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小课堂——NO.29 跨境新零售
admin
2023-10-02 05:20:11
0

跨境小课堂

——NO.29 跨境新零售

“跨境新零售”是指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跨境新零售”是跨境体验中心(实体)内集销售(零售和集采)、跨境线上平台交易、跨境体验中心提货(直提或直达或配送)、跨境体验中心内体验延伸增值服务等合一的一种新的商业创新模式,是现阶段一种超热感融合型的新兴模式。




图源:网络

“跨境新零售”也是传统商业与跨境电子商务新业态深度融合的新场景,联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依托“跨境新零售”平台(商业+监管+孵化),提供“线上下单、线下体验、延伸增值、综合体验”等于一体的综合体验式服务,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高品质追求。

本节跨境小课堂就针对“跨境新零售”作出梳理。

一、按照商品形式


跨境新零售场景中,按照商品形式划分为“完税商品”、“跨境商品”。

1、“完税商品”

“完税商品”是指已缴付进口环节相关税费(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进口环节消费税)完成报关进口的商品,按照传统一般贸易方式进入国内消费市场,以“进口超市”、个体门店、“专柜”等形式分布。

“完税商品”是全品类商品,在满足国内相应监管部门(海关总署、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的监管要求后,均可进入国内进行销售。

2、“跨境商品”

“跨境商品”包括跨境保税商品和跨境直邮商品,两者均是依托跨境电子商务新业态,按照跨境电商行业监管政策要求,完成的商业交易过程,由国内物流派送送达消费者的手中的一种创新商业模式。

跨境保税商品,也称跨境电子商务“1210”网购保税进口商品,在海关的监管下,将由境外正规渠道采购的商品运至国内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的公共保税仓。

跨境直邮商品,也称跨境电子商务“9610”直购进口商品,国内消费者在跨境新零售平台下单后,商品由海外直邮通过“跨境直购监管中心”验核,经国内物流公司派送至消费者手中。

“跨境商品”的清单是按照跨境电子商务“正面清单(2022年版)”的明细要求执行,“完税商品”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严格执行的;两者在品类方面、监管备案方面、市场分布方面及客户群体方面均以“差异化且互补”的体现形式实现共同发展。

“完税商品”和“跨境商品”针对不同种类的商品精准化分析,选择以最优的方式进入国内市场;同时两者之间对于同一商品的价格有同、异之分,在同等条件下“完税商品”更加“真实”,“跨境商品”更加“低廉”,“跨境商品”征税要求执行的是“跨境综合税”的综合税收优惠政策。

二、新零售场景

(一)体验中心(线下实体场景)




图源:《跨境电子商务服务总则》

1、中高端旗舰市场

以中高端消费群体为主要目标市场的全品类商品旗舰店面,经营涵盖食品、百货、手艺用品、酒水、乳制品、中高端美妆、轻奢等全球多国家、多品类SKU,适合中高端人士日常“高品质”生活追求,满足此类消费群体的各种商品的多元化需求;此类店面的布局是一个城市消费能力的集中表现形式,也是一个城市高消费、新活力的“名片”。

2、流量市场

流量市场多指集爆品、高附加值、物美价廉等商品于一体的指定消费店面,此类店面多设立在人流密度大、交通优势显著的位置,可覆盖大多数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以“概率法则”完成日常销售,实现客源流动性业绩;其特色集营销、话术、促销、引导等于一体,属于复合型市场模式。

3、社区类市场

社区类市场是指在社区及社区周边设立以母婴类、生活必需品类商品为主的小型商品集中展示店面,融合家庭需求的关联类商品为辅,满足社区消费群体“宅生活”的理念,同时依托“宅会员”服务,定期推出各类型会员促销、优惠活动,增加消费群体的日常黏性和消费习惯,从而进一步覆盖、占据社区周边市场。

4、特有市场

以特定商品为营销噱头,如酒类、美妆类商品,覆盖特有消费群体周期性消费需求;同时在特定商品店面增加特定商品关联产品,延伸特定商品供应链,丰富线下实体市场类型;例如英国进口的婴幼儿水解蛋白奶粉纽康特,是适合刚出生婴幼儿对牛奶类过敏的专用奶粉,国内特定市场需求极大,但购买渠道不足,无法满足消费群体的正常需求。

5、仓储式体验中心

特指在仓储(或保税仓围网外)区域实现的一种集流通类品类、单一SKU、仓储展示于一体的仓储式集散体验中心。精选商品大类、甄选精品、一站式集散的新零售体验中心,是跨境电商区内集散、完税商品库内批量采购的一种创新模式,也是融合供应链服务、零售服务和增值服务于一身的创新服务模式。

