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 —— 生命活动的动力
admin
2023-09-27 06:44:05
0

能量,也叫热能或热量。人的一生中都需要从食物中获得能量,用以供给生长、发育、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和从事体力和脑力劳动。人们即使在安静不动甚至熟睡的情况下也需要能量,用以维持呼吸、心跳等最基本的生理活动。如同机器一样,能量供给一旦停止,机器也就停止运转。人也一样,一旦停止供给能量,生命也就终结。所以,能量是营养上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一 能量单位

能量的多少在营养学上习惯用“卡”(卡路里,calorie),由于用“卡”作为计量营养的单位太小,所以常用“千卡” (kcal),1000卡称为1kcal;国际上使用焦耳(Joule,简写为J)或千焦(焦耳的1000倍,kJ)表示。普通居民中通常习惯于用卡(cal)或千卡(卡的1000倍,kcal)表示;两种能量单位间的换算为:1 kJ=0.239 kcal 1 kcal=4.184 kJ

二 能量来源

人体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糖类(即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素。三者在体内经过氧化都可以产生能量。三大营养素在体内的氧化同煤、汽油等燃料的燃烧非常相似,只不过体内氧化是在酶的作用下,很温和地进行的;而燃料燃烧是在空气中氧的作用下激烈地进行的。在体内氧化能够产生能量的营养素称为“产能营养素”或“热源质”,实际上就是人体所需的能源物质。

1g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氧化产生的能量为:7.15kJ × 98%吸收率 = 16.81kJ (4.0kcal)

1g脂肪物在体内氧化产生的能量为:39.54kJ × 95%吸收率 = 37.56kJ (9.0kcal)

1g蛋白质在体内氧化产生的能量为:18.2kJ × 92%吸收率 = 16.74kJ (4.0kcal)

1克酒精在体内产生的能量相当于29.29kJ (7kcal)

三 人体对能量需要

人体对能量的需要与消耗是一致的。在理想的平衡状态下,人体对能量的需要等于其对能量的消耗。成人摄取的能量主要用于维持基础代谢、体力活动和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三个方面。对儿童、青少年、孕妇和乳母而言,还包括特殊生理状态下的能量需要。

1 基础代谢

即机体处于清醒、空腹、安静状态下,用于维持体重、心跳、呼吸、各器官组织和细胞基本功能等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

2 体力活动

每日从事各种体力活动消耗的能量,是人体总能量消耗的重要部分。能量消耗与劳动强度、持续时间、工作的熟练程度有关。其中劳动强度是主要因素。


3 食物的热效应

即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它是指摄食后食物的消化、吸收、运转、代谢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它与摄取食物的成分有关。摄食蛋白质的食物的热效应最大,其能量代谢比基础代谢提高30%,摄食碳水化合物提高5%~6%,摄食脂肪提高4%~5%。

4 用于生长发育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青少年,能量还需要用于生长发育;孕妇为了满足胎儿的生长发育和自身生殖器官在孕期的增长也需要相应的能量。

四 能量的推荐摄入量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体力活动强度,人体需要的能量并不相同。根据我国居民膳食习惯,建议产能营养素的供能比分别宜为:碳水化合物55%~65%,脂肪20%~30%,蛋白质10%~1 5%。年龄越小,蛋白质、脂肪的供能比就可适当增加。

五 如何判断能量是否平衡

判断能量是否平衡最简单的方法是量身高、称体重,然后按下式计算体质指数(也叫体重指数)。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成年人体质指数(BMI)在18.5~24.9为正常,≥25为超重,>30为肥胖;<18.5为消瘦。

参考书籍:

1 赵法编著,均衡营养:为健康打好基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

2 夏俊杰,张开金,孙明伟等编,健康管理理论与实践第2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04.

注: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