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份去到广东省的一家企业,该企业成立约30年,在沟通中企业主说企业从创立到发展,不断地有员工离开,多年来企业培养了很多有经验的人才,也招募了很多能人,员工的流动性是非常大的,都会招收大量的新员工,员工的迭代、培养经验的传承成为企业主的烦恼,针对此问题与企业主进行了交流。
一、 犯过的错重复发生企业经营中最头痛的问题是,之前已经发生过的问题、已经有处理的经验问题、也知道怎么预防问题,重复的发生,有些企业主说:“这还不好解决吗?已经发生的问题还是重犯的,我重罚!”一些企业也是这样做的,但是重复的问题仍在发生,所以惩戒不能替代管理。还得从管理上去想如何让错误不再犯。
在此我分享三个建议:1、建立企业自己的文库企业内部很多问题,已经发生多次,也总结了当时的经验和解决技巧,但是由于这些经验与技巧没有被发掘或记录下来,新进的员工未能得到认识、训练,也无法明确了解企业内部存在哪些知识,前人犯过错再发生,重复出现的问题,企业需要把它做成案例,就像我们的咨询老师,去到企业里面遇到的落地问题,每家企业每个阶段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做一个案例,这就是要针对问题形成案例,落地过程遇到的问题通过文案的方式记录下来,供其他老师学习。
企业中遇到问题也应将问题发生的原因、责任人、预防措施落实记录,形成案例库,从个人记忆转变为组织记忆。
2、偶发性的问题重点教育什么是偶发问题呢?比如安全问题,特殊的质量问题,技术问题,就要重点去教育,因为这些问题发生频率较低,不常发的问题,这种问题不代表企业的技术不达标,也不能说我们的员工主观能动性差,或日常行为不到位造成的。这一类的问题我们就需要着重对员工进行教育,也需要从奖惩的角度去入手规范管理。
3、定期对案例再教育在昆山有家企业,我们落地的时候发现他们的会议室粘贴了很多的历年因管理问题、技术问题、检测问题等发生的品质异常,企业主说这是他们的“思过墙”案例中详细记录了,问题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负责人、发生的原因、当时的应对措施、预防措施及损失金额,企业主告知这是我们的“思过墙”也是我们的“进步墙”可以看到5年来问题的发生频率在逐步降低,现在每周会组织一次案例的分析,案例培训,回顾一下当时问题发生、解决方式是否切当。新进人员也会到这个会议室中学习。企业充分的利用了当年的案例对企业人员的再教育,培养企业人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企业文化。
我们需要通过这么一个活动,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所有参与会议的员工,学习到、警示所有人。培养更多的人。开案例分析会主旨不是追究谁的责任,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这个案例、这个损失去教育更多的人,这样我们因此事件所缴纳的学费,才会效益最大化。
二、经验的传递
1、案例总结提炼针对企业常发性问题、偶发性问题形成案例库后,企业内部要对此部分案例进行整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可以拍成视频,也可以做成作业指导书,供我们所有的员工学习,成为作业标准。同时通过案例梳理总结经验,优化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优化。把这些经验成为组织经验,把对个人经验的依赖转化成组织经验的传承。这就是组织经验的呈现方式,不再因有经验的员工离开,组织就没有经验的载体。
2、经验的延续通过经验梳理的方式促进企业持续改进,新进人员通过案例的学习,快速的融入团队,了解产品。并通过新进成员的加入带来外部的新工艺、技术。伴随着设备的升级,产品的迭代,技术的进步,企业就有了更良性的经营方式,随着检验的沉淀、新技术、新工艺的承接,打造出学习、总结知识的氛围。让的团队不再故步自封,沉浸在过去的认知里,从而搭建出企业自己的知识、技术平台,让每名员工都可以得到长大。
3、经验的普及性当企业的经验形成组织记忆,就要开展普及性的培训,现在很多企业都会装电子看板,可以通过这些看板进行全员的普及性培训,员工在上下班的时间,作业休息的间隙,早会等方式全员普及性的培训,例如:我们把某个工序做的优秀的员工动作拍成视频。在电视里面去播放,那么所有新的员工,去看慢慢会的人多了,企业就降低了对某个人的经验依赖,哪怕这个员工离开了很快也会有人能够跟得上,普及性教育可以启到降低对个人经验的依赖。
三、创造力的激发
1、建立企业预算体系 企业经营要有预算思维,根据企业3年~5年规划,企业需要实现的经营利润,对企业内部的各项开支的规划,预算未来一年企业各项费用及成本支出下降5%,这就成为企业各部门2023年的工作方向,再通过目标分配的方式分配到各个部门,指导各部门对各项开支的规划。部门内部再梳理出各项费用开支科目,哪些可以缩减的、哪些可以通过工艺优化、流程的更新等方法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2、建立持续改善的机制给团队提前规划达成预算目标后大家可获得节省分享。可以按照节约比例分享:例如:2022年销售额8000万,各项开支占销售额的70%,共计5600万,2023年销售额1个亿,各项开支占65%,共计6500万,按照原开支比例为7000万,2023年通过团队的努力节省开支500万,企业从节省费用中拿出30%作为员工激励。 也可以按照目标激励的方式,达成下降5%的比例企业拿出多少的金额作为激励,下降6%又可以获得多少的激励分配,节省的越多员工可获得的分配额越高。
3、树立榜样在改善活动中企业每月、每季度或半年举办一次改善项目表彰,为企业树立专案改善项目的榜样。公示榜样在项目中的成果,可以是损耗的降低、工艺的优化、效率的提升、废品的减少等等,并将榜样在项目中总结的经验分享给所有成员,让其他员工可以借鉴经验,对自己负责项目带来灵感。当然榜样除了表彰以外也可以获得奖金的分配,这样也可以激励员工再次改善的动力,激发其他有创造力人员的欲望。
胡老师,薪酬绩效合伙人咨询师,从事咨询行业十余年,辅导企业数千家,培训学员5000+,足迹遍布五湖四海,实战落地派咨询师,如果你的企业有任何薪酬绩效、分配的难题,欢迎交流。
上一篇:人工智能可以作曲吗?
下一篇:有效的企业战略需要具备的六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