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先宣布一个事实:
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这个阶段的 VR 设备已经达到可以日常长时间使用的程度了。
这个长时间,可以理解为下班后到睡觉的这段时间,理论上你可以一直在 VR 里玩和工作。
本文有以下几个内容:
阅读指南:
人生意义是什么?想必诸位夜深人静、贤者时间都多少会想过。
这里不再列举诸多论据,直接给出我的结论(如果这一点有不同的观点,倒是欢迎诸位评论区讨论对齐一下):
1、就个人而言,人生没有意义,我们什么都带不走。但也有意义,我们能获得的只是这一生的体验本身。
2、所以,我们希望这个体验越幸福愉快越好。
什么是体验?
体验就是大脑的感受。(更细一点的生物电信号那一套咱这里就不往下细究了先)
那大脑的感受来自什么呢?包括体验方式和体验对象。
不同的体验,取决于体验对象
比如:
眼睛直接看山,这就是现实;
眼睛看电视,这就是现实和虚拟的结合,即部分现实,他们取了个名字叫混合现实 / MR;(是的,看电视本质就是 MR)
眼睛看一个把你眼睛包起来的设备 ,这就是全部虚拟,他们取了个名字叫 虚拟现实/ VR。甚至还可以你加上体感服装,比如玩家一号里就是这种。
给你脑子插管,把脑子和电脑对接,信息直接入脑,这属于科幻片段,阿凡达和黑客帝国属于这种。
那么,这里有个遗留的小问题,你凭什么觉得自己是眼睛直接看的山呢?
稍加思考我们可以给出一个这样的标准:
我们吃饭的时候, 食物所在的世界就是现实。
但有一种可能,我们在更底层『真正的现实』里,可能已经能模拟食物、睡眠这些感官,我们在这个自以为的现实里,吃饭睡觉的感觉也只是给大脑的模拟而已。
当然,就目前大家的认知,我们暂时不谈这种微乎其微的可能性了。
吃饭的世界就是现实。
前面说了这么多,我们要给出本文最重要的一个定义,即什么是MR,以帮助我们思考问题。
先来看看百度词条:
怎么说呢,这些词条写得非常。。不吐槽了,反正本身也就没想着是让你看懂的。
不过红线部分算是提到了最关键的一点吧。
下面我给出一个我的定义:
MR: 把人的接触对象,部分或全部换成电子设备。
简化版:MR 就是现实和虚拟的叠加, 即 x * 现实 + b * 虚拟(其中 x 可以是 0)
注意:
接触:指的是我们的感官和交互系统直接接触什么。
部分或全部换成电子设备:这意味着,我们体验到的就是全部虚拟(计算机生成)或虚拟与现实的叠加。
这里举个上面的反常识的经典例子:
在我的定义里,我们平时用电脑,也是 MR。
视觉上:我们看到的一部分家具,一部分是电脑成像;
听觉上:我们听到的音乐是电子信号,是电子设备;
交互上:我们操纵手柄/键盘甚至驾驶模拟外设。
这些都是电子设备。
那么这些电子设备都有哪些类型呢?
由于 MR 是由电子设备接管部分感官,所以其实我们的感官有哪些,电子设备就有哪些。
视觉:电视、电脑、MR 头盔的镜头
听觉:耳机、MR 头盔的扬声器
触觉:手柄、触觉手套。
四肢和身体位置交:体感套装、手套、定位器
心脏:加速度装置。(比如我们在环球影城禁忌之旅这种所谓4d或5d游玩设备上,就有这种加速度装置,可以模拟失重感)
电子设备
其实 MR 设备离我们没有那么远,也没有那么神奇。
我们大部分人都体验过 MR。比如:
我们喝醉和做梦产生的幻觉;
耳机
电视
电脑
MR 头盔。
可是,你也能感觉到
前面解释了 MR 设备的本质,远到电视机、耳机,近到电脑、智能手机、MR 头盔,这些都是 MR 设备。
可是为什么最近几年 MR、VR 、元宇宙这些概念才火起来呢?
除了资本炒作的原因外,其实是因为 MR 头盔取得了比较大的突破。
MR 头盔是 MR 设备的一种。
头盔的一小步,是 MR 设备的一大步。
取得了什么突破呢?
