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大热,必然会成为各大高校利用短视频展现高校风采、热点动态、网络思政的热门平台。
高校如何做好视频号?本文非常硬核,共计10000+字,希望看完有启发的老师收藏、点赞和分享,以后咱们学校用视频号做思政工作肯定能用上。(字数较多,建议先点赞收藏以免滑丢了//小剧透:文末有彩蛋哦~)
最近开学,已经有很多高校邀请我去做视频号的运营分享,真的实在是没有时间去,学校有课,要带毕业生论文,还得准备挑战杯大赛,还要报教学成果奖,我还欠学校的论文任务没有完成。
干脆总结了这篇文章,会从以下6个点给高校老师分享:
1、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中用视频号相比抖音快手独特优势
2、用视频号三种传播模式,引爆高校思政话题
3、快速上手“视频号+直播”,打造思政新工具
4、哪些思政话题,更适合视频号平台?
5、如何将视频号和高校日常工作结合?
6、几个典型高校思政工作视频号案例
01
高校思政传播工作中视频号相比抖音快手的独特优势
高校思政传播工作中视频号相比抖音快手的独特优势是冷启动流量大。
微信视频号对比抖音快手,本身就有绝对的用户覆盖率优势,抖音快手有六亿用户,而视频号依靠微信本身的多年积累,拥有超十亿的流量入口,顺便给大家透露一个数据,截止到2020年底,视频号用户是2.8亿。
这是我在Leap公司的PPT里看到的数据,是微信内部朋友给我分享的PPT。
今天的高校学生几乎人人都可以开通视频号,而且即便没有开通,也不影响学生在微信生态里观看和分享视频号。
点赞一条视频号=转发一条微博
每个学校有几万在校师生,和十几万或者几十万校友,自带庞大的流量基数,这些都是学校视频号的种子用户。
高校学生又是在互联网上面最活跃的一群人,有绝对的社交扩散影响力。重点是高校很容易借助组织优势,通过辅导员落实大家看视频号,点赞视频号,转发视频号。
这就让基于微信社交关系链传播的视频号内容,在高校有着天然的传播优势。发动学生一起点赞优秀的视频号内容,能够让引爆视频号内容迅速破圈。
所以,我们高校老师做思政工作,为自己的学校策划出一个10w+点赞的视频,是很有希望的。
换一个角度,如果在微博上,如果在抖音上,如果在快手上,我想发动学生把同样的视频发上去,弄个1万赞,恐怕就很难得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一是学生不一定装了抖音快手,二是即便点赞了也不能借助社交关系放大,让学生的亲朋好友们看到。
所以,以后我们在学校里面搞活动,拍了小视频,就可以尝试把这些宣传活动的小视频直接发到视频号,开班会,组织学生点赞,用优质的内容做好内容传播。
所以我跟很多高校老师说:
你们现在有线下强大的组织的力量,其实意味着你拥有了在线上传播的能量。
我们很多人搞新媒体很多都都没有理解一点,新媒体要把线上跟线下结合起来,而不是说新媒体就一定是纯线上。
大家可以在视频号搜索“#工大光盘行动”,看看我们学生自己组织的话题,点赞量非常高。
或者直接点开下面的视频号,点开话题,也可以我们的“#工大光盘行动”学生作品,下面这个视频完全是学生制作和传播的,居然高达近1800+赞,厉害吧?
02
视频号流量传播的三种模式引爆思政话题
视频号的传播模式有三种:
订阅推送:带来的流量很少,只有铁粉才会主动去看
社交推荐:最主流的传播模式,视频号需要用社交推荐冷启动
算法推荐:数据好的视频号,会被算法推荐给更多人引爆传播
微博跟微信公号的算法原来叫订阅。就是我关注你了,你的内容就被我看到了。
抖音跟快手,包括淘宝,他们更多的叫算法推荐,什么叫算法推荐?
