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行新媒体运营真的很难吗?
admin
2023-09-27 07:01:52
0

高赞回答都在抖机灵,我以过来人的身份正面回答一下问题吧。

先说答案,确实严峻,有多严峻呢?

现状、数据其他回答都提到了,出现「就业难」现象的本质是因为高学历人才的供给变多了,但就业岗位跟不上,于是大家只能一起卷呗。

跟大家叨比叨比我自己吧,我的悲催往事始于有一天我突然脑子抽了,不想做产品了,于是裸辞,历经2个多月的转行,积蓄全部挖空,堪称是钱包、肉体和心灵的三重折磨……

那段日子我再也不想经历了,真的很迷茫、很焦虑,一方面是严重怀疑自己做的决定,另一方面也对找工作非常没有信心,差点就跑去开滴滴了。




在时代的浪潮面前,人确实只是一粒沙子,风吹起来你就跟着跑罢了。

当然,后面我还是走过来了,至少是找到一份还算满意的工作,开启了新的职场生涯。




相信你看了我的经历,一定能补充一点信心的,我可以做到,你也可以。

下面分成「裸辞之前」「裸辞之后」「苦苦挣扎」「修成正果」4个部分,将我的血泪史和上岸心得跟各位一一道来——

一、裸辞之前,意气风发

产品经理,多么光鲜亮丽的职位,在我看来却是围城——里面的我想出去,外面的人挤破头进来。

1. 产品生涯前半段

在裸辞之前我有过两段工作经历,都是在产品岗,从毕业被校招当产品助理开始,一步一步当上产品经理。

当初其实没有太多关于职业的规划,校招现场不分岗位,草草地做了性格测试,后面就收到了offer,告诉我被录用进了新事业部的产品岗。

「产品,还蛮有意思嘛」带着这种想法的我,屁颠屁颠就赶去公司报道,并由此展开了为期2年的产品生涯。

在新事业部成立的基础下,产品的作用被无限放大,自由度也非常高。只要有市场数据支撑,加上简单的用户画像和原型,新产品妥妥地就提上日程了。

公司的业绩6个月翻一番,事业部总经理立下豪言壮志,薪资随着转正升职水涨船高。

老实说,直到现在我的综合收入也才将将够到当时的总包,那段时间出门必打车,吃饭必埋单,地铁?啊呸!




啊,当年的我真的好天真好无知,竟然相信这般意气风发会永远持续下去。

后面的故事就很老套了,公司遇挫,业务关闭,身边的人走了一波又一波,我是嗅觉非常敏感的人,于是也就跟着溜了。后来我又八卦了一下,基本整个事业部都被砍掉了。




2. 产品生涯后半段

巅峰之后就是下坡路,明白初创业务不稳定的我,选择跑到上市公司做产品,稳定的产品总不会出问题吧?然而我又天真了。

我负责的是公司的看家产品线,一条产品线创造了公司80%的收入来源,自然是备受重视的。

但,稳定的产品并不需要创新,稳定压倒一切。

很快我就意识到,在这个岗位上,我不太可能做出颠覆性的产品,绝大部分时候只是听从运营的意见修修补补——产品不那么重要了。

工作成就感不足,团队融洽的话也干得开心。但公司本身平均年龄偏大,等级、组织意识很强,有时候不做错比做得好更重要,是不是有点编制的味道了?

于是,辞职的想法也就顺理成章蹦出来了,那段时间工作也不怎么上心了,坚信「选择大于努力」的我,开始挑选新的赛道——新媒体运营。

现在回过头看,当初支撑我裸辞想法的,主要是这几点原因:

  1. 产品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趋于饱和之下运营变得更加重要
  2. 越往高处走,产品要背的锅越大
  3. 越稳定的产品越不需要创新

后面领导也感觉到我的异变,多次谈话之后还是意见不合,我明白是时候做出选择了,犹豫不决就会败北。

为了更好、更快地转型,至此我选择,裸辞。

二、裸辞之后,一地鸡毛

1. 接二连三面试失败

计划总是跟不上现实。

在东拼西凑,快速积累了关于新媒体行业的一些认知之后,我开始火速投出简历,也联系了身边的一些朋友帮我内推,如此里应外合,好offer不是手到擒来?

