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中国的财富流向何处?
admin
2023-10-13 14:44:01
0

我们对中国的财富和资产管理行业前景充满信心,而持续的经济进步是这个观点的核心。中国的GDP增速虽然正在向一个更可持续的水平调整,但在2030年前应依旧可以维持4.5%的年均增长,达到29万亿美元的规模。

目前,中国正朝着2030年人均收入20,000美元的目标顺利迈进,轻松跨越高收入门槛。中国的金融行业将经历一个高速增长和迅速变化的阶段。

1

独特的家庭金融资产机构化之路

我们预计家庭金融资产的机构化趋势仍将继续,但许多中国特有的因素将影响这一进程,比如独特的底层资产构成、税务体制和财富分配格局。

中国将继续走一条带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产生特有的资本需求结构,并带来更多的固定收益投资机会。预计到2030年,债券、股票和非标准型信用资产的总价值将从2020年的195万亿人民币增加到430万亿人民币。尽管如此,很大一部分的生息资产可能都不适合资管行业,而仍需要通过银行资产负债表来满足。

我们预计股市会理性发展,但与美国相比,股票在家庭金融资产中的占比仍将较低。理由是由于中国劳动力增长放缓,且股市偏好轻资本模式的服务领域,政府未来五到十年的政策方向或许仍会力求在第二、第三产业的增长之间保持平衡,而这会给股票估值带来压力。此外,政策制定者将继续推行正常化和审慎的货币政策,尤其避免持续宽松或大水漫灌,这也将对股市估值扩张起到约束作用。

预测到2030年中国股市市值将从2020年的76万亿人民币(占GDP的76%)上升到180-185万亿人民币,占GDP的100%,该水平仍将远低于2020年底美国200%以上的占比。

税务制度和银行账户体系将影响中国的家庭金融资产机构化进程。资本利得税和遗产税的缺位对家庭投资标的和投资风格的选择具有深远影响。因此中国很难利用税务优惠让大量家庭牺牲资产流动性来主动投资长期养老金体系。这就注定了中国难以由政府推动的养老金体系拉长家庭的投资期限并推动家庭金融资产机构化的路径。

充分理解政府和国有企业在财富创造与分配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作出更明智投资决策的关键。

中国并不仅仅依赖税收体系进行财富二次分配,政府和国企在财富创造和再分配环节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国企和政府平台的盈利与现金流水平通常较为有限,很大一部分债务需要通过其他财政收入或政府出售资产予以补贴,资本市场很难分析其中风险并对资产进行适当定价这一特点导致银行及其信贷在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且更青睐与银行关系密切的资产管理公司,因为这些公司可以凭借掌握的信息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此外,相比典型的税务体系,政府和国企进行的财富再分配往往更间接、不透明,因此充分了解这一过程对财富管理企业制定合适的获客策略非常重要。

2

财富管理企业AUM增长来源

由于财富管理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获客策略,并根据客户画像确定适合的服务方式和资产配置,AUM增长的来源和客群特征将在塑造中国资产/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预计以下中国特有的驱动因素将继续存在:

行业AUM将更多依赖家庭收入增长,而非资本增值。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有利于创业和劳动收入增长,叠加高储蓄率,推动了家庭金融资产和投资需求的稳健增长。同时,行业政策通常支持竞争,抑制过度盈利,因此相对不利于资本增值。

相对发达市场中国利率水平依旧较高,固定收益类产品经通胀调整后收益也更高,从而在收入和储蓄之外也有利于居民更广泛的财富积累,同时合理利率水平也能确保股市估值保持在适当范围。

预计中国将维持合理的利率水平,这对于消化产业链和中小企业产生的风险必不可少,也有利于金融体系内生资本创造以支持信贷增长。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预期国企未来将持续以上述多种方式帮助私营部门创造财富,实现社会财富从国企向家庭部门的逐步转移。因此,行业AUM的增长将更多依赖家庭收入的增长(包括1亿多中小企业的收入)和依旧高企的储蓄率,而非资本增值。

财富集中度维持相对较低水平,使得财富管理在大众和大众富裕市场都有更多机会。

相比美国,中国家庭可支配金融资产(不包括养老金)的分布更为均匀,前10%的家庭拥有60%的可支配金融资产,而美国为80%。我们认为,这得益于广泛的创业和快速的企业生成,以及对资产泡沫相对有效的控制,这些趋势在近年来更为明显。

由于财富积累更依赖于收入增长并且集中度较低,大众和大众富裕市场对财富管理行业来说也充满着机会,科技赋能对于这一市场无论是获客还是服务方面都至关重要。

最后,在中国很多财富依旧掌握在第一代企业家手中,而他们需要更全面的金融服务。

高净值客户中多数是第一代创业者和企业家。这些投资者往往更多地亲身参与投资过程,因此财富管理企业可能需要在投资者教育上投入更多资源,帮助延长其持有期限,这将更有利于提高投资回报。

大型支付平台可利用其数据洞察和领先的AI能力,充分撬动其流量资源并借助多种交互工具来进行投资者教育,因此在以规模化的方法服务大众理财市场上独具优势,而这部分市场通常是传统金融机构不能完全服务到的。尽管如此,高净值市场以及其更综合化的需求依旧需要成熟专业的财富管理企业去满足。

3

给财富管理企业的建议

由于帮助投资者达到大幅资本增值的难度较大,且有近3/4的AUM增长将来自于理财客户的收入和储蓄尤其在大批理财客户也是上亿家中国企业的经营者的情况下,财富管理企业的综合化金融服务能力,可能对市场份额的提升会起到更关键的作用。

这里提出财富管理企业建立客户关系,在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六大成功因素:

获取较高收益且风险可控的标准化或非标资产的能力。因为固收以及混合型产品(同时配置固收和股权)大概率仍会是中国市场的主要投资产品。

帮助客户在波动的市场中获取顶级公募或私募权益型产品的能力非常重要,因为尽管权益类产品在家庭总投资中的占比相对较小(目前10.5%,到2030年约为12.5%),它们仍将是提高总回报的一项重要来源,对于高净值客户而言尤其如此。此外,帮助客户在海外股市进行配置的能力对财富管理企业来说也将越发重要。

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包括支付、信贷、税务规划和资本市场等,以及非金融服务的能力,例如协助客户对接教育、娱乐、社交和医疗等各方面资源。

坚实的客户基础以及投资者教育能力,使财富管理公司能够专注于长期财富规划,帮助客户进行跨周期投资,而不是鼓励短期交易。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决定了股市波动更大,因此这一点尤为重要。

适当的KPI和薪酬激励,更强调AUM而不是产品销售。

领先的科技实力和AI赋能。不仅可以提升效率,还能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包括资讯推送、投资观点、市场波动时的心理陪伴等,以帮助其拉长投资期限,提高回报。

附录:



摩根士丹利对未来十年中国财富和资产管理行业趋势的基本判断是:

1)中国家庭金融资产将迅速积累,带来资产管理规模的大幅增长。

2)成功的财富管理企业将从单纯的产品分销,转型为专注于资产配置的模式。领先的零售银行和以支付为核心的大型在线财富管理平台在这一转型中占据了最有利的位置。

3)投顾牌照的发放将重塑财富管理行业的收费结构,并有望带动行业收入实现三倍增长,在2030年达到1.2万亿人民币。

4)资产和财富管理行业将面临进一步整合,头部企业有望实现更高的手续费收入增长。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