新零售场景可以深入应用于以上5种特定商业场景中,是集线上、线下、跨境电商、一般贸易、智慧商超于一体的新型体验式零售(集散)业态。线上平台、线下店面根据消费市场和消费群体的需求延伸增值商业服务的一种商业形式,大型Mall、车站、机场、商业中心、保税区配套、社区等均可开展新零售场景。新零售场景重点在于线上跨境商业平台、线下实体展销中心(或社区店等),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便捷的购物服务,同时延伸商品端增值服务,提供“一站式”商业服务;新零售是一种多元化的商业业态,可根据商业定位、商品定位、市场定位等“量身定制”,从而符合目标市场的消费需求。

(二)商业平台(线上虚拟场景)




图源:《跨境电子商务服务总则》

1、综合型市场

其营销板块包括美妆、家电、母婴、食品、保健食品、酒水、饮料、咖啡、冲泡等,其目标市场是国内所有人群,特别是对家庭、朋友、孩子这类型人群,例如京东、天猫、考拉海购等。

2、特定型市场

针对目标市场及客户进行重点选择及分析,例如母婴之家、唯品会等,其客户主要是有孩子的家庭父母,针对母婴类商品进行分析,优化;又或是针对日韩美妆类,以国内女性为主要市场及消费群体,挖掘更适女性的商品,分析优化,完成精准化营销。

3、社区型市场

以社区笔记、社区群、社区全职在家人员进行营销的一种模式,社区人员都是固定的家庭人员,对生活必需品、母婴用品、美妆用品、食品等情有独钟,通过社区人员进行分享、宣传、收益。通过利用社区销售平台、社交宣传平台(例如微信、QQ、微博、直播平台等)宣传推广,由身边亲朋宣传至各环节人群,充分发挥社区宣传的效果,短时期内提升商品的销售业绩。

4、o2o融合

基于跨境电子商务,融合市场经济创新的跨境新零售体验中心、跨境o2o体验中心;依托特定品类、特定营销模式、特定活动等创新的跨境融合线下旗舰店、进口商品商超、精品国家馆等;围绕传统社区打造的精品便利店、社区团购中心、美妆精品馆、“自家小店”等,均是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具体表现形式。




图源:网络

5、跨境供应链交易中心

跨境供应链交易中心是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内跨境电商进口商品为核心,依托区内特有政策而形成的跨境供应链平台交易,交易中心内商品仅作为各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内入驻备案企业参与,较大程度实现跨境商品的全国供应链体系搭建和跨境分销的集聚,进一步推动跨境商品的“期货”交易和“爆品”推荐,形成以跨境精准供应链端的市场分析和消费趋势预测。

三、跨境新零售实施

跨境新零售是传统商业的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服务新场景,是地方商业零售市场的新生力量,更好地提升现阶段消费者“线上移动端”购买甄选商品。




图源:《跨境电子商务服务总则》

结合跨境新零售平台所在区域情况、商业场所位置及客户市场实际需求方向等,经过我司现场调研,为客户出具具有实际落地、实施、操作服务的“跨境新零售创新商业策划书”(包括项目概况、商业设计、团队搭建、商业模式、商品定位、品牌宣传、毛利核算等),融合传统商业、o2o商业及创新模式,按照上图中的相关板块进行细分,保障跨境新零售场景所涉及的各板块的联动,实现跨境新零售的业务落地,丰富地方商业业态。

跨境新零售业务板块是属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区域的配套商业服务,体现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在商业端的载体作用,同时也是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跨境进口板块的延伸——公共孵化,引领“双创”变革;同时依托跨境新零售搭建的跨境o2o新零售商业平台、商业资源效应及《跨境电子商务服务总则》,孵化、培育本地跨境电商企业,进一步“反哺”保税园区围网内的跨境进口单量,从而实现去补贴化,带动保税园区的跨境业务创新增长。

国家层面对于“新零售”板块,出台相应的政策举措,创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根据商办流通函〔2022〕129号《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智慧商圈、智慧商店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明确推动门店场景数字化、供应链智能化、实现服务精准化等建设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文件要求,明确深入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众包设计、智慧物流、新零售等新增长点;同时根据国办发〔2016〕7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文件要求,落实我国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顶层设计”及基本原则,重点开展调整商业结构、创新发展方式及促进跨界融合等工作,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增强发展动力。

跨境新零售是借助互联网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进程,深耕消费者需求,打造“线下体验+线上服务+资源优化”的新场景,进一步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现阶段疫情环境下转型创新的突出方式,是各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围绕跨境进口市场“突围”的重要途径,以实现围网内、围网外的深度联动,进一步“实化”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物质文化需求,突显地方外贸新业态与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新名片”。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