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文之前,先向因新冠肺炎付出生命的人致哀!再向奋战在一线的抗疫人士们致敬!也祈愿所有的人都能安康!
企业也是有生命的,因为疫情及抗疫需要,恐怕有不少中小企业会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一样会影响到很多个人,也会影响经济和社会。
疫情一定会过去的,但伤害也是客观和深刻的。人不自觉的容易“健忘”,企业从这次疫情得到了哪些教训和启发呢?下面浅谈疫情给企业管理的六点启示:
从目前来看,此次疫情很早就要了一些事实数据,譬如早在2019年12月份就发现不明肺炎、出现死亡、有人传人的现象、华南海鲜市场很可能是原始传播点等。这些事实数据(拿去发表论文无可厚非,但总觉得道义上有问题)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但没有被很好地组织成信息,去反馈给整个系统。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也是敏感的,不方便多赘述和猜测。我们还是谈谈这给企业管理带来了什么启发吧。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事实)数据只有在得到组织之后才能成为信息,否则毫无意义可言。这句话不一定好理解,我先举个日本车攻占美国市场的例子,大家就一下子能明白德老的厉害。20世纪60年代,美国汽车工业在北美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情况已经开始发生非常缓慢的变化。可以肯定,底特律三大汽车巨头在1962年还没有看到日本汽车会成为他们生存的威胁,当时日本汽车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还不到4%,到1967年,日本汽车的占有率达到10%,三大巨头还是没有看到威胁。1974年,日本汽车达到近15%的占有率时,他们还是没有任何感觉。直到80年代初,日本汽车已经占据美国汽车市场21.3%的市场份额,三大巨头才开始认真反省自己的经营方法和核心假设。1990年,这个数字达到了25%,到2005年,已接近40%。各位看官,到占有率数据攀升到40%了,市场地位就巩固了,才意识到已经太晚了。
在企业中,这样的事情还少吗?大家都扪心自问一下,有多少上了信息软件系统的企业中,能很好地组织(事实)数据成企业管理需要的有用信息呢?
譬如ERP中显示某个客户的销售量,这个数据本身可能一钱不值,必须要有意识地去组织成可供改善的信息。这个销售量同比和环比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幅度如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我们该采取什么应对措施?如此才能发挥数据的价值。
没上系统的企业呢,对很多已经发生的事实数据,我们都是有意识去组织和解读吗?
信息而非数据,如果不能把数据组织成可供管理系统使用的信息,那么数据本身就没有价值。
今天疫情发展到如此严重地步,早期的舆论宣传恐怕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最可笑的是那8个被依法处理的造谣者,事实证明……
为了让这个文章能存活,还是谈谈企业中的沟通机制吧。
在组织当中,都会存在正式和非正式沟通。非正式渠道的信息存在也是合理的,但过多了,那就要反思了,是不是企业的信息不够公开、透明,没有适当的获取渠道等?譬如,组织中非正式渠道都在传言某人的提升不公平、是什么什么关系等。“打压”绝不是好方法,只会适得其反。公示选拔机制和候选人的有关事实数据,那些所谓的“谣言”就会自然而然销声匿迹。
我在服务客户过程中,时常听到因薪酬绩效“保密”而引发的很多非正式渠道的“声音”。我并不是说一定要公布具体某个人的薪酬绩效,但公布薪酬绩效机制本身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邪不压正”是人们的良好愿望,如果企业一开始就做“歪”了,那事情就会反转。还拿薪酬绩效说话,如果企业真的是以成果导向,以贡献论英雄,那就不会害怕公开、透明。如果做不到,那企业要反思。
