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规划要遵循的原则
企业信息化规划要遵循以下原则:1.服务企业战略目标;2.长远规划,分步建设;3.技术规划要具备前瞻性;4.技术规划要具备扩展性;5.系统设计要具备易用性;6.规划方案要可落地。
含义: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手段,信息化规划要围绕企业战略目标进行,以服务企业达成战略目标为目的。怎么做:企业在做信息化规划时,要获取企业总体战略目标、战略规划、战略步骤,明确企业哪些方面需要信息化支撑,什么时间点需要支撑,紧紧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开展规划。
含义:信息化规划要把目光放长远,绘制长期要达成的战略蓝图;再根据紧要程度分步骤建设,逐个达成目标。怎么做:企业信息化规划要围绕总体战略规划,制定长期、中期、短期建设目标和规划方案。把最急迫需要进行信息化的系统、功能排在前面建设,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优先支撑企业生产、营收目标。
含义:企业信息化系统往往要使用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如果企业在做信息化规划时,不考虑技术趋势,甚至采用过时的技术架构和产品,那么系统建成后没几年就会变得落后,成为限制企业发展的因素,而不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手段。怎么做:做信息化规划时,要对所在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历史和现状有所了解,并了解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趋势,结合自身战略规划,选择适合的技术架构和产品,并适当超前建设,从而让系统可以使用较长年限。
含义:信息化基础设施,如机房、机柜、服务器、网络等,在规划时,要预留扩展空间、槽位、容量、线路等资源;软件、传感器、终端设备等信息化设施也需支持扩展。当系统使用量出现爆发时,可以用较小代价进行扩展改造。怎么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考虑未来的扩展,设备采购要选择具备可扩展的种类。
含义:信息系统设计的目的是为企业和员工提供支撑手段,要以提升工作效率为目的,因此系统需要设计地简便、易用,而不能过于繁琐,成为使用人员的负担。怎么做:在做具体系统规划设计前,要和系统的各方面使用人员充分调研,搞清楚业务流程,思考如何在满足业务要求的情况下更加简便。例如:能采用系统处理的由系统处理,可批量操作的增加批处理功能。
含义:信息化规划的方案在技术上需要是可实现、可落地的,同时在建设难度、建设周期、建设成本等方面,是企业可承受、而非不切实际的。怎么做:在做信息化规划方案时,规划人员要将自己遇到的不懂的地方、考虑到的技术难点及时同相关人员进行说明,讨论是否可行,如不可行应寻找替代产品和方案。方案中应该写明较详细的技术实现方式,并在方案后面增加建设周期、建设预算章节。方案完成后,要与企业决策层、信息部门人员、业务使用人员开会汇报,将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改。
需求调研的目的是了解信息化项目背景、企业信息化现状、建设范围、业务需求等情况,为输出信息化规划方案提供依据。
常用的需求调研方式为:1、访谈:与企业信息化相关人员,包括决策层、信息化技术部门、业务部门、使用人员等,通过交谈、提问的方式获取需求;2、现场调研:通过现场参观、访问等方式对企业工作场所、工作流程、生产设备等方面进行调研;3、调查问卷:采用纸质或电子调查问卷进行调研;4、资料查找:从企业介绍资料、规划文件、规章制度等资料中调查了解;
包括企业的组织架构、主营业务、经营场地、人员规模等。
企业未来的战略规划、步骤及时间、重点业务等。
包括企业信息化的前期建设情况、建设阶段,信息化程度等。
包括行业的基本情况、行业发展方向、相关信息化解决方案、信息化发展趋势等。
包括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提出部门或具体个人;项目的建设动机;要解决哪些业务问题;对项目的关键预期,技术选型要求、建设周期、建设预算等。
