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数据,然后有洞察。除了可视化和基于规则(如IOT和大数据)的洞察之外,需要借助人工智能来有效的提升洞察和决策能力,这是数字化转型的最高形态,也是在不断进化中的。
在企业中AI的位置大致应该如下图,是对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提供洞察,进行业务增值。
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是单点的,如故障预测就可以将模型部署在重点机器数据采集服务器上,预测到故障将信息通知出去即可,这是工厂中最普通的应用。如果将故障预测和维保服务组(或供应商)的出勤联系起来,维保计划与排产计划及备件库存联系起来,将备件计划与采购系统联系起来,采购使用自动下单和自动支付,那就成为了真正的预防性维护,维保服务组在不影响产量的情况下,根据安排好的维保计划,带着准备好的备件来维修。当然这需要有共同的大数据底座,在一个个孤立的烟囱式部门业务应用间是不能实现的。
离钱最近的地方是企业主最愿意花钱的地方,因为是最容易变现的地方,同时也是人工智能最成熟的领域,电商就是。电商中的人工智能应用有:
为商家提供服务的服务商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也是相当的成熟,如:
中国的这个双11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计算,11月1日至11日,全国快递包裹处理量同比下降了10.6%,双十一当天同比下滑20.7%,有理由相信今天的双11不比去年好。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人工智能仅仅是个工具,总有边际效益递减的时候。电商行业外,尚未看到有行业出现明显的边际效益递减的情况,也就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服务业中积累的人工智能的人才、应用和知识也会迁移到其它的行业,结合新的场景和挑战带来新的应用。
成熟的视觉、大数据、NLP和智能机器人在医疗、商业和金融等行业的应用相当的多,我们选择制造业看有哪些应用的案例。
中国的大企业(如宝钢、徐工、美的等)、大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如腾讯、阿里、华为等)、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树根互联、卡奥斯等)起着探索者和使能者的角色,加上更多垂直行业内的解决方案供应商,都在不断完善这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应用。
在中国智能汽车目前是快速上升的受欢迎产品,“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作为智能化“硬核”创新产品驱动着汽车的产品定位从出行工具向“第三生活空间” 延展。L2/L2+功能已实现规模化量产,2020至今市场上陆续落地辅助代客泊车(记忆泊车)与全自主代客泊车。
科沃斯的AIVI(人工智能与视觉识别技术)通过视觉识别障碍物结合人工智能避障决策,实现了对于家庭常见障碍物的识别和躲避。最先搭载YIKO语音助手的X1OMNI及3.0产品线中T10 OMNI不仅能自主思考,进行全屋规划清扫,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语音唤醒家用服务机器人,省去了打开手机APP、走过去手动开关的步骤,再通过视觉辅助,形成机器人和用户之间物理距离上的互动。
欧莱雅与神经科学公司EMOTIV打造了YSL 圣罗兰“电波穿香室”(YSL SCENT-SATION)。这也是欧莱雅第一款基于神经科学研究、革新性的店内个性化香氛体验服务,基于脑电波(EEG)原理、多传感器的头戴式装置,可以用来实现跟踪、分析消费者闻到不同香味系列时的情绪反应,并根据认知学研究和人工智能算法,向消费者推荐合适的香水产品。
宝马里达工厂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建厂模式。从厂区规划、生产线布局到建筑设计,乃至于工艺设备调试到物流集成,事前全部在Epic Games虚幻引擎3D创作平台上创建了数字孪生模型并进行了模拟。据统计,通过虚拟环境的全维度干涉检查,在工程建设成本方面避免了约50%的由于设计缺陷导致的施工工程变更。
宁德时代与英特尔深入合作,成功构建了一套横跨“云-边-端”,融合计算机视觉(CV)、深度学习(DL)、机器学习(ML)的AI电池缺陷检测方案,大幅提升质量控制水平。宁德时代与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提供商第四范式达成战略合作,建设人工智能平台,将AI技术融入到电池生产线中,实现了对生产制造各个环节的智能化管理。
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在汽车电子生产制造环节的末端,用自动光学检测设备(AOI)来检测产品的焊接质量,对报警再使用人工确认。人工智能项目以大数据为基础(上百万张图片),采用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并制定专门的与之匹配数学逻辑,由系统来自动判断AOI报警到底是好的产品还是不好的产品,代替人的作业,从而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并且更精准的判断。
在联想全球最大的PC制造基地联宝科技,拥有着全球PC制造业最大的单体厂房和数十条生产线,年订单数超过69万笔,涉及500余种PC产品和超过30万个成品物料料号。智能排程方案在联宝科技部署后,制定生产计划的时间从传统的6小时大幅缩减到1.5分钟,产量提升19%,处理订单数提升24%,交期满足率提升3.5倍。
快仓智能提供PaaS 数字化、图形化的中央控制管理平台,可以直观地监控全场的运行状况。中控平台同时也提供了易于使用的运维功能,方便运维人员对设备和系统进行日常运维。并且可以根据客户需求针对性开发出了一套系统来支持仓储物流、生产制造、线边物流配送等业务场景,而不同的业务场景仅需通过简单配置即可实现。多种机器人协同配合可以实现原料入库,拆零挑选,跨楼层搬运,包装入库,二维码扫描储存等步骤全部自动化操作,大大提升效率并节省大量人力成本,全部自动化方案最多可减少人工成本80%。
联想自主研发了供应链智能控制塔(SCI- Supply Chain Intelligence),该智能控制塔旨在通过构建以数据驱动的智能供应链生态体系,让传统供应链向智能化转型。针对缺少订单全流程管理的可视化这一痛点,智能控制塔结合订单自动化解决方案,探索出订单可视化的方法。通过订单系统集成,基于事先制定的规则,自动完成订单,并创建了订单追踪中心和自动化解决方案,打破了“信息孤岛”,实现了供应链生态体系内业务运营信息的数字化,并可以实时共享。其涵盖的需求供给管理、订单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制造管理、物流管理、质量管理和新品导入等端到端的商流、信息流,通过结构化管理方式达成数据的呈现、查询、统计和分析,联想全球的供应链及合作伙伴都能整体可见。与传统的供应链相比,联想供应链实现了端到端的全价值链覆盖,透明的数据使决策时间缩短了50%-60%;工作流程自动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提升10%-20%;订单交货及时率提升了5%,制造和物流成本降低了20%,库存控制保持了行业领先水平。
上汽大通自建平台上有700多万粉丝和用户,从产品定义、设计、验证、质量问题解决包括定价都让客户深度参与决策,实现了从用户到营销端到研发制造到售后的全面打通。“蜘蛛定制”可以实现上万亿种的个性化组合,完美诠释了自由定制、极客配车的概念。实施C2B大规模个性化智能定制,由数字化平台和智能工厂两大重要载体构成,这实现了“用户驱动企业生产”。
在很多行业,数字化尚未普及,中国政府在鼓励企业进行数字化实践,同时给予规范指导;物联网和大数据也在不断完善中;人工智能需要建立在数字化和大数据基础之上,因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些行业如商业、汽车制造业等相对使用更多的人工智能,也会带动其它的行业尽快实现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