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年轻人们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后浪”。半个月后,年轻人们又多了一个新的tag,叫“入海的后浪”。
”
《后浪》引发的讨论热潮还没过去多久,5月20日,B站又悄然推出了“下篇”,名为《入海》。
这都来源于B站一场声势浩大的营销活动。如果说,一经发布便刷爆社交平台,引发了极大的讨论的《后浪》,是以老一辈的口吻向新一代年轻人表达了认可、赞美和祝福。
那么,这次献给即将毕业的人们的《入海》,从画面内容到歌词,则是以年轻人的视角,向观众讲了一个初入社会“跃入人海,各有风雨灿烂”的生动故事。
壹
无论是「后浪」还是「入海」,两部作品共同点是对话对象都是年轻人。截至目前,B站平台上「后浪」的播放量已突破2400万,舆论层面关于“后浪”的讨论仍经久不息。而刚刚发布不久的「入海」播放量也已达412万,并引发了新一轮的讨论热潮。
后浪入海,连起来一看便生出诸多韵味,在《后浪》那篇演讲的末尾,何冰说,“奔涌吧,后浪!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这句话暗示,《后浪》设置的场景是一条河流,何冰那一代的“前浪”们和作为“后浪”的年轻人是在同一条时代长河里,虽然视频引起的反响,大抵只能算差强人意。
对于年轻人来说,毕业不仅是学生时代的结束,更是一个人独立面对着社会、人生和未来的象征。面对未知的生活,迷茫、失落、焦虑、忐忑也成为困扰毕业生们的痛点。
经常与年轻人打交道的B站,精准洞察到即将毕业的年轻人所共有的迷茫心理,因此在毕业季到来之际,联合毛不易发布《入海》单曲,并邀请张大鹏导演为单曲拍摄MV,献给即将或者已经毕业的年轻人,希望通过这首歌给迷茫中的年轻人一些指引以及面对未来的信心与勇气。
作为《后浪》的姊妹篇,《入海》是以音乐故事片形式呈现,歌曲由毛不易演唱,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毕业季的种种心事,以主人公的视角想象了无数种不同的未来。叙事丧中带暖,既展现了年轻人初入社会的无措,也有历尽失败后的慰藉与喜悦。
“这才是后浪最真实的模样。”在B站《入海》的弹幕中有人感慨。也有人说“仿佛看到了未来的自己”,“既害怕又期待”;也有人说“毕业多年,又想了自己那一段心酸过往,感谢那时的自己”。
贰
不管是《后浪》还是《入海》,B站的核心目标都是两个字:破圈。
B站近年的“破圈效应”使得用户群体从最早期的二次元社区转向更为广泛的大众化文娱定位,用户基群不断扩大。
根据最新数据2020年一季度哔哩哔哩月均活跃用户同比增长70%达到1.72亿,移动端月均活跃用户同比增长77%达到1.56亿,日均活跃用户同比增长69%达到5100万。月均付费用户数增至1340万,同比提升134%。
▲B站用户数量(单位:万人)
从B站最近发布的2020年Q1季度财报来看,月均活跃用户同比增长70%达到1.72亿;移动端月均活跃用户同比增长77%达到1.56亿;日均活跃用户同比增长69%达到5100万。在此基础上,B站的商业化能力也进一步提升。月均付费用户数增至1340万,同比快速提升134%。
二次元起家的B站,聚集了更年轻的一代人。成立的前三年里,B站一直实行邀请码制度,即便到了2013年对全社会开放注册,也必须回答一百道以ACG知识为主的多项选择题才能通过,对注册会员的把控造就了B站早期浓烈的二次元氛围。
2020年一季度,B站通过考试的"正式会员数"达到8200万,同比增长66%,日均使用时长达87分钟,环比增长10分钟,第12个月留存率超过80%,这些数据表明在用户大幅增长的同时没有因社区氛围变化导致严重的用户流失,B站的基础还比较稳固。
叁
话说回来,那些被《入海》感动的年轻人们终有一天会发现,无常是生活的常态,好的坏的都需要承受下来,这是生命的张力所在。
《入海》比起《后浪》更为接近当代年轻人的现状,受得了广泛的好评,也为B站博回一局。
在MV里,很多90后表示能从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一个最为普通不过的影子。
有时候人特别容易感慨,不知道是从毕业证拿完开始,还是从正式踏出校园开始,所谓的大学友情,就开始快速变淡了,以前经常活跃的聊天八卦群,也早已置于聊天记录的底层。
也许,人生就是这样,一边入海,一边丢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