就是给你打上各种各样的标签,然后推荐你爱看的内容,大家都记得淘宝有一个猜你喜欢吧~
微信刚开始做视频号,没有主打订阅推荐,因为订阅后不能保证创作者有好的内容更新,2020年的视频号生态里很缺内容。
如果搞算法推荐,这是抖音快手的优势,特别是视频号的早期,它没什么内容,不适合做算法推荐,所以视频号就利用微信的优势,做了一个社交推荐。
社交推荐是什么?就是你优先看到你的朋友在看什么视频号。
如果一条视频你有10个朋友,8个朋友都点赞看过了,你就有更大概率在视频号的“朋友在看”栏里看到这条视频。
还要跟老师们强调的一个点是,视频号里面有一个数据叫完播率。
如果只是点赞,没有看完视频,视频号系统就知道其实你并不喜欢它,所以这个很可能是无效推荐。
理解这一点,学校在发动大家一起点赞视频号内容,建议组织全体师生一起看一分钟短视频,记得要提醒看完再点赞和评论,这样就会比比较容易带动视频的传播。
我个人认为视频号最终还是会偏向算法推荐,甚至进入视频号的首页就是算法推荐。
张小龙今年在2021年的微信公开课上说了一句话:
在未来一个人看视频号内容,他个人预测比例是“关注:朋友:推荐,三者的理想比例应该是1:2:10”。
也就是看自己关注的内容是1,看朋友推荐的内容是2,看算法推荐的内容是10。
现在很多人进入视频号,基本默认都是朋友在看,但是慢慢的默认可能会变成推荐在看。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现在进入视频号的创作者越来越多了,视频号系统里面的内容也会越来越多。
这也意味视频号会慢慢“抖音快手化”,但不管怎么变化,它依然会有一个很高的比例,可以通过社交关系推荐引爆你的视频号。
当你被推荐给更多的人看以后,你就有可能被更多的人点赞获得社交扩散,又被算法推荐,带来双重扩散,高校因为拥有大量的集中的人口和校友资源,在引爆视频号上具备重大传播先发优势。
大家一定要深刻的理解视频号的这个规则——社交冷启动,算法热推荐。
而且视频号还拥有长尾效应。
抖音一个很火的视频有可能看3天5天就不行了,但是在视频号上有可能这个视频能火一个月,原因就在于,他会不断地通过社交推荐曝光。
重大宣传活动,发动全体师生点赞,绝对是高校制造10万+赞视频号的关键。
03
快速上手“视频号+直播”打造思政新工具
在2020年春节期间,连麦、红包打赏等新功能的开放,让视频号直播打开了很多新的运营方式。
就我们目前统计,视频号直播至少有9类入口可以触达观众,包括附近的人和直播、更多直播、关注页推荐、朋友点赞页、朋友在看页、推荐页、视频号搜索、朋友圈、社群、预约通知等。
如果你还不了解是什么是视频号直播,可以先通过一张图看一下。
相对抖音和快手 ,视频号直播还有以下几点优势:
视频号直播,绝对是高校推广的一个好工具。
虽然视频号直播很好,截止目前我很少看见有学校做了视频号直播,太可惜了。
我们平时很多活动,比如每个学校都有的十大个歌手,再比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这些都很适合做视频号直播啊。
比如去年10月视频号开通直播功能后,清华大学选择通过视频号直播校园歌手大赛,在线展示了清华学子的才艺与风采,就非常好。
如果看到这里,你们学校也想做视频号直播了,利用好以下几个小技巧,让视频号直播间氛围更好。
1、多渠道直播扩散圈人
比如直播动态预告、直播开播预告、公众号预告等。
特别是前期在我们视频号粉丝积累不足的时候,一定要用好公众号积累,用公众号发起直播预约。
2、巧设直播封面
注意视频号的封面尺寸是1080*1260,我们可以通过主题;福利;吸睛照片/产品图等去吸引用大家点击进入视频号直播。
比如最近樱花开了,其实武汉大学特别适合开一个直播,直播封面就是樱花,然后加一句话,比如:一起来看武大樱花,你们说吸不吸引人?
