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律所品牌运营赋能的9个问答实录!| 何川律师营销
admin
2023-09-28 12:45:19
0

大家好/ 我是何川全网首位原创15万+文字且200+短视频的运营人

每周输出律师/所营销原创干货,欢迎关注


01

因为链接倒逼输出


近期参与了法律同行的一些链接,刚好他们也在做关于律所品牌运营维度的调研报告,于是也找到我这边向我采访了相关问题,本着输出不易,既然输出了就要尽量扩大其的价值的原则我便把其整理成本期的文章分享给大家......

其实这也是我平时在我的1v1律师网络营销拓案训练营里常提到的,作为法律人本身时间精力有限,如果输出内容了,就尽量把内容按每个平台的规则及自己业务的需求分发到多个平台,这样才能把内容价值最大化!

因为如今的网络流量是分散的,你的客户有时候可能在百度,可能在微信,也可能在抖音,还可能是其他几个主流平台……


02

Q&A:采访问答实录


问题(1):您认为百度竞价排名这一推广形式对律师获得案源的影响有多大?

老何答:首先网络上快速获取案源的方式首选肯定是百度竞价投放了,其次是巨量引擎(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等字节系的综合投放平台),因为用户一定是有法律需求才会找律师解决,所以搜索动作是用户第一行为!因此我认为在快速有效的这个维度前提下影响力权重是很高的,但是这个形式不适合大部分个人律师,一定是律师团队或律所并且要有体系化的市场团队参与转化效果才更有保障些,还要预算足够持续投放,这里我就不细说了。


问题(2):您觉得参与百度竞价排名对于律师个人品牌打造有何帮助?又存在哪些弊端?

老何答:说实话百度竞价对于律师个人品牌打造的意义和帮助不大,因为搜索竞价的逻辑是供需匹配,只是为了匹配用户搜索需求去做的一个广告创意和落地页展示而已,而不是说固定沉淀在网络上的品牌。它唯一的好处可能就是有个搜索展现曝光,弊端就是不能被用户记忆,因为竞价广告是瞬时间的,没有长期价值,只有你出价比其他人高才有机会展示,而且带有广告角标,会给极个别用户有“广告律师”的感觉,还一个就是这类比较烧钱,哈哈


问题(3):除了百度推广,您认为对律师个人品牌的塑造,有哪些更合适的渠道和方式?

老何答:律师个人品牌塑造最好的形式我认为还是做内容营销,在某个或多个平台通过体系化输出法律相关内容去塑造专业有特点的律师人设是最好的方式,如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小红书、百家号、知乎、快手等,这是一个需持续投入时间,但能沉淀个人品牌势能和持续产生价值的渠道方式。还有就是有机会多参与行业的一些论坛、活动,嘉宾等事宜,比如律新社、无讼等行业机构平台,通过业内影响同行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模式。再比如:参与一些知名的榜单评选、出书、讲课/发售课程、法律服务产品、百科、网站/创建平台、重大有影响的案件办理宣发、律所协会机构等头衔获取都是律师个人品牌打造的方法其一,在我看来律师个人品牌塑造是体现在执业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多个小小的品牌动作逐步积累而成的,也和我在网络上输出律所运营、律师营销技巧内容其实是一个底层逻辑。

问题(4):您认为一家律所如果要设立品牌运营部门,至少应当设置哪些专职品牌运营人员?

老何答:如果最少我认为两个:文案策划+新媒体运营(需具备综合能力),一个负责策划和写出好的品牌内容,另外一个负责运营传播。

问题(5):以您的了解,目前品牌运营人员在律所内的晋升、发展前景如何?

老何答:说实话,发展前景不好,很多律所主任都把其当做是一个执行岗,认为品牌的价值体现不明显,没有案源业务人员的价值大,而且除了大所运营部门有多人,绝大部分中小所就只有1-2人左右,所以在晋升上面基本是没空间。

问题(6):您认为当前可通过哪些标准评判律所的品牌运营效果?

老何答:一、全网络的覆盖面;二、主流自媒体平台下律所账号的运营数据;三、行业内的知名度;

问题(7):据您了解,当前律所在品牌运营方面投入的预算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您认为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大投入?

老何答:我认为主要用在了装修上面吧,其次是运营人员的工资成本,因为很多律所在品牌上面除了人员投入其他基本很少投入,个别中型律所会投入一些VI设计。我认为在网络的新闻PR、事件营销上应该加些投入。

问题(8):您认为律所的品牌运营人员还需要在哪些专业能力上加强?

老何答:一、对法律行业的深入了解,对法律人的理解,沟通协调和你的策划创意很重要。

二、运营能力,目前互联网行业的品牌、流量、转化等链路的玩法层出不穷,而且用户法律需求的多样性也在改变,所以综合且专业的运营能力我觉得是核心竞争力,所以必须加强。

问题(9):在品牌建设与运营方面,您认为第三方机构可以在哪些方面为律所提供支持?

老何答:因为自己也算是第三方,我认为能给到律所提供支持的无非3方面:一、效率方面:律所的运营多为实习律师或行政兼职负责,效率低,而且成效有限。

二、成本方面:第三方能比律所自己招聘组建团队成本节省五分之三以上,而且还有用人的风险,前期的培训适应成本高。

三、专业方面:不论是品牌还是运营,极少数律师才对其了解的比较深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认为部分第三方还是比律所在品牌运营上面要专业好几个维度。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