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开始做我的个人公众号“思索”,但我第一次做个人的IP,缺乏指导,所以我开始搜索相关的经验,询问身边人的建议。但比较特别的是,我还咨询了“chatGPT”的意见。
chatGPT是由OpenAI开发的一个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2022年11月推出,从推出到现在一直热度很高,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
chatGPT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突破新的结果,可能我们原本幻想但没有实现的情形正在成为现实。
比如我让chatGPT赏析《静夜思》,看起来很不错,写试卷上最多扣一分。
分析英语中的ed过去式,感觉不错哦。
帮我水报告。虽然chatGPT义正言辞地说学习心得要自己写,但是空子总是很容易钻...要是chatGPT早点出我就省力多了。(当然我不提倡干这种事,我这里就是做个试验)
可见chatGPT的泛用性是值得肯定的,我自己既是学生,也是家教老师,同时也运营着自己的账号,我在这几个方面经常会询问他的看法和建议,甚至包括这篇文章在内。最开始这篇文章第一版的脉络并不是像现在这样的,chatGPT回答了我的问题,并给出了修改的建议。(但我可以保证文章的主体是我写的,相信我)
但当我问到数学的函数f(x)=e^x+e^(-x)时。嗯…看起来有点问题,还好我是数学老师,不然我就被忽悠瘸了哈哈。值得注意的是,chatGPT还会承认错误,并且在之后会改正错误…
这就暴露出了chatGPT的弱点——专业性弱,一旦涉及到高中数学中的函数,导数这些专业且复杂的概念,它的表现就一般了。不过我也很高兴,至少在数学上我现在还可以比划比划…
我们都知道科技的迭代是越来越快的,比如我指出它数学上的错误,它能马上调整好,然后给出正确的分析,用时是一秒。那么会不会有一天,可以发展到像作画一样,没法分出和人类的差别。我是家教老师,如果我某一天出现了一个7x24小时无休、分析速度超快、最关键还是免费的竞争对手,那我是100%没有竞争力的。
更可怕的是chatGPT是基于GPT-3.5架构进行训练而得出的模型,而不久的将来,要推出的GPT-4.0可能就要上演科幻剧情,前一两年还在嘲笑AI是“人工智障”,可能过不了多久就笑不出来了。恐怕到时候,很多所谓的“脑力劳动”,可能就要面临严峻威胁,毕竟我是老板我也希望不花钱有人为我工作,更何况这个“人”,高效、低耗、学习能力强。当然对于我们这样的个体户可能也是个好机会,因为我们获得了一个任劳任怨的强力助手。
但技术迭代带来的产业升级的后果可能并不会像大多数人认为的那般惨烈,因为生产力过剩并不是一件新鲜事。从人类进入工业时代后,生产力过剩的现象一直都存在,当然它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消费升级的步伐始终跟不上产业升级。
我们知道,生产和消费应该是处在一个相对平衡才能让这个生产-消费循环更加稳定,那么面对生产过剩,消费跟不上的情况,我们对策肯定还是遵循朴素且有效的开源节流了,比如说更少的生产,或者低效生产;更多的消费,或者鼓励消费。比如说一些岗位,如地铁安检员,虽然没有必要,但是也吸纳了不少人口,有利于稳定;一些“福利政策”,如低保补助,虽然杯水车薪,但聊胜于无,也有利于稳定。(我没有肯定也没有批评的意思,只是陈述现象)
但是这种“开源节流”能维系到什么时候,保持什么程度,就不能确定了。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亿万富翁的数量增加了一倍多。瑞士信贷银行称,在2018年创造的所有新财富中,最富的1%人口得到了其中的82%。较穷一半人口则一无所获。一系列因素导致收入和财富不平等现象日益加剧——工资停滞和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发达经济体的福利状况逐渐恶化、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不足、税收变化、金融市场放松管制、快速技术变革和自动化等。
那我们就有疑问了,既然“开源节流”那么好用,为什么我们不一直用下去,反而现实却是逆向操作呢?这就关系到资本主义的性质了,这不是生产力的问题,而是生产关系,暂时不多论述。
我现在怀疑,所谓“中产”这个概念是否应该存在,毕竟太多“中产”很脆弱,可能就是因为一场瘟疫,一个政策便显出原形,更别谈战争和萧条的阴影还若隐若现。
写到最后,我想起了几年前看见尤瓦尔·赫拉利写在《今日简史》的话,“改变是唯一不变的事”。
思索记录思考
公众号:sisuo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