不同行业的企业职能机构不同,信息化需求也不同。但总体来说,企业信息化可以分为三个领域,分别为:管理域、生产和运营域、市场域。管理域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等;生产和运营域包括生产支撑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市场域主要是业务系统、企业门户等。需求调研时,可对三个域及其不同职能分别进行调研。
不同的需求调研内容不尽相同,下面为一般软件系统的需求调研内容:1、业务场景:宏观上了解企业要解决哪些业务场景的问题;并详细了解每个业务场景要解决的业务问题、线下业务工作方式;2、业务流程:调研每个业务场景的业务流程是什么,每个业务流程有哪些环节、路径,异常情况如何处理;3、使用人员:调研系统有哪些类型用户,都有什么权限;4、系统功能:调研系统要具备哪些功能;每个业务环节要实现哪些功能;每个环节的用户要进行哪些操作;5、数据:每个功能、业务环节要使用和操作哪些数据;数据源是什么,数据产生的时间段、时间粒度是什么;确定数据的类型和范围;6、规则:调研数据生成的规则、指标的计算规则;7、非功能需求,主要为:①界面要求:收集用户对系统界面风格、版式、颜色的偏好和需求;②性能需求:评估每个功能的业务处理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等;③环境需求:对系统将来使用的硬件、操作系统、网络情况等进行了解;④安全需求:企业对于系统安全、数据隐私等的特殊要求;⑤架构需求:企业对架构的特殊要求;⑥其他需求。
需求调研容易出现以下问题,应当注意避免:1、需求调研不完备:需求调研不全面、不完整;2、对需求理解有偏差:对需求的理解与提出人的想法有偏差。3、需求调研不明确:需求调研不够细致,很多细节不清楚、不明确。4、未挖掘到潜在需求:需求流于表面,未深刻掌握需求。
区别于信息化子系统、功能模块的详细规划,信息化总体规划是站在全局角度,为组织提供整体的信息化规划概览视图,宏观把握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内容。
1、信息化总体规划是为组织绘制信息化建设蓝图,为组织信息化把握整体方向,避免信息化建设迷失在琐碎细节中;2、通过信息化总体规划可以看出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前置条件,发现重点建设内容,便于安排信息化建设优先级;3、通过信息化总体规划可以发现模块使用的共同基础设施、资源、技术框架,便于合理规划信息化资源,提高资源复用度。
信息化总体规划可以从应用架构、技术架构、数据架构、物理架构等方面进行规划,并以架构图的方式进行表示。这些架构图的关系如图所示:
图:架构图关系。
概念:业务架构图是通过对组织业务规划目标、业务模块、业务流程等方面进行抽象、概括绘制的示意图。功能:业务架构是信息化规划服务的对象,信息化总体规划要紧密围绕业务架构开展,要与重点业务模块、重点流程进行呼应。如何规划:将组织的重点业务、业务下的重点职能进行抽象,进行并列呈现或按流程逻辑呈现。示例:仓储物流中心业务架构图。
概念:应用架构(或称功能架构)是指信息系统应用层的功能模块和功能点架构,是使用人直接接触的信息系统表层功能,这些功能用于支撑业务、管理数据资产。功能:通过应用架构可以全面了解信息系统具备哪些功能,从而了解信息系统可以支撑哪些业务。如何规划: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功能点进行排列呈现,并具备一定逻辑性。示例:供应链管理系统应用架构图。
概念:技术架构是指信息系统的技术层结构,包含技术框架、技术组件、技术服务及其之间的关系。功能:技术架构规划需由专门技术人员(如技术架构师)进行,规划合理的、先进的技术框架,是信息系统平稳运行,高效支撑业务系统保证。如何规划:将技术框架、技术组件、技术服务等按相互之间的关系、逻辑进行呈现。示例:技术架构图。
概念:数据架构图用于呈现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流动逻辑,包含数据源、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存储、数据流向、数据处理和数据使用等方面。功能:数据架构图可以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呈现企业的数据资产和数据流动逻辑。如何规划:根据数据的流动逻辑进行绘制。示例:数据架构图。
