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下半年起,随着工业4.0的热潮,工业AR逐渐成了AR创业公司和相关投资公司追逐的热点,但AR创业沟多坎高,不仅需要对AR技术有深刻的认识,更要对工业场景有深刻的理解。
从市场、人才、技术三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这三个方面是目前工业AR存在的壁垒。
市场壁垒
首先工业AR本身是对专业度要求非常高的一个领域,具有天然的市场壁垒。
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有见过生产线,甚至没有进过车间,那么他对工业领域的场景、逻辑等都不可能短时间内理解;而我们的消费级产品,比如游戏娱乐、衣食住行等场景让我们比较容易理解,因为每个人每天都置身于这样的消费级场景当中。
所以造成现在国内toC和toB创业的比例约为1:4,很多人被国内互联网C端发展的表象迷惑了,以为我们电商做好了、网络支付做好了、共享经济发达了,已经远远超越美国,其实这只是坐井观天而已,美国toC和toB的创业公司和上市公司比例约为1:1,创业项目都非常大气。在我们还以为toC创业更性感的时候,美国toB创业一直都在悄悄推动社会变革。
任何国家B端永远都是C端前进的动力,B端无力则C端的发展将很快遇到天花板,供给侧永远决定这需求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需求侧的刚需,未来10年将是中国B市场崛起的10年。
其实不仅仅是互联网,而是整个中国的未来的发展红利都是在toB的供给侧,这是个大趋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表面上看是去产能,但其实它更大的意义的在于:让B端企业从市场红利驱动型,慢慢转型为高效管理驱动型,从而最终转型为技术创新驱动型。
但是工业场景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可以说90%的人都没有进过车间,然后没有见过生产线,没有见过车床,这是第一个市场会形成天然的壁垒。因为国内工业发展比欧美落后很多,大众对工业的认知还比较低,工业文化还没有融入和渗透进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是大众对工业的认知度比欧美日韩低很多,可以说根本就不在一个维度。
所以工业AR的创业相对于消费级AR的创业难很多,这里有一个市场的天然门槛和壁垒,对工业场景不理解,就做不出符合工业场景的AR产品。
人才壁垒
工业AR创业对创始人和联合创始人的要求非常高,不仅要熟悉AR,更要深刻理解工业场景,两者均衡结合才能做出符合工业逻辑的AR产品或解决方案。
工业AR创业,对AR和工业的从工业经验和深刻理解一个都不能少。不仅要有工具性产品思维和研发的高人,更要有深度理解用户场景和痛点的高人,不仅要理解更要能主动发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与场景深度融合的产品。
技术壁垒
AR本身就有很高的技术壁垒,再加上一个很高的工业场景的壁垒,这两个壁垒的融合共同构建了工业AR的深沟高墙。工业级的AR眼镜和算法与消费级的AR眼镜和算法如同PC时代的工业计算机和个人计算机,同样都是计算机,但是产品的设计理念、逻辑和应用场景却完全不同。
那要做出与工业场景深度融合的AR产品,就需要有深刻理解工业场景的创始人。市场、人才、技术这三个壁垒环环相扣。市场天然的壁垒,如果你不懂工业你就做不出符合工业场景的产品,有了这样的人才就能做出来,做出来后那技术上有什么壁垒呢?
第一:产品定位
国内有很多的AR公司,不懂广告的做AR+营销,不懂多媒体展厅设计的做AR+展览展示,不懂工业的做AR+工业,不懂医疗的做AR+医疗,还有一些公司做全行业的,从toC的AR+游戏、娱乐到toB端的AR+营销、展览展示、旅游、工业、医疗、培训等全部都想做,对客户场景不理解,就做不出与场景深度结合的产品,这有点像十几年前诺基亚手机里的那款贪食蛇游戏,最终因为贪食而死。
第二、工业级算法
在工业当中仅仅是有AR这个功能是不够,工业和消费是完全不同的两套产品逻辑。例如汽车有上万个个零部件,要把所有的数据导入开发包中。
其实不止工业AR,工业VR现在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但是好在有国机众智网突破难关,为工业行业提供一站式工业VR解决方案。
现国机众智网隆重推出
工业仿真、3D动画,工业VR
定制小程序等技术
为工业行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电视、手机、小程序等多种方式展示
支持手柄、键盘、VR眼镜、鼠标
手机触屏、手势等多种操作方式
且众智网已经服务于多家央企与大型企业
无论是大型工厂还是机械零部件
均有丰富经验
外部展示,内部拆解均可制作
多次应用在项目申报、国内外参展
市场推广等场景
真实为企业排忧解难
更有多个案例真实查看
先为回馈客户,现在咨询更有超值大礼包
机不可失,快来联系我们吧
“联 系 我 们”
400-189-2025 / 177-4050-2025
vr@2025.net
下一篇:5G技术在物联网行业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