长话短说,扔出去60-70份简历,十几个回复,3场面试,全败。




这场失败也让我意识到,如今的就业大环境是多么恶劣,其实大多数你能见到的岗位都不缺人,hr要么是完成kpi,要么是做人才积累——大多数公司真的不缺人。

外因是这样,那么内因呢?

当然就是我准备的不充分,这年头要不是急缺人,谁还要带你一步步从小白长大为劳动力啊?大把有经验的人都已经找不到工作了。

正思考着,一条条的短信发了过来,一看——信用卡还款提醒。

2. 经济压力浮出水面

有稳定的收入,还款自然不是问题,但裸辞之后,超前消费的恶果马上显现出来,就像一头头饿狼在后面追着,等不及了要把你撕成碎片,啃食血肉

以前有多风光,现在就有多苦逼。每个月交房租堪称是一场内心大战,看着存款数字一天天往下掉,我感觉我的头发也跟着一起掉了。

每天把一块钱掰碎了花,点个外卖都要这里看看优惠,那里找找减免……

在这里也苦心劝导大家:

  1. 没有满足3个月开支以上的存款,千万千万千万不要裸辞
  2. 骑驴找马不是没有道理的,能很好地规避风险
  3. 即使做足了万全的准备,也务必想清楚最坏的打算
  4. 不要养成超前消费的习惯,这直接导致抗风险能力差

当然,越是关键的时候越要冷静,在深刻的思考之后,我认为我必须坚守初心。

既然已经开了头,那么就用最短的时间,完成系统化的新媒体知识的学习。节流已经救不了我了,开源是唯一的突破口。

三、苦苦挣扎,痛并愉快着

感谢这段经历,虽然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后怕,但也教会我很多,无论是知识还是人生态度。

学习的时间比我想象中还要长,从夯实基础到实战演练,前后我花了整整2个月,这还是在脱产学习的前提下。

但现在你问我后不后悔,我的回答是绝对不会。

系统、深度的学习真的太重要了,体现为两点:

1. 对新媒体有更深理解

其实在报班学习之前我想了很久。本来手头就很紧,而且是越来越紧,如果我学习了但还是找不到工作,经济压力会更大,甚至会断流,导致信用崩坏。

但我最后还是选择了付钱来换取高质量的教育,裸辞和转行都是关乎人生走向的重大决定,连行业都还没摸清楚就盲目跳进去,只是从一个坑跳进另一个坑而已。

我不想因为省了这点钱,仓促敲定了未来可能深耕数十年的行业,一步错步步皆错。

我觉得如果能真正学到受用终生的知识,那么后面他能给我带来的价值是不可量化的。

2. 对面试有更强把握

前面也说到,现在基本没有极速增长的行业了,而成熟的行业是不需要那么多小白的。如果你没有实战经验,面试的时候就只能瞎吹,即使找到了工作,也必定不是太好的。

现在你能见到、搜到的新媒体培训,就没有不带实战演练的,因为培训者自己心里清楚,如果学员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到时候找不到工作肯定回来往死了骂你,口碑一下子就扑街。


在认知到系统学习的重要性后,我开始寻找相关的课程,相信看到这里的小伙伴跟我一样,也是懂得知识的可贵的。

过去我也对比了很多家新媒体培训课程,像主流的某三课、某石、某撇都有了解。

一般像这样的培训都会有免费的体验课,在体验之前千万别花几千块买课,买完才发现不适合就晚了!

各家培训机构的侧重点不同,这里我也整理了一下:

  1. 三节课——有璨老师的机构,权威性比较足;缺点是不太聚焦在运营这一垂直领域上
  2. 暖石——经常拿出来跟半撇对比,优点是课程深入浅出,比较适合入门;缺点是教得不深,没有涉及到深度的一些营销理论框架,适合纯新手
  3. 半撇私塾——定位很清晰的一个机构,优点是垂直度高,只做新媒体教学,且实战项目非常多;缺点是课程学习难度大,敷衍了事的话一般是很难通过的

最近半撇在推限时免费的「新媒体自习室」体验课程,对新媒体行业有兴趣,想要有系统认知的可以重点关注一下!先通过免费体验课了解清楚,能白嫖就先白嫖,毛爷爷绝不能乱花出去!

