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指标,又称唯一关键指标,是产品推广增长阶段最关键的指标,如同北极星给夜行人指引方向,可为产品运营增长指引方向。
如今在激烈的行业产品竞争过程中,用户越来越挑剔,产品及运营工作越来越复杂化、精细化。
想要有效实现增长,想要实现产品价值与用户价值最大化,不再是靠烧钱就能实现,盲目烧钱拉流量,一来用户不一定精准,额外增加筛选过滤成本,二来烧钱能留住的可能没几个,事倍功半费力不讨好。
而运营工作本就千行千面、千人千面,用户下载量、用户UV、用户PV、用户停留时长、用户留存率……运营指标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数据指标越丰富,很大程度能方便产品运营人员,更系统全面分析用户行为信息,挖掘用户痛点需求,以及针对性制定策略拉新促活用户。
但丰富数据指标带来更多参考同时,也更易让人迷失,甚至错把虚假繁荣指标作为标准方向,结果越努力越差以千里。
实际不论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不管产品在何种阶段,都有必要明确北极星指标,为产品运营增长提供准绳及方向。
北极星指标的力量,在诸多公司产品增长过程有所验证。Facebook(如今更名为Meta)是其中的一个,说来唏嘘如今硅谷寒冬,Meta(原Facebook)裁员将达13%,但回望Facebook的增长长大史,北极星指标发挥了巨大作用。
曾经美国社交网络的老大是MySpace,历史久、用户多、资本实力强,最终却输给几个大学生从零开始创办的Facebook。
MySpace公司运营主要指标是“总注册用户数”,而Facebook在成立初期,就把“月活跃用户数”作为对外汇报和内部运营的主要指标。
相比之下,从“总注册用户数”到“月活跃用户数”,看起来只是改变了三个字,却确保了Facebook内部的任何决策,都是指向真实持续的活跃用户增长。
北极星指标,有哪些作用?
作用1:用以指引方向。在各个阶段,制定相应北极星指标,用一个明确、统一的数据指标作指引,让队伍全员劲儿往一处使。
作用2:用以明确优先级。做增长涉及公司、产品、运营的方方面面,任务多、事项杂,北极星指标有助全员更好判断明确事项优先级。
作用3:有助于提高行动力。设定明确数据指标,明确要做的是什么事情,得以拨云见日,大幅度提高行动力。
作用4:落地实操进度清晰。通过这个目标,可清晰定位知晓现状,可实操并观察有无成效,针对性制定优化策略,迭代精进趋近目标。
产品服务的北极星指标如何设定?一个好的北极星指标,可用以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产品核心价值是什么?这个指标能否让用户体验到这种价值?
产品核心价值,指的是产品为用户解决了什么痛点,解决了什么需求。北极星指标应该能反映出用户是否感知到了产品核心功能,北极星指标应与用户痛点需求,及产品服务核心价值挂钩。
问题2:这个指标能否反映用户的活跃程度?
好的北极星指标,能映射出用户活跃程度,而不同行业产品服务,这个指标可能差异巨大,需要深入思考精准定义。
问题3:指标变好了,能否说明整个公司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北极星指标可从宏观上反映出公司的经营状况,即使不看其他细节,单凭这个指标,就可大体知晓公司发展趋势。
问题4:这个指标是否容易被整个团队理解?
北极星指标的定义最好简单易理解,便于团队成员理解和协作,得以不断向指标靠近。
问题5:这个指标是否是一个先导指标?
先导指标具备“及时性”、“周期短”、‘可预警’的特点,可较快反映出当前状况和潜在问题。
问题6:这个指标是否可操作可落地?
指标可拆解、可细化、可落地。
最后,设定北极星指标,并非一蹴而就、并非一劳永逸,可以在各个阶段,过程中不断修正。
更重要的是,为团队找到最适合现阶段的聚焦点,在日常工作中能够齐心协力向一个方向前进,不管是北极星,还是南极星,只要能引导更好地走到终点,都是好星星。
--------------------------------------
觉得有收获欢迎关注公众号【产品运营与增长】,定期更新产品运营与增长干货,不定期读书与提升干货分享,或许能带来惊喜,欢迎分享交流~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