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刚跨入电商行业,常常对标品和非标品,非常模糊。完全不懂其中的含义。抄起键盘就是一顿操作,但是结果却差人强意,从而陷入自我怀疑之中,是不是SD单不够,评价没做好,主图优化的不够优秀。一顿抓耳挠腮,就是不得入其门,不得其法。
在网络上看了太多的教程,有点名气的抖音博主,都通过渠道去看了他们的课程。但是看得越多,越迷茫。完全不知道哪种思路适合自己。
最终从一个前辈和我说,这东西就像张三丰的太极拳一样,知道了招式,就忘掉招式,知其意,才能知其形。
弄清自己的目的,然后在来分析自己的产品,效果就好很多。
标品在我的思维里面,就是关键词比较少和词路不是很宽泛的产品。比如说,五金类目的,电锯。这东西,翻来倒去,关键词拓展再怎么编,就那么十几二十个,写不出更多的东西来了。
对于搜索来说,大部分客户搜索基本上都核心词,或者二级词,能拓展到三级词上的比较少。
主要成交还是集中在核心词和二级词上面。
那么针对这一类的产品布局,就是不断的强化核心词和二级词的标签属性。
新品期间,基础销量和评价的布局,针对转化弱,或者转化周期较长的产品。简单的做5-10个晒图评价,然后客户心里有个对比。
转化比较强,及时成交的产品,适当的推送给周围的朋友,做几个评价足以。或者不用评价,直接推就可以了。
标品的前期安排,主要是在打标上,这个时候,可以先看直通车里,添加二级词和三级词,看出价到首位的价格大概的是多少,判断一下自己能否承受这样的价格。比如说,二级词出价到首位,需要10元。那么预估的花费也至少在八九块左右,计算如果那么到一百个点击,成本大概要准备1000元。
由于标品,基本上大部分不存在测款一说,那么直接通过二级词和三级词,进行测图。
在计划能承受的情况下,关键词出价基本靠前三,这样是为了让测更多的图片点击率,人群不开,创意轮播。三到五天,让图片达到100-150-200个点击,数据量越大,参考图越有价值,具体看花费承受能力。
图片经过测试之后,轮播改成优选,删除没有展现和点击的关键词,保留有收藏加购,什么转化率的关键词。将关键词优化到7-10的位置,这个时候,已养分为主,关键词的质量分降低,慢慢养到10分的位置。
通过每天增加日限额,以及优化关键词的出价。随着关键词的点击量的递增,其收藏加购的数据攀升,关键词的出价则慢慢调整减低。
人群上,则主要在行业拉新,类目拉新,等黑盒人群上。让系统快速的熟悉你的产品。
后期在根据产品三率慢慢拖价。
这时候引力魔方衔接上,促进收藏加购,关键词定向,资源位全开,来达到流量最大化
太困了,写不下去,明日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