因为很多人其实早就听说武大樱花,但是从来没机会去,我们公司很多小伙伴表示,自己在武汉上了四年的学,工作了几年,还是没看过武大的樱花,因为每天定时定点都不一定能够预约上。
但是的确很多人今年在武汉大学用视频号直播赏樱。
3、打开定位带来同城流量
视频号开播时,会有一个“标记所在位置(选填)”的功能,在直播时勾选,就可以增加一个流量入口来源,出现在同城直播当中,这个流量也是不小的。
毕竟高校就是同城流量最集中的区域。
4、直播连麦
我们每个学校都会有一些很厉害的校友,大家可以在确认主题之后,尝试去联系相关有名气的校友,约到直播间跟大家做分享 。
这样也可以借助校友的影响力,吸引更多人关注到自己的学校了,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直播可以马上做起来了,但是注意视频号直播有风险,我还特意为各位高校老师同学准备了一份《直播禁用词大全》,内容太多,就不在文章里面展开了。
04
有哪些思政话题适合视频号平台?
高校视频号可以做的内容很多,比如晒校园的帅哥美女,师哥师姐,老师校长,社团风貌,学校历史,寝室食堂,都可以的。
有哪些话题是更加适合视频号的呢?我总结了几点,大家可以参考。
1、知识科普
华中师范大学的戴建业老师,普通话跟我有得一拼,但是很有特点,总是用很接地气的语言去讲解诗词和历史,上课的视频批量剪辑分发在视频号上的就广受关注和喜爱。
下面这个视频,老师讲解陶渊明的诗《归园田居》,点赞直接高达9w+。
还有一个非常出名的老师是上海复旦大学的陈果老师,被评价为最有型的女大学教师,颜值很高,上课给人的感觉很轻松,又很有启发,现在视频号有很多关于她的视频和账号,但是都没有认证,我怀疑账号都是别人仿冒的。
复旦大学真应该把这些视频利用起来,可以做一个类似复旦大学名师汇总这样的账号啊。
这一点我觉得清华大学的做得就很好,专门做了一个清华校友总会的账号,数据也还可以,我们高校真应该学起来。
比如下面这个平均年龄74.5+的清华校友们在央视网络春晚的表演视频就火了,唱着自己是少年,不忘初心,为中国奉献50年等等 ,满满的正能量,获赞30w+的点赞。
另外,在视频号做知识科普,我觉得还有一个老师特别适合,那就是罗翔老师,在视频号做法律科普,我觉得肯定也很受欢迎,现在他的视频也是被很多非本人的账号使用了,数据都不错。
知识科普,对人的要求比较高,按理说学生也是可以用做的,但是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积累,也需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还要讲出新的感觉,不简单。
知识科普其实还有其他还有考研考公,如何过大学等等一系列话题也都可以的,重要的是要讲出自己的特色。
2、校园推广
厦门大学有一个#百部短视频共迎厦大建校百年#话题活动,我觉得特别好,通过对校园建筑,校园人物等系列短视频的输出,让校内师生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也让校外人士见识增加了对厦大的认知。
每个视频的点赞加起来,整个话题的整体曝光,最终一定不会差。
而且通过这个话题,至少让更多人知道看,厦大已经建校100年了,背后也会产生敬佩或者向往。
要知道,在中国,百年老校,也就那么几所,有100年的历史,在普通人的认知里面,是很厉害的。
我还看见黑龙江大学做的一个返校视频,结合时下热点,配音+学校的美图做的一个视频,也很错,大家可以看下,适当的根据热点改编出来的视频号也是比较受欢迎的。
3、正能量
我在武汉工程大学指导学生做的#武工大光盘行动#话题活动也还可以,累计曝光50w+,被长江日报报道,也算是给学校增加了一点曝光。
学校也可以多引导学生组织和参与正能量的活动话题,比如公益捐赠、植树等,不仅容易得到学校学生的认可,还能得到主流媒体的报道曝光,一举多得。
在正能量传播这一方面,南华大学就做得特别好,比如开学季,组织拍摄的视频【开学第一课,唱响爱党爱国最强音】,视频发出后,不仅增强了内部师生的认同感,也增加了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的认同,评论区全是好评。
南华大学不单单是这一个视频做得好,他们很多视频选题都成为了视频号的热点,更有一些视频直接被主流媒体报道。
4、文化活动
校园十大歌手、校园运动会等线下文化活动等,都非常适合在视频号上面曝光做宣传,体现出校园的青春活力。
下面这个北京林业大学的做法就不错,联合十几个高校一起为自己学校“十佳歌手”活动进行宣传,不仅在自己的学校得到了曝光推广,在一起录制视频的学校也得到了推广。
不过这个做得不足的是,居然没有发后续比赛的视频。
白白浪费了一波流量啊~
在把线下文化活动线上化,我看到下面几个学校就做得很不错,大家都可以去看看,比如: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的校园歌唱比赛,丽水学院的第43届校运会,信阳农林学院的仿宋茗战斗茶赛等......
