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给中国企业的十个建议(上部分)
admin
2023-10-03 21:02:12
0



毫无疑问,对于中国企业而言,2022是艰难的一年,各行各业都是如此。

断供、管控、消费力下降,不管我们是选择了艰难前行,还是怨天尤人,365天终究是如期过去了,时间没有停下来等任何人。

作为咨询公司,既是参与者,也是旁观者,看到不同企业面对同样的困难,有着截然不同的选择,而正是这些不同的选择,让企业活出了不同的样子。

对此,我们做了一些对比和总结,得出了十个建议,献给有追求的中国企业。

期待我们的2023年,一起变得更好。




1.用外部的力量,牵引内部的有序

企业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因为疫情,你会发现很多企业开始枪口朝内,大家的精力开始内耗,这是企业最要警惕的现象。

越是危险的时候,越要把员工的精力往外放,把重要的资源往客户界面放,企业才能保持活力。

内部永远有很多问题,你把毛细血管打开,用放大镜看,永远会发现很多的问题。

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越要找到一种平衡,不是内部高低的平衡,而是要找到客户的主要矛盾。

此时客户更关心什么,我们就在什么地方下功夫。比如产品稳定性,比如现金流上……要站在客户视角去思考,我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用外部的力量去驱动组织内的一种平衡。

就像一个人,憋在家里天天照镜子,只会越来越糟糕,但是如果他向外打开,对外有了更崇高的梦想,并开始追求,整个人就鲜活了。

所以,一定要用外部力量来牵引内部的有序,而不是为了让内部有序而变得有序。

一个组织,要坚持“外部思维”,要坚持多在外面寻找机会,寻找客户不满意的地方,去让客户满意。



2.在共识上多花一点时间,企业最大的成本是南辕北辙

这几年环境变化特别快,我们年初制定的计划,往往到年中就作废了,到年末更是面目全非。

这么看起来,做战略好像没那么重要。

其实不是的,环境变化越是快,我们越要审视,制定战略的过程是不是科学?有没有花足够多的时间?大家有没有形成真正的共识?

战略规划,最终是为了执行。

好战略和坏战略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好战略是除了有口号,有方向,还能解决关键问题,同时有详细的落地举措,对应的责任人,与之匹配的考核和激励,这才是好战略。坏战略就只是一句口号,每年都提,但每年都做不到。

一个战略想落地,一定是卷积了各个单元,一定是破坏了原有的利益结构。

因此,它需要有很强的推动力,并且挣脱很多力量的束缚。

员工思想的统一,对数据的统一认识,对客户需求变化的统一认识,对当下发展瓶颈的统一认识等等,这种共识,就显得尤其重要。

资源在武装的过程中,是需要跨部门协调的。

这些资源如何有效链接,在战略落地上也要取舍很多利益。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没有充足的时间共识,我相信战略非常难落地。

如果落不了地,又何谈战略呢?

所以我们主张的是,企业多花一些时间去共识,去进行思想的battle,去拆数据,去争吵。

你会发现,战略越辩越清,战略越辩越可实现。

PDCA和SMART这9个字母太伟大了,它真的是让一件事情变得具有可落地性和可操作性。

所以我们要争取做到,每一个战略举措,都能够符合 SMART原则,真正能做到PDCA循环。

经营分析会就是一个很好的PDCA,但是99%的企业把它开成了汇报会,而不是问题解决会。



3.CEO和高级干部,花更多时间经营人而不是经营事

中国很多企业家非常勤劳,在事情上乐此不疲,他们愿意花很多时间研究一个具体的产品,具体的营销打法,甚至是广告费投在这里值不值,事无巨细,决策非常多的事情,但却忽略了这些事情背后的人,这些人的心态是什么样子,能力什么样,他有没有被公司赋予崇高的使命和追求,他有没有被明确的要求等等。

实际上,我们很多时候只是雇佣了员工的双手,而没有雇佣这个人在岗位上的思想和智慧。一个公司最大的浪费,其实是这些智力资产的浪费。

我常常发现,很多领导自己也热衷于比下属在事情上更专业,导致下属有点半躺平,表面上很积极,但实际上问老板的第一句话永远是“领导,您对这个事情怎么看?”。

一个组织领导人,只有1/N的时间在研究单件事情,而你的下属和他的团队几乎是100%的时间,都在研究他的专业领域。

他如果还问你该怎么办的时候,我想这就出问题了,他理应比你更职业、更专业、更懂业务。

问题出在哪?

