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看病”的一些小建议
admin
2023-09-29 01:03:00
0

作为一个医疗工作者,其实我一直不太喜欢某网站放入健康疾病检索,输入一个疾病或者症状后,广告太多,而且有的十分隐秘,点进去之后就是什么在线问诊,很容易让人陷入检索焦虑。有的词条虽然做的很专业,但是对于没有医学基础的人来说,无法分辨出哪些是符合自己问题的信息。比如我在门诊遇到有的鼻出血患者问我:“医生我这个会不会是白血病?”我知道他肯定是在某网站查了鼻出血,然后被吓到了。

现在疫情管控放开后,网上关于新冠后遗症,新冠并发症,新冠治疗之类的文章可谓是满天飞,门诊很多患者问我,医生我这是不是肺炎?医生我这是不是心肌炎?医生我的鼻子嗅觉是不是永久丧失了?我觉得关注自己的健康初衷是很好的,但互联网上真真假假的信息,真的是很容易让人陷入焦虑。

作为医生,我在离开校园后依然会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主要的途径也是通过互联网,互联网检索有它的优势,首先便捷,其次是信息量大。就我自己而言,我常用的网站主要是中国知网和用于检索外文的SCI镜像网站。但这些网站的知识都过于专业,我们如果只是想了解一个疾病或者身体健康是否有问题,没有必要去学习这些专业知识,而且也有许多无用信息,没有一定医学基础是很难分辨的。

那没有医学知识基础,我们如何在互联网上检索到实用的健康知识下面结合我的实际使用经验和门诊经历给大家一些专业的小建议。

以冬季常见的鼻出血为例,我在门诊遇到鼻出血,首先我会关注患者的年龄,如果是儿童,那么过敏性鼻炎导致的鼻出血概率最大,如果是老年人,我会进一步询问有没有高血压。然后我还会问几个问题:1,出血多久了,出血量大不大,有没有挖鼻子擤鼻涕?2,以前有过吗?3,单侧还是双侧?捏住鼻子后出血会止住吗?

量大我就要考虑是不是鼻腔里某个动脉破了,鼻出血诱因是什么?有既往史我就要考虑是不是有鼻中隔偏曲,鼻炎,捏住鼻子能止住说明出血点在鼻腔前端,然后我还会进一步检查患者的鼻腔。

你看一个鼻出血需要了解细节还是挺多的,但是你有没有发现,我首先考虑的都是常见病,而不是什么白血病,鼻咽癌之类。因为绝大多数人鼻出血的原因就是这些不大不小的问题,比如过敏性鼻炎,鼻中隔偏曲,气候干燥等等,而像癌症是极低概率事件,这些病除了鼻出血之外还会有其他一些极具特征的表现,没必要拿一个鼻出血吓唬自己。

所以我们并不是检索一个鼻出血就能准确地获得关于自己健康的信息,还需要进行一些筛选。这方面夸克App的健康搜索我觉得做得很专业,比如检索鼻出血,通过智能筛查功能,它会让你完善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发病状态,诱发原因等等,这就完全是从患者的视角来考虑问题,充分考虑到了检索人的状态。能把这些细节考虑进去,我真的感动到哭,真的是用心了,检索出来的结果包括,专家问答、相似病例、药品推荐 在我看来也是十分的专业靠谱。




搜索界面干净整洁,让我这种轻度强迫症的人都觉得很赞。检索结果的内容专业性很强,很有针对性,极大的降低了没有医学知识基础人群的理解难度,不会引起过度恐慌情绪。

再比如说最近新冠常见的“水泥鼻”,也就是鼻塞。

鼻塞的原因可就太多了,如果我们只是随手打开某门户网站检索鼻塞,得到的信息太杂乱。新冠引起的鼻塞属于病毒性感冒引起的,如果以前鼻子是好的,就可以排除一些器质性病变,比如鼻息肉,鼻腔血管瘤之类,我们在检索的时候就要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而不是单纯的检索鼻塞。

还是以夸克App为例子,我们使用智能人体模型助查,点击鼻子的时候,界面上会有鼻塞,流鼻涕等症状,这就是充分考虑到了现实中鼻塞往往是有其他并发症在一起的。勾选好我们自身有的症状,检索出来的结果有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新冠,结果非常贴合实际。然后我们想进一步了解只需要点击阅读下面的专业回答,就能对自己的健康问题有一个很好的了解。



这样的检索才符合实际的看病情况,得到的结果在我一个专业的医生看来也很有参考价值。

综合来说,我们在互联网上检索健康信息的时候,一定要做到细致,但如果没有好的检索工具,容易被海量的医学知识淹没,反而引起焦虑情绪。现在新冠病毒管控放开后,医院门急诊量爆满,看病往往是看病1分钟,排队2两小时。学会在互联网上检索健康知识可以说是当下非常实用的技能,我们在检索一个健康问题时,要综合考虑身体的其他症状等,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而这点我觉得夸克App做的不错,充分从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界面专业简洁,大家可以试一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