这些文化活动的线上传播,在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也培养了大家对于学校的认同感。
在视频号校园生态中,青年、热点、正能量的定位是关键。
能展现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催人奋进的优质内容,还能得到主流媒体的转发和报道,从而有效助力内容的二次曝光和传播。
05
如何将视频号和高校思政日常工作结合?
学校完全可以用活动策划思路做视频号,而不是用内容运营思路作视频号。
比如可以策划一些热点话题,当这些热门话题跟很多人关注的社会热点有交集时,就可以在全网整个网络上传播。
学校可以组织先参与内容创作和点赞,带动扩散,然后就能借助社交推荐和算法推荐让更多的人看见我们。
比如我们在上面跟大家提到的厦门大学#百部短视频迎接厦大100周年#,武汉工程大学的#武工大光盘行动#话题活动以外,还有上面提到的清华校友总会视频号也组织了一个话题活动,叫#110周年校庆校友祝福征集#。
需要提醒的是,话题开放度越大,参与的基数会更大,曝光也会更好,仅仅针对单个校园的活动,可能辐射范围也有限。
如果组织能力强,完全可以多个高校一起联合起来,传播。
之前视频号就有一个高校话题#高校贪吃蛇#接龙创作的活动就做得不错 ,我们武汉工程大学也参与了。
但是也要说一下,这个活动组织不是特别给力,最终整个话题就只有6个视频,真的是浪费一个极佳的创意,强烈建议腾讯视频号官方组织大赛。
这也告诉我们,好的活动策划,是要有人去落实和执行的。
这个贪吃蛇策划的难点在于,需要反复排练,还要去找人用无人机拍摄,体力和技术双重考验。
说到这里先总结一下,高校做思政话题,要注意的两个点:
1、活动可以联合多个高校或者院系一起参与
2、话题活动策划参与门槛要低
除了自己组织和策划活动外,高校其实还可以直接主动参与到思政教育相关的话题活动中,争取为学校,为学生,为社会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参与“青年星火计划”活动中,一条拍摄学生们边跑步边喊口号的视频,就火了,获得了4w+点赞,最终在活动中获得了第一名,视频也得到了上榜推荐,作为案例推广。
所以我们高校做视频号,不要只局限在自己的范围里,要多看多学多参与,打开自己的思维去做。
06
3个典型视频号思政话题案例
讲了那么多,不知道大家对高校如何做视频号是不是有点认知了?
接下来,我再给系统的给大家讲讲3个在视频号成功打造思政话题的案列,有两个是我亲自参与和见证策划的。
大家看了就可以直接上手实操一起做起来。
1、西安欧亚学院视频号0成本招生
2020年6月份,高考刚结束,我一个好朋友在西安欧亚学院黄鑫老师跟我讲,他们学校给他们每个老师都下了招生宣传任务。
当时他就跟我讲,他们准备今年用短视频做招生宣传,准备拍个广告,然后发到抖音,发到B站。
我说发抖音,b站,费钱,关键是目标人群不精准。
我建议发动每个院系让同学们搞个视频号大赛,就拍那些学校里的各种活动,各种创意,自由创作,拍好玩的短视频,一分钟就好了。
他们当时就问我,那发在哪个号上?
