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作者:李姗
根据2022年Top25 SaaS企业的市值变化,可以看出去年的业绩可以说是一塌糊涂,一泻千里。
2022年度,Top25企业的平均市值是429亿美元。虽然企业平均毛利率都达到了73%,但是平均营业利润率却是-4.2%,不难看出企业的期间费用成本较大。截止2022年10月,Top25 SaaS企业总市值10733亿美元,总跌幅达到了47.1%。那是什么原因导致SaaS企业如此惨淡的业绩呢?
从上述数据分析中可以准确的看出,控制企业期间成本是挽救业绩的重要手段。
很多的SaaS企业走了传统软件公司的运作模式:开发软件和销售软件。但是由于SaaS产品的特殊性,如果仅仅把企业的运营放在开发、销售两个环节上,那就真的是谬以千里了。也就是说如果仅仅把SaaS产品当做软件来销售,那差不多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简单的说,客户并不是数字化专家,在购买产品的时候只是有着理解中对产品的预期。如果在方案制定过程中,无法准确的表达和描述,并且具有说服性的行业数据支撑的业绩目标,例如业绩ROI,业绩KPI,或者其他的业绩指标,那么就无法让客户心动,当然最后的努力销售也会成为一种浪费。
现在很多软件销售模式都是靠量,推崇量变导致质变,但是在SaaS产品销售上可能就会差强人意。
在市场不断内卷,流量越来越分散的今天。目前SaaS企业的销售获客成本涨幅巨大,而且随着客户数据的不断挖掘也导致了客户质量的降低,且随着行业专业人员的流失,客户流程成本又会急剧增长。并且由于挖掘了大量低质量的客户,这会消耗更多的资源在维护这些客户的身上,并且不可避免的提高了客户流失损失成本,多重作用下等于变相提高了获客成本。
所以获客成本、客户维护成本等的急速飙升,最终导致连Top25的企业都负盈利,现金流枯竭,企业立刻进入了运作困境中。
前不久,餐饮头部SaaS“哗啦啦”暴雷商户提现不畅,导致超过40万的商户受到严重影响,公司无法正常运营,无法给门店员工开工资、无法给供应商结算款、无法进货,造成门店重大损失。这件事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思,靠着那么多的融资,也不应该这么快出现问题,怎么着也应该能够撑一段时间啊?
通过近十年来对SaaS企业的经营业绩分析,在今后的SaaS企业定位应该从开发软件、销售软件调整为以下三个方面:
SaaS企业的核心要素是基于软件提供专业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偏离这个核心,只聚焦软件卖产品基本毫无机会可言。
有很多SaaS从业者并未抓住服务这个核心,而是把重点放在软件上,希望借着近年来企业上云的大潮,让客户转换软件购买和部署方式,并为订阅付费。这从底层逻辑上就错了。
提供更优管理、更快增长和更低成本的专业服务,切实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业绩高效增长,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业界领先的SaaS厂商都具备深刻的客户洞察、丰富的行业经验、大量的最佳实践,兼具咨询顾问和行业专家的角色,化解客户的业务痛点,基于标准化的解决方案和行业领先的管理理念,助力客户打造具有标杆意义的业务模式。
SaaS不要再一味的重视获客增长,不要再将获取更多新客户(NNN)并降低获客成本(CAC)作为最重要经营指标。
在市场不断内卷的今天,保留老客户的成本远远低于获取新客户,维护和留住现有客户、并不断提高年度经常性收入(ARR)才是SaaS公司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核心。从这个意义上说,NDR和续约率更值得管理层的关注。
过去那种招聘大量销售做直销,并以高返涌进广铺代理网络,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大营收,但利润和人效极低,最终增长不可持续。
另外所谓的专攻大型项目,一年一个项目就可以养活一个公司的想法,会导致长期陷入到项目实施、定制化开发和重度运维支持,与SaaS敏捷增长模式背道而驰,最终回落到传统IT项目的境地。
目前市场流量分散,传统的流量聚焦今后已经不太可能了,其实不仅仅是SaaS企业,各种产品都面临着这种问题。
那么全渠道营销打法就成为了SaaS企业挽救的致胜法宝。从全渠道、多触点尽可能传递有助于客户评估和决策的核心信息,助力获客成功。
总之,在时代下即使是头部SaaS企业也要学会在市场的海浪中游泳,即便是轻便型的SaaS也要考虑获客成本的问题。所有人都需要打开思路,在商业的洪流中被洗礼、被冲刷,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