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项》之信息系统
admin
2023-10-01 05:00:11
0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还可以简化为立项(系统规划)开发(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维消亡四个阶段,在开发阶段不仅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还包括系统验收等工作。如果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看,项目的生命周期又划分为启动计划执行监控收尾5个典型的阶段。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5阶段的生命周期:(记忆口诀:规分设实运) ①系统规划阶段 ②系统分析阶段 ③系统设计阶段 ④系统实施阶段 ⑤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

生命周期模型

生命周期模型优点缺点适用情况瀑布模型提供了按阶段划分的检查点;阶段化易于管理。周期长、不灵活;只有在后期才能看到结果。面向过程的结构化方法;需求明确、很少变更、行业基础厚实低风险。计划驱动。螺旋模型强调风险分析、可在各阶段变更;小分段构建大系统,成本易管理。建设周期长;需专业管理结果的可控性缺乏说服力。需求不明确的新开发;高风险、大型复杂项目。风险驱动。迭代模型降低了在一个增量上的开支风险;加快了整个开发工作的进度。早期需要专业的管理和团队。不能完整定义所有需求;计划多期开发;需要降低项目复杂性的。增量模型资金不会被提前消耗;每次增量交付获取的经验有利后面改进。架构设计、接口设计要求高;易失去软件控制的整体性。已有产品升级或新版本开发;对所开发的领域熟悉且已有原型。敏捷开发模型价值交付;迭代周期短;客户满意度高。对人的要求较高;忽略了文档的重要性。小型或中型软件开发团队,并且客户的需求模糊或多变。变更驱动。原型化模型降低风险;加快进度;用户主导。质量及实际环境适应性难以保障。需求不清;结构化要求不高。统一过程模型基于软件工程原则;可裁剪。仅包含开发;不支持多项目。大型软件项目和开发团队;用例驱动。喷泉模型阶段无界限可并行;提高开发效率。人员需求大;文档管理严格。面向对象;对象驱动。V模型强调开发和测试同等重要;每个开发阶段,都对应一个测试。忽视了测试对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的预先的验证。需求明确和需求变更不频繁的传统信息系统。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