我说,哪个同学拍了,他就发他自己的微信的视频号,自由发布,自由创作,但是我们老师看谁的数据冒尖,那就发动全校的同学,发动全院的同学给他点赞,然后不同的院系之间PK。
哪个学院数据好,我们就给他发一个最佳组织奖,算他年底的校园文化活动成果,给他一个奖励。
他说这个好,结果每个学院都拍了。
给了这些年轻的孩子自由度,他们都能拍出自己学校的好玩的,有意思的一面,出了好多脑洞视频:
有跑酷的,有快闪的,有唱歌的,还有我们这些老师唱摇滚的。
这些视频发到视频号后,有的1958个赞,有的5600个赞,有的4630个赞,最后他们总点赞数量是很可怕的。
然后所有的这些视频号都带一篇文章链接,和西安欧亚学院地址定位。
文章标题就是《关注欧亚,你最需要的高考信息就在这里》。
这些点赞的基本上都是这些孩子和这些孩子的爸爸妈妈亲朋好友,所以能够看到这个视频的人,往往也是他们身边的好友,也就是学校高招要覆盖的人。
他们后来就跟我讲,通过这个文章带来的高考咨询,报名的量比其他所有渠道都要好,更重要的是这个事情只是发动了学校的同学老师来参加,并没有额外的花一分钱。
重点是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大家对学校对学院对老师同学的认可度。
因为所有的话题都带了一个话题,西安欧亚学院,或者来欧亚一起读大学,然后他们就看到自己学校里面很多美好的一面。
2、武汉工程大学用视频号传播社会正能量被主流媒体报道
上面我提了一下,视频号其实是适合做正能量传播话题的。
但是如果我不说,大家绝对想不到,我组织的#武工大光盘行动#其实是起源于我在学校社团的招新。
2020年,疫情原因,我们开学延迟到了10月份,刚开学,我学校社团的负责人就问我,应该怎么招新?
我跟社团负责人说,这次招新玩就要出新的花样,不如直接放弃过场式的考试面试,让大家实操做视频,发视频号吧,定一个规则:
谁的点赞高,谁就能优先进入社团。
公告一出,有100多人参与到我们#武工大光盘行动#活动中,我们的社团也成功招到了20多个愿意行动的新人。
一个视频号的产出和传播,同时考验了大家的行动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你们说通过这样选拔出来的同学,会不好用吗?
而且大一新生刚刚从应试教育走出来,正是对社会充满好奇心的时候,如果有一个这样正向的引导,对他们今后的大学生活绝对也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3、“青年星火计划”助力校园传媒短视频生态发展。
2020年9月份,中青校媒联合腾讯微信团队共同发起的“青年星火计划”。
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导广大青年群体创造更多优秀短视频作品,培养更多短视频青年人才,推动校园传媒短视频生态发展。
在活动中,月榜中排名前列的高校运营人员将获得手机、运动相机等丰厚实物奖励及“青年星火计划”奖杯。
对于参与“青年星火计划“的高校和运营人员来说,除了实物奖励外,还会获得很丰富的资源。
比如微信团队培训,中青校媒培训,线下活动名额,微信团队实习名额等。
到现在,“青年星火计划”已经有了七千多份视频号内容投稿。
星火计划是典型的强强联合,资源整合的案例。
我们高校平时在做活动策划的过程中,也可以去思考: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整合的资源?
比如同一个城市的多所高校结合,再比如和公益组织跨界互动,先组织一到两个参与,才能打开更多的可能性。
最后总结一下,这3个案例,跟大家讲其实都是如何激励创作的问题。
无论理想多好,我们总是避免不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如何从0~1,从无到有。
为什么很多学校可能想法很好,但是无法执行,或者说效果不好,因为没有动力啊,所以无法突破从0~1的过程。
西安欧亚学员的老师,主要就是利用组织力量激励大家参与创作,我抓住大一新生入学的好奇和积极性,中青校媒和腾讯联合的活动用奖励和实习机会激励学生参加。
我们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去给大家做奖励,这样大家的参与意愿自然就高。
如何利用视频号做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看完这篇文章,大家有没有启发?
都看到这儿了,记得点赞同收藏评论转发哦~
需要《直播禁用词大全》高校老师同学,还有其它朋友,可以找我领取,还有760+页视频号运营学习资料哦~
上一篇:解析:未来物联网发展的十大趋势
下一篇:怎么给软件产品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