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者运营中,“拉新”与“留存”占据了绝大部分工作。存量用户运营做得再好,也会面临着生命周期递进而流失。如果一个企业只专注于存量用户的运营,那么走向用户规模萎缩是必然的,所以拉新是企业在消费者运营的长期战略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否有持续的新用户流入,体现了在竞争领域对消费者的吸引力,甚至能反映出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生命力有多强。
现今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传统企业也纷纷踏上数字化转型,布局新零售,App/公众号/小程序等全矩阵的产品,几乎成了每家标配,线上流量的争夺越发激烈。新零售企业有着强烈获客的需求,但渠道推广却呈现出获客越来越难、成本越来越高、代理商作弊手段越来越仿真等态势,做好推广渠道的评估显得尤其重要且紧迫。
在研究怎样评估推广渠道之前,先梳理一下线上渠道推广的业务范围与流程。常见的推广渠道有搜索引擎排名(百度等SEM)、信息流广告(朋友圈广告、今日头条、微博、小红书等)。
推广渠道的形式十分多样,但其结算模式基本可总结如下:
1. CPA:cost per action 按用户激活计费
2. CPC:cost per click 按点击计费
3. CPD:cost per download 按下载计费
4. CPS:cost per sale按销售额计费
5. CPT:cost per time按时间计费
6. CPM:cost per mille按千人展示计费
如百度的SEM一般按CPC结算,信息流广告则包含了多种的结算方式。广告主根据自家产品业务属性和需求来选择的推广渠道及结算模式,如销售偏向较强且低频的业务,如汽车销售类、家装、婚恋用品等,则可能选择CPS;对时效性要求较高的,如电商的购物节引流,则市场上选择CPT的较多,对转化效果有要求的可能会选用CPC、CPD、CPA。
如此繁多的结算模式,都是为量化代理商与广告主之间的交付工作,类似一个KPI,服务的代理商就按这个指标来进行推广交付,这在为广告主清晰采购目标的同时,也为代理商在掺量作假上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广告类型掺假作弊方式CPA刷激活量CPC刷点击量CPD刷下载量CPS刷单CPT-CPM刷曝光量
上一篇:招商如何拓展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