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上周五晚八点,本来预计一小时的线上研讨会,因为学员们的热情,硬生生的延长到了将近两个小时,大家针对设置的主题, 精益与企业战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其中广帅老师作为本次研讨会的主咖和主持人,观点鲜明,一针见血。辅咖林传坤及Stiller都进行了精彩的发言,研讨会参与人员都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讨教在长期实施制造业培训和咨询的道路上,看到了大批的粉丝对于知识的渴求。源于这份渴望,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我们希望将更多的管理方法传递给更多的企业管理人员,助力中国制造业质量的提升。这样的活动会持续的搬下去,有兴趣的就添加安老师一起来参加吧
为了让很多没有参与的粉丝更多的了解精益与企业战略的知识,咱们有必要对上一期的探讨做一个梳理,把那些可复制迁移的经验,传播给大家~ 大家也可以通过下边的问答表达自己的观点哦!!!
精益六西格玛大本营 发起了一个读者讨论你怎么看待精益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以下为研讨会实录:
8月28日晚上8:00由讨教大学主办的第一期线上研讨会在腾讯会议直播举行。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精益与企业战略”,分为两个研讨内容,一是精益与企业战略的关系,二是如何运用精益方法工具落实战略。
01 抛砖引玉
首先主咖广帅老师分享了他的观点:
一、企业战略是靶心,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确定目标。精益是武器,为了实现战略采用的战术。企业的战略需要精益的方法工具来落地,精益需要站在公司战略的高度,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有些企业精益做不好的原因,就是没有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得不到高层领导的重视和参与,往往开展不下去。
二、精益的方法工具相当于武器库,只有选择最适合企业现状的武器,才能最有效的达成企业的战略目标,这也是体现我们个人价值的地方
02 他山之石
接着两位辅咖也各自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辅咖—林传坤:
一、企业战略要解决的是如何竞争的问题。竞争需要几个维度:
1、价格:便宜地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
2、质量:提供优质的产品或服务。
3、交付速度与准时率:快速地,按顾客需求的时间送达。
4、应对需求变化:改变产品或批量。
5、柔性与新产品引入速度:改变。
6、安全: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以及产品的安全性能。
7、生产力:对于企业而言,不断提高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公司利润。
8、库存:万恶之源的库存使资金未能周转,易使企业失去竞争力。
企业要在以上几方面做的比别人好,才能更加有竞争力,顾客忠诚度上升,而精益生产恰好能使以上的几个维度变好,能够提高公司利润,增加顾客的满意度。
二、精益生产的方法或工具多种多样。
如常见的:标准作业(StandradWork)、5S、TotalProductiveMaintenance(TPM)、价值流程图(Value Stream Mapping)、Quality Control Process Charts(QCPC)、快速换模(SMED)、防错(MistakeProong)、拉线设计(Cell Design)、目视化管理、PDCA、柏拉图等等。精益生产在于企业文化的建设,成本的降低,利润的提高,而借助方法或工具就是用来达成这些目标。当然,这是一个持续而不能结束的活动。
在做精益生产改善时,首先需要挑选出对公司业绩增长或成本降低较快的流程,即与公司业务战略相联系,从现状VSM以及未来VSM出发,找出爆炸点,即改善机会,那么对于爆炸点而言, 就是一个小范围的改善项目,比如COPQ改善,此价值流的物流改善,效率改善等等。有点类似于六西格玛里面的Y,然后分解成各种y1、y2、y3等等。在改善这些项目的过程,就会用到精益 生产的一些工具与方法,而每个的这些从VSM识别出来的项目都需有高层领导的支持、指导以及把控。从而使企业的竞争的几个维度变得越来越好,往世界级工厂迈进。
寻找不增值流程或动作,通过简化消除浪费,所以要对相关的工程师作培训,让他们有些了解,如果你足够具有影响力,这最好不过了。
辅咖-stiller:一、公司主要是看质量、成本、交期、安全、士气。精益是加强,是一种方法。如果与公司结合可以走的更远,对公司的竞争力起到最大化的作用。个人认为,精益落地的方法;从战略出发容易得到老板的认同及支持。精益只有在与公司战略相结合,竞争力才会更强劲。精益是公司的一个手段。要想持久必须和公司战略相结合。不制造不良品,最终可以避免不良品流出。企业核心是利润,战略是建立在追求利润的基础上制定的公司战略,精益核心是降低浪费(降本增效),精益与公司战略相结合,可以得到老板的支持,争取到更多的资源,形成公司长期的活动,最终成为公司全员的习惯。全员参与制定战略和制定项目,提高人员的参与感。
二、精益方法及工具只是解决问题的手段,我认为是越简单越有效,方法不在于多,做精益先做点(标杆),由点影响线,由线面的影响,最终形成全员参与,全员改善。
03 集思广益
各位参会者,各抒已见,纷纷将好的做法分享出来,迸发出很多不错的观点。
