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火箭哥。
买房是一门科学,我来带你入门:火箭哥用科学买房理念帮你买到合适好房。
以下是正文:
大家可能都知道,当今上海实行「中小套型面积限制」政策,主力的户型面积不允许超过100平,也就是著名的「7090政策」——
政策正式出台于2006年6月,当时住建部等九部委联合制定了《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其中规定:
「自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所占比例,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
这就是俗称的7090政策,也是上海正式进入户型小型化时代的一个标志。
其中,政策巧妙地规定了小户型:大户型7:3的关系,在部分地块上甚至还会提升到8:2:
但是,火箭哥却发现不少的项目都已经突破了所谓「不大于100平」的限制,多出了102平、105平甚至107平的房子出来:
不好奇吗:
为什么在100平的面积限制下,却能卖107平的房子出来?
01 “理由”
可以发现,大多项目之所以能做到「面积超售」,大多都是把阳台给封了——
增加了可售面积、自然就是增加货值和利润,这个操作在2022年的上海可谓全市风靡,大家都在做。
在每块地的地块要求中都会看到不大于100平的限制,这是大的国策;
但在基础国策之上,还有着隐性的附加规则可以增加可售面积,那就是:
超低能耗和装配式建筑。
举个简单的例子:
如果一个项目申报了超低能耗住宅且最后申请通过,可以奖励额外3%容积率,四舍五入就是增加约3个平方的建筑面积;
而如果采用PC装配式建筑工艺(且采用预制夹心保温墙体的),可以奖励额外最多不超过3%的容积率,四舍五入又是另外约3个平方的建筑面积
(文字来源:上海市装配式住宅的支持政策)
所以,我们如果以100平为例,这里额外增加的约6%奖励容积率就能转化成多出来的可售面积,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的三房大多我们看到都是103平-107平的原因。
去年,我们看到大量的项目通过封阳台的方式来“偷”出更多的可售面积,并不是政府放之任之,而是一定程度上钻了政策的空子。
在建设工程项目时,实际分为报批和报建2个部分——
2个名词我们不用太过深究,通俗理解就是2个流程互不影响,户型面积允许出现差别:
比如我报批了99平,最后销售是102平,实际是符合流程规范的。
但在2023年,封阳台将被严令禁止,只有2022年遗留项目不受影响——
举个例子:
2022年取证过的苏河玺可以封阳台,但是2023年新出让的地块就不能再封阳台了。
很多人可能都没注意到:
整个内环内严格执行「不大于100平」规则的,只有杨浦。
不信的话,我们可以打开地图来看看——
在普陀,无论是天汇玺、苏河玺还是天元府,主力面积预计各为106平、107平和105平;
而在虹口,虹玺的三房面积为103-106平不等;
只有在杨浦,无论是和樾天汇还是海玥天汇、瑞仕云曜璟庭还是中海海上和集,大家做的都是99平三房:
这是瑞仕云曜璟庭:
这是中海海上和集:
和樾天汇和海玥天汇还没有正式版本户型图,但最大也都是99.X平,绝对不超过100——
实际上,杨浦对于报批报建要求相当严格,如果要买个实惠,实际你在杨浦买到的99平和其他区域买到的105平套内面积是差不多的:
建议其他区域全面学习。
无论是超低能耗还是PC装配,本质都是为了推动我国商品住宅的进步做出的激励,这样实质性给房企带来收益的行为,的确是粗暴且有效的。
但客观来说,虽然超低能耗住宅带来了更好的居住品质,但也降低了居住体验——
超低能耗奖励3%、装配式建筑可以奖励3%容积率,也就是本来小区规划限定是2.0的容积率,可以奖励纯住宅面积的6%容积率,实际可做到的容积率变大成2.12;
这是政府对开发商的一种鼓励奖励,但是这个对于小业主来说可能并不是有利因素,也就是说,有可能小区里面有其中一栋楼从17层变18层了,用户体验感相对变差。
所以,这个案例再次告诉我们,事物都有两面性,是好是坏纯粹就看你的角度了:
站在开发商角度,送上门的钱没理由不赚;
站在购房者角度,多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是被坑了。
屁股决定脑袋,这个世界一直都是这样。
上一篇:自媒体上的网络营销与发展趋势
下一篇:如何撰写好新闻源营销推广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