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通过科学分析企业所出的内外部环境,从而制定战略决策,评估、选择并实施战略方案,控制战略绩效的动态管理过程,是一种宏观上的管理活动,不仅会考虑到眼前的财富积累,更要根据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发展变化,关注企业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是一种长远性、竞争性的高层次管理活动。
公司战略主要包括增长战略、稳定战略
(1)增长战略:当一个组织想要通过现有业务或新业务扩大所提供的产品数量和所服务的市场范围来谋求发展时,它就要用到增长战略。
(2)稳定战略:稳定性战略的特征是对公司现有业务基本不进行重大的变革。这种战略的一般做法包括:通过提供同样的产品和服务持续不断地服务于同样的客户,保持市场份额,维持公司的现有业务。
二、海尔公司战略
在家电领域海尔“海尔这个品牌是非常成功的, “海尔”不仅是一个品牌,更是国人的骄傲”。提起海尔,我们都会为之竖起大拇指,同时想起海尔的很多故事,正是这些故事为海尔带来了关键性的转折,成就了海尔品牌叫响中国,冲出国门的坎坷之路。
海尔的广告语有三个,一个世界一个家,海尔,中国制造,真诚到永远,这三广告语中隐含着海尔的战略,同时每一个广告语都有背后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张瑞敏先生砸冰箱”。张瑞敏义无反顾地举起大锤砸向冰箱,同时把海尔砸成了全国名牌。
1985年,海尔从德国引进了世界一流的冰箱生产线。一年后,有用户反映海尔冰箱存在质量问题。海尔公司在给用户换货后,对全厂冰箱进行了检查,发现库存的76台冰箱虽然不影响冰箱的制冷功能,但外观有划痕。时任厂长的张瑞敏决定将这些冰箱当众砸毁,并提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不合格产品”的观点,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震动。从此这个大锤为海尔品牌名誉全国,走向世界打下了铁一样的基础。1999年9月28日,张瑞敏在上海《财富》论坛上说:“这把大锤对海尔今天走向世界,是立了大功的!”
第二个故事:“毛宗良先生‘背洗衣机’送到用户家”。
1995年7月6日,海尔广州工贸公司与潮州用户陈志义约好7月8日上门送去他选购好的一款滚筒洗衣机。那时,潮州还没有海尔的专卖店。
7月7日上午,驻广州服务人员毛宗良租了一辆车,拉着洗衣机上路了,到下午2:00 时,车出了问题,而离最近的海丰城还有两公里路。烈日下,小毛守着洗衣机拼命地拦着偶尔过往的车,但司机都不愿拉……就这样,小毛拦了十几辆车没有结果,此时已是下午3点钟了。“不能再等了……”小毛开始在路边找绳子,他决定将洗衣机背到用户家。当用户得知毛宗良为了与自己的约定背着洗衣机而来时,被小毛这种对用户负责的精神深深感动了!
第三个故事是海尔发布了防电墙的技术专利,并形成了国际标准。
2005年,海尔集团副总裁喻子达作为发展中国家企业唯一代表,出席国际电工委员会在德国召开的未来高新技术顾问委员会大会,并当选为国际电工委员会未来高新技术顾问委员会( IEC/PACT)委员,海尔成为第一个进入该机构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
海尔的三个故事,是海尔在企业的三个发展阶段的转向标。第一个故事是信心,在全国的消费者对待劣质产品痛恨却又无奈、渴求优质产品的时候,海尔给了人们一粒定心丸。
第二个故事是爱心,在消费者需要商家微笑的时候,很多企业更是摆起卖方市场中老大的位置,而海尔却不然,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了对“上帝”的尊重,从而使得整个的家电产业进入了服务提升阶段。迄今为止,中国的消费者能够在为数不多得领域内感受到“上帝”的待遇,其中家电领域就是最好的服务之一。
第三个故事则是决心,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在生产能力方面不断提升,大量的生产型企业在出口创汇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因为缺乏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中国成了世界上中低档产品的代名词。在国人低头无奈的情况下,海尔给国人挺起了腰杆,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向世界证明,中国也将引领世界的高端领域。
三个故事成就了海尔品牌。当然,故事中也能体现海尔公司的战略,既保持增长型战略同时又稳步增长战略并存。
战略是一种思维,它只提供战略方针。策略是一种思路,引导企业去想应该怎么做。战术是一种思考,它提供较为具体的手段去实现策略。方法是一种想法,引导具体的行为规则去实现,如果企业要想做大做强,一定要差异化,走不寻常路,寻找颠覆式创新,最终实现战略的落地。
(本篇文章借鉴之前看过的一篇文章,仅是分享而已)
导师批改意见:
1、增长战略与稳定战略相关的内容,建议阅读王赛老师最近著作《增长五线》一书;
2、也可以从“第一曲线”理论,来解读海尔增长故事;
3、张瑞敏本人也讲过“战略本质上就是寻求第二曲线”。
上一篇:企业管理的创新思路有哪些?
下一篇:电商运营工资大概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