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林清玄
今天读台湾著名散文家林清玄先生的散文《桃花心木》,很受启发。
文章讲一位种树的农人,在栽种桃花心木之后,来给树浇水。他浇水没有什么规律,有时多,有时少,间隔的时间有时长,有时短,并且每次来的时候,总要拿上几棵桃花心木的小树苗,用来补栽枯萎而死的树。
林先生很是不解,于是就询问这位农人,农人道出了其中的缘故。
他说,种树是百年的基业。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雨水多少,什么时间下,都是不确定的。树木只有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取水分生长的树苗,就要枯死了。
他还说,如果每天来浇水,定时定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停止浇水,枯死的树苗会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先生得悟: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我们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这位农人和先生都是智者,他们不仅懂得种树的道理,还懂得生活中的哲理和育人的道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种树的农人是按照百年的标准来培育这些桃花心木的。他成功了,培育出了一大片高大挺拔,枝繁叶茂的林荫。
定时定量的水分供给是顺境,不定时不定量的雨水天时是逆境。小树苗只有在逆境中学会适应环境才能生存,这就要改变思想,变被动生长为主动生长,变要我长大为我要长大。树是如此,人亦是如此。
今天的教育,给了孩子们太多的顺境,温室中的花朵,怎能承受得住风雨的打击?
沙漠中有一种植物叫骆驼草,它的地上部分很低矮,而它的根系却异常发达,能够延伸到地下几十米的地方来汲取水分,顽强地生长。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要经历一番困苦的磨砺。成就伟业,更要吃常人难以承受的的苦。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个人也好,教育者也好,都要在这位农人身上汲取智慧,变被动长大为主动长大,自己成才,也要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栋梁。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 公众号 弦歌陈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