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视频号安安静静看书
admin
2023-09-30 03:21:02
0

踏踏实实卖了1000多万元书


冯唐老师年纪已经不小了,但每周都要坚持视频号直播2-3次。93年出生的赵健,自然“不甘示弱”,也要像冯唐老师学习。于去年8月,赵健开始视频号直播,并尝试带货,每天都会坚持4个小时。


赵健认为,直播是一件长期主义的事情。就像他的视频号简介说的一样:“只想把读书这件美好的事情坚持下去。”


在他的视频号直播间,没有喧闹的“123上链接”,只有他一个人,一台手机、两盏打光灯,对着镜头向读者“平平淡淡”地推荐好书,讲讲历史故事,有时候兴致来了,甚至唱上一段昆曲、京剧。




别人卖书,可能大部分都会优先选择畅销书,而他选书有一个自己的“癖好”,他会去出版社的仓库,挑选积压在仓库底层、卖不动的“冷门书”、“旧书”


比如,15年前出版的《中国大历史》,在他的推广下不仅售空了库存的700套,甚至加印2次,卖出1万多册;24本/套、售价1000+元的文言文冷门书《资治通鉴》,3天售出3000册,目前也卖了1万多册;小众画本《杜诗画意》,售出12000册,目前还在加印…


这些在书店上很难找到的,甚至找不到的书,在赵健的推荐之下,又被重新盘活,焕发生机。


去年“11.11狂欢节”,赵健在视频号开启了出版社专场,帮助中华书局、光明日报出版社把库中老书推荐出去的同时,也让更多读者了解到这些老牌出版社还活着。活动期间,赵健在视频号直播间里分享优质图书更是累计卖出152万元



赵健直播卖书

▲ 图片来源:赵健的视频号


很多读者纷纷在后台留言,自己买这本书的时候都没有考虑价格,单纯是被赵健对于内容的讲述所震撼。这也让赵健认识到,视频号带货确实有很强的潜力,而秘诀其实不在于价格,而是在于优质的图书和内容本身。


“能够通过我的努力,把很多出版社都已经遗忘掉的老书旧书重新盘活,让读者能够看到真正优质的好书,这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除此以外,针对粉丝群体的特征,赵健在直播中还选择了不同类型的书籍:


第一类是为孩子们延伸课外阅读的世界经典名著;

第二类是给职场人士治愈性读物和指导类工具书;

第三类是为年纪较大具有一定社会阅历人士推荐的个人价值与兴趣提升的国学类艺术类书籍。


第三类人群目前的数量其实很可观,连他自己都没有想象到的《黄帝内经》这种书,在视频号里卖出了1.5万册


截至目前,赵健在视频号售出的图书,累计成交额已经破千万了。


视频号带给赵健许多惊喜,而他也想把更多好书推荐给大家。



让读书被更多人看见

吸引更多人加入 一起前行


除了直播卖出外,赵健也会在视频号上附上商品链接,推荐书籍。




▲ 图片来源:赵健的视频号


这是去年11月,赵健在视频号上分享潘玉良的故事,从青楼女子到第一个被卢浮宫收藏作品的中国画家。


如果不是艺术相关从业人员、爱好者,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故事。但经过赵健的分享,视频发布短短两天,播放量就超过400多万


而把这段故事记录下来的,二十年前出版的旧书《画魂》,也被大家看到了。这本书被重新加印1万多册,84岁的老太太作者,也因此有了一个愉快的烦恼:每天在家给这些书签名。



▲ 图片来源:果集 · 友望数据-博主动态


不仅挖掘好书,赵健也想让这些优秀的作者被更多的人看到。他还鼓励、呼吁很多出版社自播,把直播当成正经的业务去做。


赵健认为,自己推荐的书籍更多是凭借着自己喜好去推荐,属于高度个人化的。但读者群体范围广,需求也是多种多样,需要更加专业的机构来一起完成。


“我真心觉得应该有更多有能力的,比我更优秀的老师、年轻人能够加入进来,大家一起来做读书推广这个事情,而且任重道远,一个好的行业是需要大家共生共赢的,让行业变得更欣欣向荣。”


视频号也让赵健被更多的人看到。很多MCN机构向赵健发来邀约,但都被他拒绝了。商务合作也纷纷找上来,赵健也几乎都拒绝了,只有调性十分契合的,才会考虑接。


对他来说,他的能力和专长就是以更优惠的价格为读者找到优质好书,如果做专长以外的事情,就不为他所控制了。


新的一年,赵健的视频号也有新的计划。以前都是单打独斗,后面会考虑建立个小团队,把拍摄剪辑等技术性的内容交出去,自己专心做好内容。


为了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他也在考虑建立矩阵号。甚至坦言,想注册一家属于自己的图书出版公司,从设计到定价,都能更加贴近用户的需求。


从以前的线下书店书会,到如今的视频内容分享、带货卖书直播间,赵健珍惜这种通过读书与读者之间建立的信任感,他也始终都没忘记自己的初心:打造一个纯粹的、可以让人们安安静静读书的地方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