我帮大家简单回顾一下最近几年 MR 头盔的兴衰史。
a、2016 年的一波短火。
在 2016 年,VR 这个概念就火了一阵了,甚至 2016 被称为 VR 元年。
当年起来的很多 VR 初创企业,这几年都死了不知多少,好多资本早撤走了。
这次短暂的辉煌,主要的问题是软硬件都很差劲。
硬件:没有非常好用的一体机,效果最好的 vive,需要搭配高性能电脑,基本一个好的效果,都要一万六往上了,而且还需要设置定位器,也不便携,非常得麻烦。
软件:基本软件都还是在一个 demo 状态,没有一个出圈的大作,也很少有能每天持续都愿意玩的游戏。
b、2020年来的持续升温。
这些年 VR 都不算太热闹,但相关的硬件厂商和软件生态也都在不断迭代。
到了 2020年9月,Meta(facebook)发布了 Quest 2一体机(不需要电脑就可以独立工作),在23年 quest3 发布之前的这两年多占到了总市场的 90%。可以说是有了民用级的爆款 VR 设备。
22年9月国内发布了 pico4,价格只要 2k 出头,从此国内有了跻身一流行业的 VR 平价一体机。
据说,23 年苹果这马上也要发布他们的 MR 设备,估计不会便宜,但如果他们加入,相信能为相关从业者注入强心剂,同时也能催生更丰富的 MR 软件生态。
所以可以说20年的 quest 2 可以说是 MR 界的 iphone4,可以真正被大批消费者日常使用。
根据上面我的解释, MR 是感官去接触电子设备,电视和头盔都是 MR。
事实上,苹果也是把 iphone 和 ipad 的 AR 应用叫做 AR 的。
那么为什么 MR 头盔在 MR 里的份量这么大呢?甚至我们提 MR 时,更多时候其实默认指的就是 MR 头盔(或者MR 眼镜),而不是电视、电脑,甚至不是手机平板的 AR应用。
为了解决这个困惑,我们先来看这个问题:
MR 能干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 MR?
其实我在看来 MR 最重要的是两个作用:虚拟对象 + 逼真体验
1、虚拟对象
你可能会说,现实不是更爽更真实吗。
有两点,
第一,现实体验的获取成本高。
比如你在现实里玩一场真的篮球、羽毛球,来一次真正的击剑或拳击,不是挺好的吗?为啥非要虚拟呢?
因为现实里运动,比如乒乓球吧,你要有场地,你要有队友,如果你开始不会玩,你得有人耐心教你,有耐心的可没那么多人哦,有时候你为了进步快,可能得搞个发球机或发球教练,这就费钱了。
如果你是打价的羽毛球,你可以无限低成本培养手感,可以让机器人陪你练习,也可以用发球机练习。
第二,现实世界里根本没有。
比如电脑游戏或MR游戏,经常有的题材就是恐怖游戏,比如生化危机等等,现实没有吧,你又想体验,那只能虚拟喽。
再比如,你练乒乓球,现实里即便是教练喂你球,也不可能每次都喂到同一位置,总会有小的偏差,这对于你技术动作的培养,是稍微会有那么点不方便的。但 MR 里你完全可以定点发球机,每次就在固定位置的位置,分毫不差。
再比如你在现实世界里,打球的时候,球掉了总要捡球吧,MR里就不用。
2、逼真的体验。
上面提到的虚拟体验,比如足球啊拳击啊,我们都可以在电脑上、甚至手机上体验。
但有个问题是这样的体验和真实的体验之间是有差距的,比如我们玩一些游戏的时候,比如GTA,是可以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视角的。
那么从体验接近真实的角度来说,第一人称就是更接近现实的。
前面我提到了,现实就是吃饭的这个世界,我们在这个世界就是看不到自己后脑勺和全身,只能看到我们眼前的东西,所以这就是我们要模拟的现实体验视角。
而且这基本是我们在平面显示器时代能体验到的最逼真的体验了。
注意,重点来了!
