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鲜体验大朋VR E4,让我更爱打游戏了
admin
2023-09-26 02:20:56
0

作为对VR产品一直抱有兴趣的老(xiao)用(bai)户(shu),大朋VR E4是我拥有的第三款VR设备。前两款则是三星 Gear VR4 和 PICO G2 4KS一体机,入手间隔恰巧与VR产品技术两年迭代周期基本吻合。

所以这一次我不想做个简单的说明书式评测,而是结合我亲身的体验,来聊聊现阶段VR产品的购买建议,以及一些刚入门需要了解的基础概念。如果中间有什么不足或问题,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在正式介绍产品前,首先要强调一点,虽然他们名字里都有VR,但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同类产品。大朋VR E4的分类是PC VR,可以简单粗暴的理解为头戴显示器,功能的实现必须依托于PC主机的Steam VR平台,入手的门槛会更高。大名鼎鼎的HTC VIVE 和 Valve index 都属于这一分类。

此外PC VR对主机有最低配置要求的,这点在购买前一定要注意。大朋VR 提供了免安装的电脑性能检测软件,建议想要购买PC VR这类产品的都可以来测试下。



而VR一体机则是目前市面上消费级的主流产品,内有独立的芯片和存储空间。销售神话Meta Quest2和我之前购买的 PICO G2 4KS都属于这一类。为了更好的理解两者的区别,可以大致参考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的区别。




VR一体机和PC VR对比

知道了两者的区别,那么接下来就谈谈VR设备两大核心参数:显示效果和定位系统

显示效果

VR成像的原理是通过凸透镜把近距离的屏幕放大到人眼前,让人觉得在看一个很大的画面,能够更加沉浸。这部分体验的好坏,主要由屏幕素质和光学方案两部分构成。




屏幕素质

VR屏幕的优秀标准与电竞显示器类似,要求相应速度最够快,并且分辨率要足够高。大朋VR E4最打动我的就是这块支屏幕,采用了目前最主流的Fast-LCD,最高支持120Hz刷新率,单眼分辨率做到了1832*1920,高刷的屏幕极大的提高了我眼睛的舒适度,相信体验过手机高刷屏幕的会深有体会。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页面宣传的4K实际是两块屏幕加起来4K,因为屏幕是眼前各一块,计算时候要除2。大朋VR E4的单眼分辨率可以在设置里自定义调整,我设置了2204*2204,目前固定刷新率90Hz,未来量产版本会解锁120Hz。



我用它主要是为了玩节奏光剑,相比一体机版本,高刷带来的优势很明显,画面非常流畅,可惜技术太菜经常反应不过来,后续熟练了再测试下高难度模式下的表现。

光学方案

光学方案影响着清晰视野所占比例,VR里一般是视野中间的范围最清晰,再搭配瞳距调节才能取得最佳的视野体验。大朋VR E4的瞳距采用的自适应设计,调节范围在54-74mm,我的脸型比较大,卡在74mm的上限。



这里再引入一个购买VR常提到的指标——FOV视场角。这个简单来说就是视野大小,更大的更震撼,而太小的过于狭窄就像通过望远镜看屏幕。

大朋VR E4的FOV数值是116°,戴上后明显感觉是轻轻扭头,就可以看到侧边的画面情况。



通过FOV数值可以计算出PPD清晰度。相比PPI单位像素密度,PPD角像素密度更适合来评判VR产品。相比我手头的Pico G2 4KS可以提升比较明显,毕竟这个产品的FOV只有101°。

聊到这里,估计大部分无法实际体验的人还是切身感受,这里我们引入角像素密度PPD概念,这也是看VR产品的核心参数之一。用单眼水平分辨率/FOV数值就是PPD,计算可得大朋VR E4的PPD是15.7。这个数值可能大家不是很有感觉,这里我引用知乎大神dumplingpro的一组数据。



一台24寸16:9的显示器(55cm宽),肉眼距离屏幕40cm看时,大概是70度FOV。参考普通显示器的像素密度为:540屏数值是13.7,720屏数值是18.3,1080屏数值是27,4K屏数值是55,人眼分辨率最大的分辨能力是60左右。

需要强调的是,VR产品还是亲身体验后更能得出判断,因为FOV角度越大PPD的数值会越低,但参考带鱼屏显示器,实际体验并不都是巨大的下降。

我用Steam VR自带的媒体播放器测试了下观影。观看普通电影除了色彩偏淡外并没有发现颗粒感,这里用的片源是油管下载的1080P,主要是很多高清1080P或者4K片源无法打开,虽然官方宣称支持除了mkv外的基本主流格式,但是文件体积但凡大点就会播放失败。



测试VR片源的时候有些意外惊喜,这里用了JVRPorn,VrBangers、VRKM、IRVR的多个片源进行测试。最大的感受就是格外绝大,屏幕有种把自己包裹在屏幕中的错觉,不过这种片子因为本身质量不高,也很难体现出大朋VR的素质。