疫情一开始的事实数据,到底有没有很好地组织、解读为有价值的信息?信息有没有很好地传递和反馈?那又是如何决策的呢(有没有甩锅)?我们不敢主观臆测,只能灵魂拷问一下。如果每个环节都能做到良好水平,目前的“灾难”情景恐怕就很难产生。
还是说说给企业的启示吧。
关于决策,我们首先要强调决策的权责,有权就必须要承担责任,有责任担当才能赋予更大的权力。如果疫情这样的“灾难”性事情发生在企业内,必要要有人第一时间承担责任,不论是什么原因,“渎职”是肯定的。
决策是有风险的,不恰当的决策会给企业带来“生命”危险,就是那么血淋淋,没有口号可喊。
假如疫情相关的政府、疾控部门懂得了决策的边界条件,早一点做出恰当的决策,或许也不至于现在的严重程度。如果用边界条件的思维,连我这个不懂的人或许也能捕捉到关键点:疫情的发生源头可能在哪?会不会人传人?会不会致死?,那么事实是什么呢,时间证明了一切,但代价太大了。武汉方面并没有第一时间关闭华南海鲜市场,钟南山发声之前官方都在说没有人传人……
还是回到企业方面,决策是有风险的,但明确的边界条件,决策出来的通常都是恰当的、风险可控可承受的。我不进一步阐述了,大家自己去举一反三吧。
这不红十字会的事情闹的沸沸扬扬,除非纪委出面找到相关证据,要不然最终还是会安然无恙的,因为他们会找出很多符合有关制度规程的理由出来的。
疫情开始的失控,如果我说是因为相关人士的“不正直”导致,恐怕会招来非议。但如果科学相关的人士能坚持真理和职业操守、政府相关的人士能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会有今天的严重程度吗?
企业打造一支正直的管理者团队至关重要,市场是多变的,决策也是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进行的,流程、职责和制度都有一定的滞后性和潜在的漏洞,破解和应对唯有正直的管理者。
任何一个决策都是有风险的,但一个正直的管理者会始终坚持“什么应该是对的”,而不是“谁是对的”。
目标并不代表未来,但一个正直的管理者会始终坚持目标导向,动用整合一切资源去创造未来。
人都是有所限的,但一个正直的管理者始终会坚守责任,最大程度突破自己的所限、整合带领团队去创造巅峰绩效。
现在全民抗疫,企业受到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上海某机构回复延迟放假期间在家办公,企业也需要支付双倍工资。简直就是不食人间烟火啊,不上班工资照付,企业已经是在承担社会责任了,还要双倍支付,这个还真的有点官僚。
当下企业能不能活下去,第一个拼的就是现金流。企业什么时候能够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目前还不好判断,要看疫情的控制情况,没有再造血能力,只能拼过往的结余了。
那这必然要谈到利润,利润是抵抗经营风险的良药。疫情给企业的一个重要启示,从我的视角看,就是呼唤企业家精神。
德鲁克说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独特标志,它是企业家创造新财富的源泉,也是企业家发挥资源潜力创造财富的不二法门。
创新才是真正的创造利润潜力的根本。如果企业挺过这一关了,请务必重视创新,创造更多的利润了,就可以抵抗更多的风险。
我们希望未来永远不要发生如此“灾难”,但贪婪的人类如果不能很好地克制自己,谁又能保证呢?
关于此次疫情,中医有中医的看法,“气”氛也是重要诱因,他们是从瘟病的视角解读的。因为非本人专业,我就不论对错了。
但气氛和氛围对企业而言却是真的很重要。
非常时期,能不能共克时艰,对企业而言还是有很大挑战的。人是社会人,不是哪一个企业专属的。如果“断炊”了,员工还会在原来的企业坚守吗?如果处理不当,影响了员工心情,还会在原企业坚守吗?这都是即将摆在企业面前的残酷现实。
德鲁克说组织精神能唤醒员工内在的奉献精神,激励他们努力付出,决定员工究竟会全力以赴还是敷衍了事。越是困难面前,精神的力量越发重要。组织精神的塑造非一朝一夕,希望这次疫情能引发企业家足够的思考。
到这里,我准备结尾了。非常抱歉,这篇文章不是给大家如何应对当前困局的现实方法,启示远不止六点,但这六点启示建议可能会影响企业的长治久安,希望能引起企业家们的重视。
上一篇:企业私域运营的“可持续发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