狗。以下是0比3惨败于人工智能的围棋世界冠军柯洁。这位曾经连续32个月在人类围棋排行榜上排名世界第一、骄傲到自负的19岁围棋天才,和阿尔法狗连续进行了三次漫长的对弈,每局都超过了三小时。他绞尽脑汁,交替用不同的战术对付阿尔法狗,保守、激进、防御、出其不意。。。但遗憾的是这些战术全部失效,阿尔法狗让柯洁无机可乘,在迈向胜利的过程中一步步收紧着它的铁钳。对弈终局,认输的那一刻,柯洁终于无法抑制地擦了擦眼泪。也许这将是对他职业生涯的一次毁灭性打击。



有的小伙伴可能就纳闷了,人工智能和电脑有啥区别?

人工智能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兎兎就不贴百度百科的标准答案了,谈谈我自己的理解(hu shuo ba dao)吧。简单来说,为啥有人工智能这个概念呢?因为人类觉得现在的计算机还不够智能!太笨了!还要人类输入指令,它再给你个计算结果。说白了只能充当工具,无法帮你做出决策。人工智能就是人类让机器能自己做出决策的一种尝试


最初的人工智能,是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s)的思路。也就是把某个特定领域人类最顶尖的专家知识和经验,写进软件里,让机器模拟人类专家进行决策。形象点可以这么解释,就是把专家经验做成了一个模型(函数公式),到需要机器决策的时候,把能影响决策的因素都变为参数带入公式里进行计算,得出结论。


听起来挺科学,但能实现的智能程度依旧很低。因为预先写进去的几套逻辑规则,只能代表出现频率最高的有限几种情况的解决方案,还有很多专家自己也不知道的特殊疑难问题,以及专家知道但是没写进去的、和生活经验有关的常识问题。举个例子吧,如果让专家系统“识别给出的图片里有猫吗?”,那么可能输入进去的逻辑规则是“一个圆上面有两个三角形”或“圆眼睛,有胡须,四条腿,有尾巴,体型较小”等。一旦图片里猫咪的角度有所变化,或者参照物发生变化,机器就会给出错误的识别结论,而对人类来说,可能五岁的幼童就能不费力的准确识别每张图片里的猫。




换句话说,我们很难把图像、视频、声音的所有特征都穷尽地去用逻辑规则表达出来。就好比电影的信息量永远比小说要多得多。小说也许就是挑选关键的一帧,对关键的特征进行描述,剩下的部分靠人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行想象。而机器无法拥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这就使得它做决策的能力无比僵化,远弱于人类。


02 神经网络方法和深度学习


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知道,专家系统只适合用于那些极其简单又高度重复的工作,而很难在稍微复杂的情况下为人类提供超越人类生活经验的智能。于是,科学家们开始希望机器能够自己学习,掌握人类的生活经验。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方法因此而诞生




我们用一个图来概括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之间的关系。人工智能有两条路线,一条是专家系统,另一条是机器学习。机器学习算法中,目前应用最广泛、精度最高的是深度学习算法,包括两种模型RNN和CNN。 细心一点的小伙伴可能可以发现,RNN和CNN的中文名字里面都包括了相同的四个字“神经网络”。神经网络方法的思想在于让机器模拟人类大脑,从而模拟人类获取生活经验的方法。人类大脑的神经网络由一个个互连的神经元和神经突触共同组成,单个神经元只会解决最简单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把复杂问题分成一个个简单的小问题,每一层神经网络就解决每一层的问题,得到结果后传递给下一层神经网络进一步分析。

最初的算法模型只能训练一层神经元,而解决复杂问题需要多层神经元,因此神经网络方法用途有限。直到2006年杰弗里.辛顿提出了“深度学习”的概念,从而找到了有效训练多层次神经网络的算法模型。通过深度学习算法,人类无须预先给机器设定应对所有情况的决策规则,而是灌输给机器大量数据——图像、视频、语音、棋谱等,让机器从世界上多个人的生活经验片段中自己去学习总结,得到更加完整的真实世界经验,这时的机器,就变身为充满人生阅历和智慧的老妖怪,给人类提出的建议当然是更加可信的。自行想象,你有个啥问题,全世界的人都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给你提出意见,然后电脑给你整合一下,是个什么感觉?




03 人工智能的发展还需要什么?


虽然说有了神经网络方法,似乎比专家系统更进一步,但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实际上依旧处于初级阶段,对人类干预的需求还比较高,说白了其实还处于牙牙学语的宝宝阶段。

我们当然希望它能尽快长大,帮助人类做更多的事情。那么它长大的条件和养料有哪些呢?有三个东西,分别是海量数据、超强算法和超强算力

第一个养料——海量数据,我们早已充足。Forrester估计,每部智能手机1天平均产生1G数据,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数量保守估计20多亿,每天20多亿G。如果用普通的1 TB硬盘(1024 G),1年就需要近8亿块硬盘,远超全球硬盘产能,大约能环绕地球两圈多接近三圈。

第二个养料超强算法,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快车道,在极速更新迭代。深度学习算法的整体框架在2006年提出以后,便在辛顿的基础上不断有修修补补的阶段性创新。这个领域百花争艳,天才辈出,兎兎便不详细介绍了。

第三个养料超强算力却是我们当下最大的短板。它一方面可以依赖于算法创新提高硬件利用效率,但更多的还是依靠硬件架构的创新实现更为直观和指数级别的突破。换而言之,AI的发展,与AI芯片的发展息息相关。下一篇,我们将介绍AI芯片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