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知产审判的难点痛点,她说透了
admin
2023-09-26 18:28:07
0

1月28日晚的新闻联播

小编在镜头里捕捉到一张熟悉的面孔↓↓




这不正是杭州互联网法院院长杜前吗?




还记得2017年8月18日

杭州互联网法院揭牌当天

她带领班子宣誓




她曾担任审判长

公开开庭审理杭州互联网法院首例行政案件


这次在新闻联播中“出镜”

是杜前作为专家

在十三届全国政协第十九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发言


这次座谈会聚焦“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

她的发言自然也着眼于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创新


守司法为民之正 创知产保护之新

杭州互联网法院院长 杜前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网络环境下的知产司法保护力度日益加强。作为全球互联网司法领跑者,杭州互联网法院被称为世界司法史上的里程碑。成立一年多来,我们大力推进技术在互联网知产审判中的运用和融合,2018年受理互联网知产案件近5000件,占浙江省知产案件五分之一;高质量审理了一批标志性案件,如“小猪佩奇”著作权案获国际盛赞、淘宝诉美景大数据案入选2018年度全国十大民事行政案件。同时,由于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司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对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思考,建议如下:


一、建议修订民事诉讼法,赋予互联网审理模式更高法律地位,进一步保障鼓励创新发展

知产司法保护的一大痛点在于成本高、耗时长,一个案件判决下来,可能最佳保护期已经过去,经济利益贬损,进而影响创新热情。我院全球首创的全流程在线审理模式、异步审理模式,突破空间、时间限制,让当事人零在途时间、零差旅费用,审判效率大幅提高。同时,我们研发以大数据、云计算为支持的人工智能辅助审理模式,让知产案件同案同判,让诉讼结果可知可见,真正从源头上预防侵权、减少纠纷。


但目前,在线审理模式仅仅局限于三家互联网法院适用且需当事人同意,而异步审理、智能审理仍无有明确定性,建议加大论证和研究,完善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互联网审理模式的优势。


二、建议研究出台电子证据法,建立国家级司法区块链联盟,从根本上遏制网络知产侵权行为

说完痛点说难点。网络环境下,由于电子证据存在易篡改、易灭失等先天属性,知产案件审理面临“两头难”,不仅侵权证据难以举证,连权利人的原创性都很难证明。为解决这一难题,我院率先全球上线电子证据平台和司法区块链平台,从源头上解决电子证据的生成、传输、存储、提交等整个环节的可信、可用问题。


去年12月6日,中国网络作家村加入司法区块链,作家们可以通过司法区块链第一时间对发表的作品进行确权,也可以通过司法区块链对侵权行为取证固定,被作家称为司法对中国网络文学20周年发展的最大献礼。

但由于电子证据平台和司法区块链是一个全新的应用,且目前仅在互联网法院主导下建立了局部联盟,因此,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整合一个平台、统一一套标准,并鼓励更多机构加入,运用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减少侵权行为,促进社会诚信。同时,根据司法实践,建议启动电子证据相关立法,健全新时代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


三、建议完善跨境司法协作安排,输出互联网司法中国经验,提升网络空间知产保护国际话语权

互联网法院探索互联网司法新模式,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截至目前,已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最高法院院长、司法部长等官员前来参观访问。去年年底,阿联酋司法官员来我院参访后表示,跨境贸易在阿联酋越来越普及,希望将我院的网上诉讼平台向阿联酋国民开放,并能共享互联网司法模式。


这给了我们很大启发,我们积极进行了对接和推进,但也遇到互联网跨境司法在管辖、法律适用、判决承认与执行等国家司法主权上的冲突,建议从国家层面给予支持、安排,探索建立互联网知产国际司法保护机制,服务保障“一带一路”建设,为网络环境下知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编辑:冼小堤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