概念:物理架构(或称网络架构)是指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层,如机房、服务器、交换机、网络、终端等物理设施的位置和逻辑关系。功能:物理设施用于承载系统运行环境、数据和应用系统,物理架构要能满足系统、数据的设计要求。如何规划:将物理设施的节点位置、数量进行抽象呈现,并体现相互之间的关系。示例:物理架构图。
概念:以上五种架构分别从不同层面对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将这些架构按层级关系在一个视图中呈现即为系统架构图。功能:可通过系统架构一个视图了解组织信息化的概览。如何规划:一般按照从下到上依次:物理层、技术层和数据层、应用层、业务层的顺序分布,将主要模块进行呈现。示例:系统架构图。
功能规划的第一步,是将全部功能逐层拆分。先将整体功能拆分成几个子系统,再将子系统拆分成几个功能模块,每个模块还可以拆分成几个功能。针对每个功能、模块做详细规划,整合起来便形成信息化功能规划方案。
功能模块是指用于支撑某一业务场景的功能集合。首先要对一个业务场景进行调研,全面了解业务的流程逻辑,需要实现的功能,构建起功能模块的业务架构图。通过业务架构图可以反应出功能间的逻辑关系。
调研了解功能模块的现状,有无信息系统支撑?有无相关功能?功能是怎样的?数据怎么来,有什么规则等等。并了解业务场景存在什么问题,痛点是什么。
功能规划一般是从业务需求来的。对于一个功能,需要调研清楚以下问题:1、业务需求:调研用户的业务场景需求,业务需求是功能建设的目的和支撑的对象。2、业务流程:对于涉及业务流程的功能,要调研业务场景的流程是什么,每个业务流程有哪些环节、路径,异常情况如何处理;并画出完整的业务流程图。3、使用人员:调研功能有哪些类型用户,都有什么权限;4、系统功能:调研系统要具备哪些功能;每个业务环节要实现哪些功能;每个环节的用户要进行哪些操作;5、数据:每个功能、业务环节要使用和操作哪些数据;数据源是什么,数据产生的时间段、时间粒度是什么;确定数据的类型和范围;6、规则:调研数据生成的规则、指标的计算规则、流程的触发规则等;
在调研明确了功能需求后,需要对收集的需求进行分析,进行合理规划。比如可以将相似的功能整合成一个功能。功能的实现,无非是两种方式:新建和改造。即新建功能,或对旧系统进行改造从而实现新功能。
规划文档有两类,一种是详细的,如需求规划说明书;一种是简明的,如业务规划方案PPT。对于详细的规划文档,每个子功能要包含:业务需求、业务流程、使用人员、系统功能、数据、规则等。对于简明的规划文档,子功能通常只包含:系统现状、系统功能,一般不做详细的数据、规则阐述。
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达成目标的日期要求和信息化建设的边界与范围。
目标只是一个总体的要求和方向,还需要对目标进行分解,将长期规划划分成由若干短期构成的计划,并设置每个短期要达成的里程碑目标,这样才能更贴近落实。
需要对项目的建设成本、投入工作量人天进行一个大致估算,从而为配置资源和制定详细计划提供依据。
明确项目建设目标、大致成本和工作量后,根据总体完成日期和里程碑要求,进行资源配置,重点是信息化建设团队的配置。
明确项目建设团队配置后,对里程碑做进一步分解,制定详细的、合理的项目进度计划,必须包括明确的任务项、每项任务的责任人、任务优先级、每项任务的达成日期。任务的优先级可以依据任务的前置条件要求、功能的重要程度、用户使用的紧急程度等方面综合考虑排序。
对项目达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和分析,并制定风险应对措施。信息化项目面临的风险主要有:难点技术实现风险、关键产品供应风险、建设资金断裂风险、公司战略调整风险、团队骨干成员流失风险等。
为了保证项目建设如期达成目标,需要建立项目定期跟踪和复盘制度,对任务完成和里程碑达成进行监督管理,即时修正计划达成偏差。并建立项目协调和沟通机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即时进行沟通,对团队所需要的资源即时进行协调。
上一篇:淘宝直通车智能推广的原理是什么?
下一篇:2023年高企如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