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后,万物萧瑟,保存体能、补充营养还是必需的。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抵御严寒的能力,促进新陈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为人体需要的能量。除了进补之外,还要注意调节饮食,休养生息。
冬至养生,谨记 “三不做、四不吃” 原则。
1、早睡晚起,不熬夜
冬至开始,就正式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节了,也就是常说的“数九寒天”。
冬至时节,万物潜藏,人们在养生时要注意顺应自然规律,早睡晚起,收敛阳气,让身体的各项机能可以蓄积更多能量。
2、运动不要过量
冬天可以加强体育锻炼,但要量力而行。
可以选择慢跑、快走等运动,运动前做好热身活动,待身体适应后再开始运动,运动量要从小到大,逐渐增加,防止剧烈运动导致拉伤。像篮球、足球、羽毛球等运动量大的运动,尽量少做或不做。
3、注意保暖,不受凉
进入冬至后,冷空气活动更加频繁,降温幅度也会进一步加大。
我们此时需要注意保暖,身体暖和了,人体的气血才会顺畅,才能够少生病、不生病。寒冷时要适量增添衣物,尽量穿保暖透气的衣服,避免闷热出汗,避免遇冷风受凉。冬至后,昼夜温差加大,夜晚的温度会更低,所以睡眠时更要注意暖和,保持气血畅通。
冬至前后要注意补充营养,养精蓄锐,通过饮食提高自身体质,增强抗寒能力,在饮食上应做到“四物不吃”。
1、不吃生冷的食物
冬季天气本来就寒冷,身体的各项机能相比夏秋时节,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所以在饮食上更要注意多吃暖热的食物,多食热粥,给身体提供充足的热量,以抵御严寒。(糖友注意:糖友吃粥要适度)
尽量不吃生冷食物,冬季吃生冷食物容易消化不良,损伤脾胃,不利于身体健康。
2、避免辛辣食物
冬至养生要注意保守饮食,尽量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尽量选择清淡饮食比较好。
因为辛辣刺激的食物进入肠胃会使人体循环加快,不利于身体的休养。
3、不吃寒性食物
冬季天气冷、气温低,人体的抵抗力也会随之下降,所以这时应注意不要再吃寒性食物。
尤其是寒湿体质的人,如果经常食用寒性食物,会引起身体不适,引发消化系统疾病,影响身体健康。寒性食物包括西瓜、柿子等水果,螃蟹、牡蛎、章鱼等海鲜。
4、不吃燥热食物
冬至后气候更加寒冷干燥,人们为了增加身体热量,喜欢在这个时候吃一些狗肉、辣椒、胡椒等热性食材,这些食材在吃的时候感觉很暖和、很舒服,但吃完之后第二天会出现身体上火、嗓子发干甚至咽喉肿痛等不适。
在选择食物时,可以选一些温补的食物,比如山药、栗子、羊肉、鸡肉等食材。
上一篇:“江小白”品牌营销策略分析
下一篇:如何让私域运营效率提升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