而,MR 头盔,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让我们的体验,在这个此基础,把逼真度提升了一大步。
首先,当我们把感官接触的对象换成电子设备时,换得越多、越好、我们的体验就越逼真。
换得越多:我们玩游戏,光看屏幕是不是不太够,是不是要加上音乐,最好还能加上过山车那样的体感装备。
换得越好:都是视觉感官,我们看小屏幕,就没有看投影仪那么沉浸;都是交互设备,我们玩开车游戏用手柄和键盘操作,就没有用开车方向盘外设逼真。
其次,我们把感官换成这些 MR 设备,当然是越多越好,但成本也就越高。
幸运的是,这些感官的重要性不是完全相同,也有优先级的,我们的体验的绝大部分都是来自视觉、其次是听觉、再其次就是交互设备,其中交互设备中手部交互最重要。
而,MR 头盔,做的升级就是把视觉、交互设备这两个事情做了一个巨大的升级。
先说视觉:
MR 做的事情是:
全面接管眼睛
电脑和电视屏幕只是占据部分视野,而 MR 头盔则占据了你全部的视野。
这就意味着 MR 头盔可以全面重新定义你看到的东西,100% 自由度。
如果你没有感受过这个,你可以感受一下近视眼睛或墨镜,这其实就是一个重新定义所有视野的体验, MR 头盔则是把这个视野变成数字生成的东西。
再说交互设备
1、视角:
头盔跟着头动。
电脑和电视屏幕是固定的,但 MR 头盔,是跟着头在动。
这就意味着,当我们想看看身后面的东西的时候,不是像电脑上一样,通过拖动视角键,而是直接扭头到后面,这样的切换视角的体验无疑是更逼真的。
2、操作设备:
目前大部分头盔配的交互设备都是一对手柄,当然也大多都支持了手势识别,但做得都还不是非常流畅。
手柄在你的视野的位置和角度也是能实时定位的,就等于你的双手。
比如当你投篮球的时候,电脑里的NBA2k游戏你是按一个A键投篮,MR 里你就直接像现实里伸手往篮框里扔就好了。所以这是操作上的逼真。
那么有了上面眼睛和交互设备的升级,可以说MR头盔就能在一些场景中达到接近现实的逼真度了。
所以我们做一个总结, MR 能做什么或者说MR头盔或眼睛能做什么?
MR头盔的特点是虚拟对象 + 逼真体验,所以 MR 头盔适用的场景有以下两个特点:
这两者其一或其二。
关于这两点,大家先听个响。
接下来,我来介绍 MR 头盔中的杀手级应用,其中我再介绍它们都是怎么满足上面两个特点的。
下面以 MR 代替 MR 头盔 / 眼镜。
其实 MR 这种新的电子设备之前一直没有民用级爆发,究其原因,除了体验不好、价格太贵以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些黏性非常高的杀手级应用,能让用户每天都能用。
我认为只有产出一款微信、抖音级别的国民级日常应用,才能算是真个破圈。
而目前,我已经看到了一些这样的种子选手。
下面我来邀请他们依次入场。
4.1.1 看电影
在手机上、平板上、电脑上、电视上、投影仪、电影院上看电影,观看体验依次都会升级一个档次。
大的屏幕会让我们体验更好。
另外电影院看电影还能有 3D 电影的体验。
而 MR 的到来,甚至可以让这个体验进一步有个大的升级。
1、大屏看平面 2D 电影
MR 的优势是,只要你想要,屏幕要多大就有多大。
你还记得吗,你的眼睛已经被 MR 完全接管了。
另外请注意!
因为2D电影和3D电影的屏幕还是平面(MR里也是虚拟平面)的,所以你可以设置屏幕旁边的环境。
所以你可以在太空里看电影,也可以在一个山间别墅看电影。
另外再注意!