出在我们对这个人的要求清不清楚?

对岗位和角色的要求清不清楚?

对他的赋能够不够?

对他的权责利赋予够不够?

对他的信任度够不够?

以及给他的鼓励够不够?

甚至给他的压力够不够?

如果员工没有长大,组织没有长大,那企业销售收入的增长其实就是虚假的。

但我们也不要着急,而是一定要多关注人的长大,思维的进步,能力的进步,组织协作状态的进步!

这些进步,会让企业真正意义上更进一个台阶。

杰克·韦尔奇在他自传里提到,他之所以过去把通用电气(GE)带到如此出色,那么多跨领域的成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他有75%的时间用在人身上,他认为这就是一个CEO应该做的。

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人长大了,企业的长大才可持续。



4.坚持对干部有更高要求

很多企业老板是老好人,甚至热衷于被评价为老好人。但日子不好过的时候,老好人就开始吃亏了。

一个企业在面临困难的时候,应该是全员投入战斗,每一个高管都更应该充满力量,都应该有更大的担当,才能带领企业度过难关。

但是你会发现,很多企业不是这样的。高管都待在自己的舒适区,他有无数的证据来证明,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

“你看同行在下滑,我还在保持”、“我天天在忙业务,哪有时间关注变革,哪有空去搞人力资源,哪有时间把账算清楚”、“我已经做得很好了”,但实际上,整体结果是很糟糕的。

我们去看世界上最优秀的企业,比如华为,对产品线总裁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既要又要还要,除了对经营结果负责,还要对组织能力,对流程体系,对独特竞争力负责。

很多企业觉得业绩没有比同行下滑得厉害,好像就很优秀了。

但事实不应该是这样,除了要保证公司商业组织活得好,还应该要让他活得健康,有大量的人才涌现。

而不能因为一个维度比同行好一些,就夜郎自大。

所以,一定要明确对干部的要求,而且是高要求。

对内的仁慈,可能就意味着对客户的伤害。

有位同事跟我聊天,他说他恨他过去的领导,我问为什么,他对你那么好。

他说就是因为领导对自己要求不严格,荒废了自己两年时间。

当然了,他有自己的问题,不应该去怪罪别人。

但这对老板们是一个警醒,我们对员工的低要求,带来的反而是员工对你的负面评价。



5.质量问题要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今天这个时代,已经进入到了一种竞争更加惨烈的状态,因为空间没有增加,产能还在增加,竞争就会越来越惨烈。

而这种惨烈之下,客户会更加精挑细选,企业已经没有能力,或者说没有机会,再去一次一次地为次品买单了。

因为质量问题会被放在放大镜之下,并且以非常快的速度传播出去。

产品的一个投诉背后,可能有10个客户都拿到了次品,只是9个人选择了“沉默”。这9个人虽然没有投诉,却已经开始传播,向自己的朋友、亲戚、同事。

于是,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质量黑洞,让很多看不见的用户,不再选择你,而去选择竞争对手。无论你做再多营销上的努力,打多少广告,都不再有任何作用。

2022年,我们调研了一些企业的产品直通率和产品返修率,结果是触目惊心。

恰好印证了克劳士比的那句话:一个企业轻轻松松地浪费了15%-20%的营收收入,在质量成本上,他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还有些企业,高管们为了质量问题发火,争吵得面红耳赤,但吵完好像就结束了,因为并不知道如何系统地去解决,最后不了了之。

质量事故永远是不定期地出现,甚至爆发。

产品质量的好坏表现在产品上,但背后却是企业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需要谁来塑造?

需要公司的最高层,他们要高度重视,还要有配套的管理措施、考核措施来监督执行。

或许以往,质量是我们可以不面对的一个隐形挑战,但今天已经不再如此。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