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我们讲解了数据的采集,那么有了数据之后,就可以分析啦。
本章我们看一下C端业务下数据产品最常用的几个分析模型。
只要是做C端数据产品,无论是偏向用户增长、产品迭代、精细化运营还是策略类的数据产品,本章要讲的模型都是经常用到的。
其实C端有很多的分析模型,例如:热力分析、同期群分析、分布分析、对比分析、漏斗分析、归因分析等等。本章我们重点讲解集中最常用的,也是在其他地方不好查询的,例如:对比分析 同比、环比,今年的GMV 100亿,去年同期 110亿,也就是下降了10%,这种都很好理解,但是对于我们本章要讲的同期群分析、用户LTV衡量用户价值、漏斗分析、归因分析是需要给总结一下里面的方法论的。
在谈用户相关指标时,我们常提到C端业务的一些指标,拉新、活跃、留存等指标,其中留存指标不管在产品什么阶段,这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因为它反应一个产品的粘性。该模型一眼看上不不太好理解,要理解这个分析模型,我们首先要理解该模型背后的同期群分析。理解了同期群分析,相关的留存分析、活跃分析,金融贷款里面的违约分析等等模型就很好理解了,在这个小节里面我会用案例带大家学习该模型。
在第二小节里面,我们讲解C端产品业务是否能跑通的一个模型,LTV分析。LTV叫做生命周期的总价值,如果产品的LTV(总价值) > CAC(获客成本) ,这个模式就是跑不通的,否则获取的用户越多,亏损越严重。
那为什么有的产品亏损,当前亏损还在继续烧钱呢 ? 例如拼夕夕,是因为产品获取了大量的用户后,很多用户还没有变现,只要是LTV计算个差不多,现在看似在烧钱,当用户的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后,通过持续的用户运营,让用户为买单,总有一天就会盈利,资本赚钱不一定是看的现在,着眼的是未来。
因此LTV测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LTV是一个大概区间,没有特别准确的值,我们第二小节就来看一下LTV的计算公式、3中常见的通过变现模式计算LTV的方法。
漏斗分析很好理解,我们可以通过漏斗分析找到问题点,进而改善我们的产品、运营策略、交互体验等等。
漏斗分析看似简单,您能总结出来漏斗分析的适用场景吗?如图举例这当然是一个场景?还有哪些场景呢 ?
什么是归因分析?在分析业务时候,业务上需要分析某个广告位、推广位对目标事件的转化贡献时,可以使用归因分析模型进行分析。在归因分析模型中,广告位的点击、推广位的点击被称为「待归因事件」,支付订单等目标类事件被称为「目标转化事件」。本节课我们讲解常见的归因类型。
本章视频版本:
完整的数据产品完整视频(300小节,100+ 小时):
上一篇:微信视频号上热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