不过,脱产学习的那段时间其实比上班还要忙,白天学习加写作业,晚上就开始做账号、写文章、积累素材。没点毅力的小伙伴还是不要学我了,我属于是压力越强效率越高的体质。




痛并愉快着,我在2个月的时间里学了很多,从营销理论框架、文章结构拆解,到了解新媒体平台,并真正开始创作,付出了多少努力真的只有自己知道。




关于学习,我也总结了一下心得,各位不妨试下:

  1. 做笔记,即使你后面不看也可以,关键是眼睛看完要动手做一遍,记忆会显著加深
  2. 既然做出决定就不要犹豫,埋头坚持,1周左右就完全适应了

在用功学习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承压能力也变强了,算是一个意料之外的收获?

坚持学习和积累,坚持向内生长,让我最终得以修成正果。

四、修成正果,重新开始

1. 自此完成华丽转型?

在苦苦挣扎2个月之后,我终于对新媒体有了全面、系统的认知,也通过实践积累了实战经验,做了一套自己觉得还算ok的作品集,于是我开始重新投简历。

你以为接下来就是华丽转身,从此走向人生巅峰了吗?

当然不是,现实又一次给我上了一课。同样是投出去几十份简历,5场面试,依旧没有offer。但是跟之前不同的是,5场面试有4场通过了初面,最后是都卡在了业务面。

5场失败,我心态都崩了一半,感情这是白努力了?

2. 终于等来新的开始

回家之后赶紧联系我的导师,跟他一五一十叨叨清楚,谢谢我负责任的导师,他一针见血指出我的问题——面试技巧不行。

是的,单单有底气还不够,如果不能把所学所做清晰地表达出来,公司同样是觉得你还不够资格去担起这份职责。

后面我按照导师的建议,把面试篇课程又重新琢磨了几遍,还发疯似的在镜子前面自我演练,直到做到无论出现哪条问题,我都能噼里啪啦大说一通。

后面又重复了投简历、面试,这次我收获了2份offer,薪资待遇都还不错,肯定是比不上巅峰时期的收入,但起码我有了翻盘重来的机会。

除了学习之外,面试技巧真的也非常重要,以前我是比较随心所欲的那种,hr问啥我说啥。也不是说不行,但没有针对性地练习和准备的话,成功率会降低。

关于面试,尤其是转行面试,这两个问题要用心准备:

  1. 为什么要转行?
  2. 面对不熟悉的行业,你是怎么迅速了解的?

面试者一定会问你这两个问题,一来考察转行动机,看你的逻辑是否清晰;二来看稳定性,毕竟公司不会想要一个整天跳槽的员工的。具体的逻辑拆解和话术,可以看看我的文章——

从入职到现在也超过半年了,期间我把之前荒废的运营知识分享号重新捡了起来,希望能给在挣扎、跟我过去一样的小伙伴一点帮助,没有废话,全是呕心沥血的干货。

至此,可以说是终于修成正果。后面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但我已经迈出第一步,接下来就是踏踏实实地走。

尾声

我的经历其实也正如很多很多从零转行的人一样,有痛苦也有收获,如果我的经历或者心得对你有哪怕一丁点的帮助,我会非常开心!

再次重申一点,没有想好千万不要裸辞!!!你看到的是我修成正果,却没有看到很多很多人因为错误的决策,把自己的人生带进了沟里。

如果你真的考虑清楚了,那就大步大步地走吧,无论是利用免费的学习资料也好,付费的课程也好,一定要系统、深入地学习,别想着今天我学了,明天就能找到好工作,在现在的大环境下确实不太可能了。

最后打扰大家一下,我跟小伙伴们做的运营知识分享号,每晚8点会更新干货内容,偶尔也不正经地跟大家聊聊天,吹吹水。




我们花了2周时间整理,很用心地为大家准备了一点小心意,来跟我们一起长大吧~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