另外观影模式的VR界面缺少美化,目前阶段的观影体验只能说聊胜于无。不过这都是软件问题,一个好的应用就可以解决,我也在摸索中。

定位精准度

如果说显示是沉浸的基础,那么定位追踪就是是否能沉浸在VR世界的关键。大朋VR E4定位采用的是Vslam方案,可以进行6DoF自由度的动作。



DoF是指3D空间中可以移动的方向数,在2020年6DoF还是少数价格高昂的VR产品才具备的,于是当时我退而求其次买了3DoF的VR一体机。这款产品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识别空间移动,也无法定位,只能通过头部陀螺仪搭配手柄进行操控,非常的局限。



在此之前的VR设备,我更愿成为体感VR设备,这次亲自6DoF后才有点身处未来的感觉。VR设备有两种空间定位的技术,一种是Valve灯塔基站定位,另一种就是大朋VR采用的Vslam方案,这是一种基于视觉的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最熟悉的就是应用场景就是扫地机器人,也是目前入门款的主流方案。

通过机身上的4个摄像头,透过面罩可以看到室内真实黑白画面,配合提示用手柄划定识别范围,地面高度通过蹲地上用手柄轻碰地面识别。整体通过驱动可以非常简单的完成一套配置,比起之前在店里体验HTC VIVE可以说进步巨大,哪怕是我这种第一次接触的玩家也可以几分钟完成设置。



使用过程中问题也有,要保证使用环境光线充足,否则无法识别出划定范围,另外就是重新连接设备后会提示识别范围失败,无法固定保存位置有点麻烦,希望在后续迭代中改进。



大朋VR E4的手柄目前不支持手势识别,握持感还不错,因为按键高度的不一致,让盲操也可以快速上手,比较符合我的预期,目前体验几天偶尔出现过丢失追踪的现象。



装上可拆卸电池后整体重量为126g,重量还算适中。参考相比switch的72g重量,这个尺寸和电池并不会容易疲惫。

体验加分项

聊完核心技术参数,最后来谈谈大朋VR E4在我眼中最优秀的部分——佩戴体验和DP1.4接口。



之前我也很犹豫要不要再弄台VR一体机,无线串流虽然摆脱了线材困扰,但是延迟和画质损耗肯定无法避免,而且对网络环境有比较高的要求。最关键是续航焦虑,我之前体验也就够用2个多小时,插电玩又失去了便携性,综合考虑还是回归线材。

大朋VR E4使用的时候完全没有续航焦虑,线材长度在我这个不到4平米的桌面区也绝对够用,更关键是它是DP1.4的接口,这个接口传输速率是8.1Gbps,在4K分辨率可以实现90Hz,也就意味着玩半衰期我可以用比较高的画质流畅玩游戏,未来再出VR 3A大作也不用担心串流掉线和延迟的情况了。



在佩戴上,这点上大朋VR E4是超出了我的预期。头显部分重量285g,不过因为有线材和配件,实际体验会更重一些。



面罩可以90°打开方便看手机和调整PC端参数,是个贴心的小设计。



面罩正面有一条RGB灯光,目前版本还不支持调节颜色,但后续固件会支持自定义。在玩游戏时候灯光会根据画面进行变化,更具未来感。不过我一个人玩,这个功能只能算小彩蛋了。



佩戴舒适度是我第二喜欢的点。得益于出色旋钮固定结构,让我这个62cm的超级大头围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包裹感,配合上面的可调节绑带,完全做到了大头小头都可用,重量前后分配也很均匀。

缓震棉部分都是用的类肤材质,很舒适不容易形变,并且可以通过魔术贴进行拆卸更换和擦拭,这一点必须好评。缺点是透气性有待考量,后续在夏季考虑会进行更换。



在佩戴上唯一的遗憾就是目前还没有适配的VR近视镜片,虽然内部预留的空间足够带框眼镜,可还是影响了舒适度,后续产品上市后考虑再更换下配件。

购买建议

虽然VR设备技术进步迅速,适用场景包括教育培训、医疗等等,但对于大多数为了娱乐的个人玩家,主打游戏功能的VR设备更值得购买,如果为了观影体验,更推荐考虑色彩更好更轻便的AR产品。

2020年被很多业内人士称为新VR的元年,划时代的游戏ALex出现,再加上更好的屏幕,更完善的光学方案,稳定且便捷的定位系统,以及N卡的价格回归合理区间,让大朋VR E4这种国产入门的产品与头些年的旗舰配置开始持平。

6DoF,DP1.4接口,100°FOV,4K高刷屏幕大概率会成为今后标配,至于手势识别和眼动追踪目前还不太成熟,估计会和我比较感兴趣的空间音频技术一起下放到下代的入门级产品上。

在购买任何VR产品,都强烈建议大家亲身体验下再做决定,相比手机、电脑这类标准化的电子产品,VR产品还在快速迭代的周期中。

相关内容