既然可以设置环境,那环境里不就也可以多个虚拟的人嘛。
所以你可以邀请同样拥有MR的朋友跟你一起在一个虚拟空间里看电影,可以讨论吐槽剧情,可以看到对方的虚拟脑袋。
2、大屏高亮度看平面 3D 电影
其实就是类似在 3D 影院看阿凡达的效果,但效果比在影院看更好。
因为绝大部分影院因为3D眼镜原理和屏幕亮度不够的原因,看到的画面都非常暗,暗部细节都看不清楚。
但因为 MR 看到的是100%亮度的光线,画面也就不会暗。
3、看 180 度 / 360 度立体电影。
前面的两种看电影的方式都是我们在电脑或电影院都能体验到的。
而这种立体电影却是 MR 独有的全新体验。
戴上 MR 看这种电影,就像是你真的在这个场景里面一样,你抬头可以看到上面的景色,回头可以看到后面的景色。
当然,目前这种形式的电影还没有一个特别出圈的电影。
不过那种小电影倒是非常受男性朋友的喜欢,毕竟主打一个逼真。
4.1.2 绿洲
看过《玩家一号》/ 《头号玩家》这个电影的都知道,电影中人们大部分的时间都的在 MR 世界里的绿洲这个世界里。
在里面你可以交友,聊天,赏景, 玩游戏,盖房子,打架等等,除了吃饭睡觉,这里就像是一个现实生活的超集。
那么现实生活中类似绿洲这样的应用有了,目前国际上最火的是 vrchat,国内目前类似的叫轻世界,但内容还不多。
4.2.1、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基本就是你跟着音乐的节奏用手柄和身体去做动作,一般是击打一些障碍物。
国际上最火的叫《节奏光剑》。
国内最好的是《光之乐团》。
如果喜欢音乐的话,基本可以天天玩,也可以作为运动的方式。
4.2.2、alyx
也叫半条命,可以说是目前 MR 制作最精良的游戏。
游戏类型是剧情战斗类。
缺点是即便是这种顶级游戏,因为是游玩类的,毕竟还是有固定的游戏时长的,并不足以让 MR 用户天天使用。
运动在什么时候都不过时,对于要保持身体健康的人,基本是一个刚需。
而在疫情很长时间都要常驻的背景下,居家运动就越来越成为热点。
如果能把运动项目搬到家里来,那么完全可以成为一个用户常驻的 MR 应用。
就目前而言, 推荐两类非常契合 MR 设备的运动类应用。
4.3.1、乒乓球:
如果你喜欢打乒乓球的话,那么我推荐你无脑入手一款 MR 设备。(具体型号后面再介绍)
买 MR 设备,可以有各种理由,但如果你喜欢打乒乓球,那么你完全可以为了打乒乓球而买一个 MR 设备。
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现实都适合搬到 MR 里,受限于运动的范围和自由度,像足球、篮球这种大范围跑动的运动,就完全没法逼真地模拟。
不过未来我倒是期待如果有了手套、脚套设备以后,可以练习定点点球和投篮动作,但真正的比赛,是没法直接模拟得很好的。
而在现在的 MR 设备,不支持大范围移动,那么不移动或小范围移动、主要是上肢活动(最好是只有双手)的运动,就能非常逼真的模拟。
而乒乓球就是这样的运动。
具体来说,推荐的乒乓球游戏叫《Eleven Table Tennis》。
随便搜了个博主,打起球来大概是这个样子:
这款应用完美拥有前面我说的 MR 的两大优势
1、虚拟:
因为是虚拟的,所以你可以设置发球机,完全固定来球的位置针对性练习。
左手就是拥有一个无限球的手,你跟机器人或真人对战的时候,永远不需要捡球。
乒乓球这种运动,一个合适的对手很重要,高手和菜鸟打球,两个人都获得不了乐趣。而在MR里你可以远程匹配跟你水平差不多的玩家。
2、逼真:
大概能模拟现实中打球 95% 的体验。
你可以在这个应用里,从 0 练习成一个乒乓球高手。
你练成了技术或战术,可以把它们迁移到现实中。
当然,如果你现实中本来就是个高手,那么你在这里面就会成为一个空降大佬,这也是这游戏逼真度的体现。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是你个乒乓球爱好者,在上述特点的加持下, 它的黏性会非常高, 几乎可以成为你天天运动俩小时的常驻设备。给我冲!
