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的一些难题
admin
2023-09-27 07:42:39
0

这里的生产管理,不仅指制造企业的生产,泛指一些有产品制作的企业或个人,包括餐饮和食品制造业。

房地产行业或是项目类行业,其实也算是广义的一种生产行业。房地产需要造房子,项目类的行业需要项目人员进行项目创造,其原理总体来讲是差不多的。

那么,我们今天从订单角度,来谈谈生产管理的一些难点:


  1. 订单不确定或非周期性的客户需求与生产准备之间的矛盾

先排除为跨国公司或大型企业专门供货的企业,因为他们多数企业当年的生产计划差不多提前一年就安排了,所以他们也不怎么担心订单的不确定性问题。当然,能成为跨国公司的供应商,本身的实力也不俗。

更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常常面临着订单不确定的矛盾。

订单不确定时,需不需要平时备些物料?不备的话,怕客户订单下来,一时半刻间生产不了。备了物料,客户数月却不来订单,白白占用了流动资金。

而对于餐饮行业来讲,所谓的物料就是食材。越是规模大的餐馆或酒店,食材的种类就越齐全。不备足的话,万一客人点到心仪的菜,却告之客人没有,会影响客户的体验;备足的话,难免有时会造成浪费。

碰到以上的情况,有经验的销售人员会提前摸清客户的意图,在客户有下订单的想法之前,告诉本公司的相关生产管理人员,由生产管理人员提前准备必要的原材料、辅料、工装模具等。与之相对,有经验的餐厅会提前知会客人,某些食材需要提前半天或一天预订,才能保证供应。


2. 小批量多品种的订单造成的库存上升及资金积压的矛盾

有两种主要的生产模式:一种是大批量少品种的生产模式;另外一种是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模式。

对于许多中小企业,常常要考虑是第二种订单接不接的问题:接了这种订单,生产前后采购、备料、换模的时间长,生产周期短。然后半成品,成品也会占用库存。接多的话,原材料库存,半成品库存,成品库存都会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若此类订单都不接的话,又可能会造成产能不足,工人上班后没什么事做。

有些人可能又会问:日本的丰田公司不是一直推行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精益生产)么?

丰田公司推行精益是没错的。但我们中小公司能象丰田一样强势?---要求我们的供应商:我们什么时候要货,要多少货,你就要按时送过来。而且是随时随地。

小批量,本来订货数量就少,你还要供应商全力去配合你?不现实。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

除了要做好管理细节外,有条件做预算管理的企业,可以先评估一下投入产出比。如果某类客户订单老是造成库存积压,占用流动资金太大,刚采取少接或不接的措施。或者建立客户分类管理,A类为优质客户,B类为普通客户,C类为规避客户。C类客户要严格把关财务风险。


3. PC (生产控制)与MC(物料控制)之间的矛盾

故名思义,PC是生产计划和生产进度管理;MC是物料采购安排和生产前后的物料管理

在PC比较强势的地方,或MC不那么专业的时候,可能会造成MC完全依照或盲目听从PC的指令,从而会放松MC的控制,最终造成物料过量采买,一时消耗不了,从而造成库存过多,物料浪费的不良后果。

若MC过于强势或不当控料,轻则影响PC的积极性,重则生产的进度,甚至造成交期的延误。

所以,大厂的生产管理,一般都有一帮好的PMC人员。既能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又能尽可能减少非必要的浪费。


还有两点,是企业文化和HR方面的问题:

4. 需求升级所带来的较高质量和较高技术,和落后的技能水平的矛盾

产业升级,说到底,还是需求升级了。之前东西只要买得便宜,总会有人要。

现在是买方市场,单单便宜,已经吸引不了众多的客户了。

客户要求高了,对生产而言,质量要求或技术要求也会相应高了,对工人的技能水平也会随之提升。

若企业不去针对性地培养员工的新技能,那么这种矛盾始终解决不了。

同样,若企业管理层不从心底上去真正尊重工人的话,这种矛盾也很难真正解决。


5. ”老式“高压管理同新式工人管理诉求差异的矛盾

有一种说法:”新一代的青年人,宁愿跑快递,也不愿意进工厂。“虽说有些偏激,但也反应了一个客观存在。

青年人不见得不能吃苦,但多排斥单调的工作。

如果还是按照”老式“高压的管理方式,则更不受新一代工人的待见。即使企业好招人,员工招得快,结果也会走得也快。没有成熟稳定的工人队伍,何谈得上质量稳定?

更何况,有些管理人员,自身管理水平不高,对工作纪律和工作规定自己都做不到,偏偏要求下面的工人去做到,在这种”将军“的领导下,能打胜仗吗?


以上只是从订单完成的角度去谈生产难题,至于其它角度,如采取”以数量取胜“还是”以技术取胜“的经营模式,则不在本文讨论之列。(两者对生产的要求也不一样。前者更偏向成本管理,后者更偏向价值管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