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大应用场景,制造业建设智能工厂必不可少!
admin
2023-10-02 13:05:16
0

接上期,上期给大家盘点了智能工厂的十大应用之数据与算法驱动的精准工业质检、数字空间中高效规划和迭代工艺、物料自动存取和管控的智能仓储、智能机器与人员协同的敏捷作业、全环节质量数据汇聚与精准追溯五大应用场景,本期我们接着盘点另五大应用。



设备可视化运行监控与故障洞察

面向设备精细管控和高效运维需求,通过数字传感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和工艺参数,依托设备管理系统,融合工业机理和数据模型,实现设备运行状态可视化监控,运行效率和性能综合分析,以及故障诊断和失效预警。在线运行监测与故障诊断实现了数据驱动的设备调度、运维保障的优化,提高了设备综合效率,降低非故障停机风险;同时基于数据分析开展故障诊断和维修策划,提高故障修复效率,减少停机工时损失。

目前在线运行监测与故障诊断在钢铁冶炼设备、石化炼油装置、数控机床与产线、焊接涂装设备、物流运输设备、工业机器人等装备运维上应用,如贵州航天电气通过设备在线状态监控与故障诊断,设备综合效率提升20%。



自适应生产变化的产线柔性配置

面向多品种变批量的高效、低成本生产的需求,依托智能化、柔性化装备,应用成组工艺柔性装夹、5G设备组网、智能控制等技术,搭建柔性生产线,实现精准匹配订单配置人、机、法等要素,快速组织生产和响应需求变化。产线柔性配置显著缩短订单切换时产线配置准备时间,消除了大量等待浪费,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柔性资源配置使得工厂能够快速响应急插单、订单取消、物料延迟等扰动事件,保障生产的连续性与平稳性。

产线柔性配置目前在家具、家电、汽车、消费电子等行业的机械加工、焊接装配、表面涂装、整机装调等生产过程中得到应用,如中国重汽济南动力应用多机型混产柔性装配线,产品交付周期缩短25%。



实时精准与动态响应的智能排程

面对缩短车间计划排程周期,提高排程精准度和敏捷性的需求,通过实时感知车间生产任务和资源状态,依托调度排程系统,应用融合了工业机理、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的调度模型,预测车间产能,响应动态扰动,进而实现交期、产能和库存等多约束条件下的车间排程优化。车间智能排产全面提升车间排程方案的准确度、合理性,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释放潜在产能,缩短订单交期,同时能够响应动态扰动开展重调度,提升生产稳定性和韧性。

车间智能排产目前在原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消费品等行业的冶炼车间、加工车间焊接车间、装配车间、涂装车间等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浙江正泰电器应用高级计划排程系统开展日计划排程,提升工厂生产效率25%。



全要素透明可控的精益生产管理

针对全要素和全过程精细化管控,消除生产浪费的需求,依托车间管控系统,基于全要素实时感知,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与六西格玛、6S和TPM等先进精益管理方法相结合,实现基于数据驱动的全流程精益生产管理。精益生产管理实现全要素和全流程可视、可控,优化资源配置和管理决策,提高管控精度和质量;同时基于数据洞察全要素、全流程的绩效水平,进而有的放矢开展生产优化,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精益生产管理目前在原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消费品行业的现场改善、流程优化、作业改善、质量改善等方面应用。如飞鹤乳品通过制造执行系统实现生产环节透明化管理,车间生产效率提升30%。



产供销一体化协同生产计划优化

聚焦生产计划高效精准策划与订单准时交付需求,基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与采购、库存、生产、销售等集成打通,应用约束理论、寻优算法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基于需求预测、产能预测、安全库存和供应链交期等数据分析制定生产计划。生产计划优化实现更精准和合理的生产计划制定,有助于缩短订单交付周期,减少库存积压,同时实时感知和预测需求、生产、采购、销售等波动,进而动态调整,避免交付风险或者资源浪费。

生产计划优化目前在原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消费品行业的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制造资源计划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如吴忠仪表应用资源计划系统开展二级计划优化,订单交付率提升10%。


点击获取:知乎|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研究报告:智能工厂

往期推荐

  • 点、线、面、体、魂五阶段模型,实现制造业精益数字化
  • 全面梳理智能工厂应用场景,总结智能工厂发展路径
  • 制造企业从工业4.0中收益明显,但仍面临三大阻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