4.3.2、拳击类
另外一个基本只需要上肢和头部运动的适合 MR 的运动就是拳击。
你可以在里面学到真实的躲避和拳击动作,运动量也还不错。
如果你热爱拳击,那么这也是一个能够常驻运动的应用类型。
国内常见的应用是《Creed:荣耀擂台》。
这种游戏就多了,但都不会每天使用。
比如《水果忍者》、《愤怒小小鸟》这种轻量级的游戏。
我先来科普一下什么叫串流:
我推荐购买的是一体机,离开电脑也能独立工作。
但这样也就不能像电脑那样拥有高性能,就会失去高质量画面。
解决方案就是,把游戏运行在高性能电脑上,然后把游戏画面传输给一体机。
这个传输的过程可以通过有线连接,但这样非常不方便,你不会想玩 MR 的时候脑袋后面拖个线的。。
所以就有了无线传输游戏画面的应用,目前全世界做得最好的应用叫做《Virtual Desk》,大家一般简称 VD。
所以这几乎是一个必备的应用。
其实就是办公应用啦,我们需要把电脑的屏幕传输到一体机上。
其实这个事情 VD 也能做,但 VD 只支持显示一个显示屏,而往往我们办公需要多块屏,提高效率。
而《Immersed》就是干这个的大杀器。
除了多屏办公,它还可以支持多人共享屏幕,营造一种远程办公室的感觉,还能白板写写画画讨论事情。
其实就目前而言,MR 设备的人群占有率还是极低的,比如你在身边问一圈,几乎你的身边就没有一个拥有 VR 设备的。
当然,那种纸板卡片式的就先不算了,那种需要依赖手机才能用,佩戴和观看体验是比较差的。
这里的 MR 设备,还是指的是 MR 头盔或眼镜。
选购 MR 的时候,需要关注的是以两点:
1、应用的丰富度和兼容性
目前很多应用都是只在某些平台上架,如果你是买的别的 MR,那么有些应用你就玩不到。
目前软件兼容性最好的设备就是国内字节的 pico 或 美国 meta 的 quest 这两个系列的设备了。
几乎所有的应用都会支持这两个系列的设备,其中 quest 的应用兼容性又要比 pico 更好,比如有些应用就是 quest 独占的,pico 暂时还不支持。
为了应用的丰富度,在目前而言,你几乎不需要考虑第三种。
当然,即将发布的苹果 MR 还要再观望一下它会玩出什么花来,但价格一定不会便宜就是了。
2、佩戴舒适性
目前 pico系列最新款是 pico 4,quest 系列最新款是quest 2。
pico4 的佩戴舒适度要完胜 quest2。
3、硬件性能
pico 清晰度更高,quest 设备的手势识别更好,但这两点的差异都还不算质的改变,主要还是应用和佩戴舒适性更重要。
接下来是具体型号的推荐,现阶段只推荐两款,分别就是上述的 pico4 和 quest2。
首先是 pico4:
点进连接里面可以看到,有几个选项:
1、128G 和 256G 怎么选:
256要加300块,这个就看你是否需要在机子里下载很多软件或者小电影了。
我个人是在入手了 256G的,这个因人而异吧。目前看的话,大部分轻度用户其实128G是够用的。
2、普通版和畅玩版怎么选:
建议选畅玩版,加200块送一块贴脸的泡棉,同时还送价值200的游戏,当然这个游戏我觉得其实不值啦,都不是我喜欢的游戏,如果能选就更好了。。这里强烈谴责pico的同学,不建议钦定游戏!
因为运动会非常容易出汗,一个人用还好,如果你跟家里人一起玩,你玩湿了的泡棉给别人,就会让人感觉很膈应。。
所以这200块怎么算都是不亏的。
其次是 quest2:
考虑以下两点,更倾向于推荐 pico4。
1、quest2 发布时间已经比较久了(20年),而pico4是22年发布的。而且预计 quest3 会在23年发布。
2、quest2 因为是国外设备,网络设置方面会比较麻烦,而 pico4 是国内生态,开箱即用,非常省心。 包括售后也比较省心。
所以那除非你非常需要于某个特定的 quest 独占的应用,那么我目前还是建议 pico4。
最后,MR 设备未来也会是我关注的一个方向,这篇文章算是个开始吧,本文也会持续更新完善。
欢迎各位有MR设备的朋友在评论区给出大家体验过的应用、游戏或者使用技巧。
有需要评测的,我也会尽快安排。
祝各位在 2023 年平安喜乐,诸事顺遂!
上一篇:了解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