张雷: 从生产角度出发,最好就是防产出不良品,防产出高于防流出。预防缺陷优于流出缺陷。之前跟公司质量经理有过相关讨论,精益的目的最终实现于产品的防止不良品的产出,防止制造不良品。通过精益手段,包括可视化、可制造性、自动化的检测手段,防止制造出不良品。这个过程中有不良品通过正常手段生产的话,我们就要控制流出,从流出的角度,阻止不良品输出到客户端,得出的经验:如果不产出,在后面防流出会节省很多人员。
打破部门墙,形成部门痛点分享,唯一和他们能讲的就是让他们想办法省钱,给他节约成本的5%或者更多做奖励,才能全员参与。
其实就像企业规章制度和流程一样,企业制度是基于人性本恶的角度出发来进行管理,流程是基于人性本善角度出发的。现在大部分企业的战略目标都是基于客户考虑,PDCA-SDCA的循环。
质量是背锅的,制造型企业所有的问题都和质量有关系,最终80%都是质量背锅。如果一个公司刚刚推行绩效,我建议先从OKR开始,逐步向KPI转化。
136****1573:从自身体会,疫情以来,所有这些生产性企业受疫情影响非常大,以后每家企业对精益生产管理非常感兴趣。自己8个月以来在收集关于精益生产的知识资料,也会和群里的大咖进行互动交流。个人认为:①管理体系应有预防产前、产中、产后、交期保障。②对精益管理,大家还是比较陌生,没有系统性的梳理方式:精益应怎么干?没有系统参考标准。③对于ISO9000 、ISO16949也一样的,老板要支持、中层要坚持、基层要信仰。
目视化控制参数标准、防呆防错预防错误、5S定置定位、GMP设备参数稳定、人员培训操作技能固化、快速换模效率更快、持续改善持续优化。
OPL点滴教育开始,订单增加,新员工能力不确认质量问题肯定频发。人员标准每个岗位333配置,很多达不到,可以降低到222配置。一个岗位要有3个人会,降低标准一个岗位2个人会。
精益职位一定要高,但是精益费钱,如果没有成果,那么精益职位更尴尬。
谈到团队,最痛苦的是跨部门沟通,质量跨部门沟通别个部门以为在找茬,采供部门沟通别人以为是在压榨。。。
精益还是需要从现场管理出发。
质量是满足消费者要求的程度,快速消费品成本敏感,消费者不特别关注质量,一个塑料矿泉水瓶零售1元和一个玻璃瓶矿泉水零售价20元,要求肯定不一样。
137***4296:
细化、明确目标和要求,积极宣导,让所有的人知道目标,知道方向,从思想上接受精益,才能让实施更加顺畅。
精益就是一种文化,持续改善的文化,让改善变为持续发展和持续维持,全员参与,才是精益的最终常态!最好的共赢状态。
企业战略就是那个目标,所有的一切举措,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一切的经营工具也是为目标而服务的。从PQDC四个方面去控制,人机料法环进行分析和改善。
Jason:
我是在制药企业,我们企业战略一般如果定2021年企业战略,提前会在2020年10月组织三天的研讨会,管理层所有人都会参加,由精益部门组织头脑风暴来针对一些集团的战略分解下到具体,通过研讨会得出未来三到五年的战略,再分解到第二年的战略,再分解出第二年的很多项目,就是工厂的工作重点,这些工作重点就是更好的为企业战略达成更好的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战略由精益部门指导各个项目团队去完成。
举例子:半成品,原材料需要质量检测放行的,当交期比较急得时候怎么办?质量部的同事就会把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好,料来后,会立即检测。
个人认为,精益的工具很多要灵活的运用。
推荐给一个工具,Skill Matrix
徐德芝:
精益如能做成公司的企业文化,才能更好的实现精益目的。降低库存、标准化作业、机器自动化、减少人员操作的误差。
今年疫情影响,许多公司都大幅度裁员,8月逐渐回暖,新员工作业容易出错,这种情况如何能更好的开展精益。公司缺人订单猛增,许多公司都是让新员工直接上岗,质量问题频发,究根到底还是要得到高层的支持。
六羊:
精益最基础的就是三不,不制造,不接收,不流出。
战略就是做什么,不做什么。然后分配资源去做。
精益要挂靠运营老板,有效性和效率这两点很重要,有效性就是让客户满意,包括内部下游客户,效率就是降本增值。
189**3520:
疫情下,订单减少,利润下降,成本控制比较严格,在此情况下,如何从公司发展前提开展一些少投入,效果明显的精益活动。
前提是质量比较稳定,现场管理不错。
王林森:
其实战略这玩意不以实际出发胡乱拍脑袋就是耍流氓。另外,精益人员要给自己一个定位,不是给人安排工作,是支持人。
个人觉得精益这个职位,至少在职位上就是很尴尬的,除非高半级,所以高层的态度是其一,高层真懂精益才是关键。平级本身就是强调团队协作,非要精益lead,那不还是耍流氓嘛。所以精益尴尬在你参与,又不负责任。
很多企业还没到做精益生产的程度,就要做精益战略,要智能制造。其实,需要先把基础运营管理做好,不然流于形式一团糟。
这跟背后的组织架构和企业人才战略的支持。
盒子:
还是要做好向上管理,向上管理确实难,影响一个人尤其老板,不是几句话能搞定的,除非机缘巧合get到他的点了。
质量和成本,还是看产品定位、消费群体。
王爱军:
精益是全员的,每个层级,每个员工都要用精益的理念,知识和工具,消除自己工作中的浪费。我们精益要覆盖所有层级。高层领导的顶层设计,也要运用精益工具,自己工作自己改善。如何制定战略有方法论,VSM是高层领导要用的精益工具。
LivZhao:
质量战略规划可以运用与同行业标杆企业进行对标,找到关键质量参数,运用精益工具方法进行改善。
04 结尾
经过1个半小时的讨论,大家意犹未尽,经过梳理,可以得到一些清晰的观点和可以借鉴的经验。
一、精益或质量工作,首先应争取高层领导支持和参与。
二、精益或质量部门参与企业战略目标制定,并将企业战略目标分解到具体、可执行的层面,要让公司全体员工都知道企业的目标、方向及个人的目标、方向。
三、精益或质量从业人员应该不断提升个人能力,掌握更多的工具和方法,才能在运用时有的放矢。
四、要选择最合适(简单、有效)的精益工具、方法去达成战略目标。
希望以上讨论的干货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感谢第一期在线研讨会参与的各位朋友。也期待下次在线研讨会,有更多的人员参与!
下一篇:人工智能AI在客服行业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