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设计的中台化(上)
admin
2023-10-12 17:05:49
0
本文来自公号:青年老陈(长按可复制)

中台目前在互联网是比较热的话题。中台这个概念,据说最早是马云参观 Supercell 后,在阿里巴巴提出的,要求有「大中台、小前台」的模式 [1]。

而到了现在,中台这个词几乎无所不在。技术上,在一些大公司内部架构里,后端开始分拆为后台和中台。业务上,招聘网站开始出现中台产品经理的字眼。甚至在战略层,各类商业论坛里,中台被提及得也越来越频繁。




阿里巴巴在悉尼之夜

王健老师,甚至专门对中台发了一系列很经典的文章,《当我们谈中台时,我们在谈些什么 [2] 》,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

而就笔者了解,不仅是产品或技术,设计本身也在逐渐中台化。

但因为中台的概念目前众说纷纭,所以这篇主要讲我对中台的一些主观理解。下篇再讲设计的中台化。

中台背景:扩展期,关于未来与成本的博弈

目前,随着企业业务高速发展,新开一条业务线,也就意味着新开的一支独立团队。企业往往不会选择利用现有资源整合。




新开业务线意味着一只新的团队

这是因为,如果利用现有资源整合,人员还是散落在不同组织架构,容易引发「权责不清」的管理成本,或盘根错节的背景原因,或是「革命尚未成功,战士一直分肉」的现象。所带来业务黄掉的风险也不容小觑。




团队嫁接在不同组织上,容易引发管理灾难

所以,在和时间赛跑抢占市场的前提下,独立团队,甚至新来的和尚会更加适合新业务线。

但独立团队也意味着独立资源。前期团队的磨合和基础建设,包括新的业务和技术系统得重新开发一次,这里都包含了不少重新建设的前期投入。

因此,企业在高速发展期时,随着业务扩展,团队的规模也在随着业务成指数级长大。这时,企业就很容易在不是大公司的阶段,就有了大公司阶段才有的病:

一方面,企业规模越大,尾大不掉和大船难掉头的问题就越来越明显了。

另一方面,如果企业新业务发展受挫,所剩的生产力,也会难以释放。几近无鱼,网是留是去?

这样下去,直到可能的期望与扩展成本齐平,企业不再寻求创新,转而求稳。这个时候,企业也失去了创新能力,类似「未富先老」。

这在机会众多,不进则退的中国当代,大家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现在,互联网企业的根本矛盾就变成了,向往新业务和市场的美好愿望,与日渐臃肿低效的组织架构之间的矛盾。之前,一直望着目标点跑动,却总停滞不前。故而拍拍自己的肚腩,原来,从内部入手,才能更好地发展外部啊。

而中台,则是解决此问题诞生的。

中台价值:Supercell ,400人与39亿人民币

Supercell 一直倡导「Less is more」的组织文化。整体公司员工数量保持在极度精简的水平,在去年底也没有超过 400 人。而在这个员工规模下, 2018 年它的营业利润大约是 5.1 亿欧元(39 亿人民币)。




Supercell 的代表作:部落冲突(Clash of Clans)

在这种精英文化的氛围下,CEO Ilkka Paananen 力求员工不要被流程和管理机制束缚,给每个小团队足够的决策权。而且由于资源稀缺,每个小团队可以更加聚焦手中的资源,选择做最正确的事情—— Supercell 中的 cell 也是表达这个意思。




Supercell 的整体架构,即「开发者领导」的模式

连马云也带队去北欧 Supercell 学习所谓的「大中台架构」[3]。据此调整阿里巴巴的组织结构,采用中台式分散化的形态,以避免上述大公司常见的部门与部门争夺资源,不同的小组做同样的事情的情况。而其实《失控》等理论,也鼓励了大家尝试分散化的管理方式。

所以,简单讲,中台便是,将重复的轮子通用化,在前台和后台之间抽离出来一段通有能力。




加上中台的新架构

而中台的核心价值主要是:

  1. 为企业的业务扩展提供更可控的成本。避免新业务等于新独立团队。新业务可以只是先锋小部队(小前台),其余的再由中台支持。前台负责决策和资源整合即可。
  2. 为创新的尝试,快速跳过磨合和建设期,实现敏捷试错。可以快速搭建起模型或MVP试错,不行时解散中台组合即可。
  3. 各平台的使命更明确。前台销售和市场导向,中台业务导向,后台技术和稳定性导向。负责人的主人翁意识都会很明确。
  4. 避免屁股决定脑袋。以自身立场看待公司战略。避免盲目将扩大资源当做部门目标。



阿里中台架构(网传)

中台局限:也不是适合每一家公司

中台说到底是在业务扩展时来优化自身结构满足复制需要的方法。

但中台并不能盲目学习。这与公司对新业务的探索和渴望、组织架构的形态、人员构成有关。Supercell CEO 自己也提到,Supercell 的经验不是对所有公司都有效,它有自己的特殊性。

因为Supercell 每一位员工都很独立——基本能在外面成立公司自己当老板,本身就具备了CEO的基础素养。而Supercell的文化是如何将一群顶级精英聚集在一起的,这则是另外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了。

老陈记

目前各位大佬提到的中台,普遍集中是在战略或组织架构层面。而往下的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和技术中台等,均由此思想指导下产生。设计肯定也将因此受到影响。

设计本身将如何逐渐中台化。中台化的表现在哪?对体验设计来说,有何启发?目前有哪些案例与迹象?

这些容笔者下回再说。


本文来自公号,青年老陈(长按可复制):一本设计师慢慢变老的笔记。公众号总更快发出一篇文。



[1] 阿里 CEO 张勇一封邮件宣告组织架构全面升级,组建「大中台,小前台」:整合产品技术和数据能力构建中台,让前线业务变得足够小,中台变得足够强大,使整个公司拥有快速创新的能力。这一革新颇具现代军事组织的影子。

[2] 王健中台系列文章 https://www.jianshu.com/p/86dc7ad52ad6

[3] 马云带去去北欧Supercell学习的“大中台架构”管理模式 http://www.chochina.com/show-137-22020-1.html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