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勒先生讲,企业就是干两件事
一个是营销,一个是创新。
营销,是把产品卖出去。
创新,是创意出新的赛道(战略)、产品(方法)、组织、渠道、模式、文化、价值、制度、形象、服务、调性、公关活动等。
如果从这个定义上看产品其实就是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产物。这个给我们提了一个醒,不会营销的企业只会在供不应求的市场上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而在供过于求的事情上却显得相形见绌了,越是市场的寒冬,企业越要把营销提到这个重要的位置,这不单是企业生死攸关的核心,更是企业对用户深度理解,对市场对人性深刻的洞察和长大!
最近辅导企业中我一直强调就是一定要借着市场不好这个事情,来真正来打自己的基本功。
很多小微企业做了5年10年,并没有沉淀出一套方法论和专业认知沉淀,还是停留在能人主义,但是能人在市场压力来临的时候显得部分认知无限,综合认知有限,市场难题升级了,要解答不再是一个公式治百病了,而且一道题里面有几何有代数等综合性,但是以上的做法聚焦单一也粗暴,市场好的时候,把问题掩盖了,反正30分就是全班第一,不会做的题也没有关系,但是在市场压力大的时候就显得迷茫,很正常的,因为市场的标准提升到保底60分才能及格了,这时候你就会发现原来不是自己很牛,而且之前班级大家的水准有限,但是这时候那些平时默默打基本功的人却屹立不倒!
即使经营者对未来充满信心,对,创业者没有乐观的精神是无法坚持创业的,但是没有稳打稳扎去沉淀出企业的基本功,缺乏一些最根本的企业经营认知,比如业务模型的验证,组织的构建,销售流程建设和优化,团队人员长大需要的认知沉淀,企业目标管理等,会发现怎么每天自己都在积极上班,但是结果却不如人意呢?
如果这个时候还不警惕看到自己基本功的缺乏的时候,盲目按照惯性往前冲,以为是市场好的时候30分就及格就能赚到钱了,其实越走越危险,就是用运气赚来的钱用实力亏掉了,我们说经验主义经验主义,这就是经验主义有时候是一个坑,经验一定要多维度分析当时是天时地利人和,很多人经验是建立在错误的归因上面,就是抓不住本质的人和抓到本质的人同样的努力,生活品质却千差万别。
很多企业经营基本功是缺乏的,忙时没有空去做,忙着抢钱,闲时又焦虑了有浮躁,又不愿意,最重要也没有意识和能力去做这才是最可怕的,而基本功才是真正滋养企业做强做大的根本,也是一个经营者真正能自我长大的养分。
总是想着搞定几个大客户的思维是过往市场繁华的时候,在当下,越是企业大经营压力越重,做不到同等档位性价比有竞争力的企业分分钟被市场淘汰,是正常的,与其思考如何搞定客户,不如思考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如何在专业的领域上帮助客户同步长大,这才是在市场疲惫的时候真正能突围的企业,一个企业要长大一定要历经市场低迷的周期的,因为只有市场压力把内功不强的企业压垮才有客户的流出,真正内功强大的客户才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客户群体。
对外求不如向内看,好好地用自己优势帮助他人获得更好地发展,利他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